在2003年8月,根据荔湾区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麻雀学校”改造的需要,学校按上级要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两次分流、两次合并:2001学年末2002学年初,原洞神坊小学并入原中山七路小学,原龙津西路小学接收了原宝盛沙地小学分流的一个级学生;2002学年末2003学年初,原龙津西路小学和原中山七路小学撤并重组,搬进新校舍,更名为龙津小学。
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制定的三年规划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教学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质量促发展,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校内设有微机室、阅览室、舞蹈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等十多个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现代化设备较为完善。学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校园网、宽带网、多媒体教学平台已进入校园。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群策群力,不断进取,在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各项指标和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顺利通过了区一级学校评估、用地特困学校复评和市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学校的发展环境日渐优化,发展基础日益坚实,教学质量和队伍的素质稳步提高,教育科研工作和艺术教育工作跃上了新台阶,学校的社会形象不断改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龙津小学坐落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位于龙津西路、荔湾路和华贵路十字路口,交通极为便利。龙津,地处西关宝地之腹,“龙津”之名源自美丽的传说,为神龙的津液幻化而成,也因此,西关宝地多了一分迷人的色彩。而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赋予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内涵。龙的文化,龙的精神,龙的优秀传统,龙的传人均凝聚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这对作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学校教育而言无疑是丰富而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几年来龙津人走出了一条“龙文化”品牌创建的探寻之路。
龙津小学地理位置
龙津小学师资丰富,艺术氛围浓厚,也开展了各种特色课程,如:龙文化课,特色剪纸课,语文阅读课,数学奥数提高课,英语阅读写作课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程。其中艺术类课程曾多次展出学生作品以及在各种大赛中获得优异奖项,为校争光;而学习类课程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课堂,使学生从中受益,在期末评测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龙津小学中经常开展各种公开课,使各年级各班的老师们都能互相学习,得到教学的经验,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而老师们的教学方法都十分生动有趣,多使用ppt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到知识。而龙津小学也经常开展各种知识竞赛,使学生们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
大课间
在龙津小学中的校园生活十分多姿多彩,既有大课间也有各色的活动。龙津小学的大课间多次获得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大课间也使学生们能在课余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大课间是一个在早上第2节课到第3节课的活动,它让班级自主选取活动达到知识与健康并存,包括篮球,足球,毽子,有时也试过纸飞机,不管怎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
读书节中的”图书跳蚤市场“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卖掉自己看过的书也可以以低价买到别人的书。这个活动也邀请了部分家长参与,达到了家庭与学校结合的好处。在读书节中学校还评比各项奖项,如: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以及读书小博士等,促进了学生对读书的热爱。
龙津小学专门设有班干培训,用于培训各班班干以及大队委的能力。培训中需要班干记录下下周的活动以及培训后汇报到班主任处。此活动使不少班干大队委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培养出不少区级市级的优秀少先队干。
红领巾电视台是龙津小学的一个特色节目,在每周二的下午在各班播出。节目由同学们主持以及策划,节目多姿多彩,有:剪纸教学,讲故事,小品以及唱歌特训,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艺术节是龙津小学的一个特色节日,艺术节中每个年级都会有一到两个节目,也有亲子的节目。艺术节中还有各种游园活动或者班级成果展览等。
龙津小学运动会有各种运动项目邀请各年级的体育尖子生参加,在篮球场和跑道中进行,还有各项评比。获奖者将会在升旗仪式中领取奖项。
龙津小学中常有大型讲座,讲座内容各式各样,有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等。它普及了各种课外的实用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学校微改造 ——学校大门现已改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