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近1477人,在编教师72人,12个代课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高级教师39人,研究生4人,本科学历56人,大专学历16人,大专以上占教师总数的100%。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9.1%。具有合格教师资格证71人,占98.5%。体育、音乐、美术、思品、科学等术科都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
近几年,国英小学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逐步实现了教育初步现代化的伟大工程。2004年,河海街道投资630万元,新北区政府投资570万元,总计花费1200万元,新建了学生食堂、体育馆,使其成为新北区乃至常州市小学校的亮点。 2008年,河海街道又投资近2500万元,新建了河海幼儿园和国英小学综合楼,使幼儿园与小学分设,两者均踏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新建的幼儿园设施设备一流,已创建成常州市一类幼儿园。新建的国英小学综合楼共5层,装备完善,包括图书馆 ,校史陈列室等。学校拥有2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和崭新的室外塑胶篮球场,室内体育馆能满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学校配有2个微机室,2个科学实验室,4个美术、书画教室,2个音乐室,1个大型图书馆(包括1个电子阅览室,1个教师阅览室),1个舞蹈房,1个教工活动室,1大1小两个阶梯教室,1个演播室。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音乐系统、党支部活动室、教科研活动室、少先队室、档案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各种器材室等一应俱全。学校于2006年高标准通过了江苏省实验小学的验收。
多年来,国英小学围绕“平等、民主、和谐”的绿色教育思想,不断摸索,形成了“文明和谐,永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践行绿色教育的思想;形成了“绿色教育,张扬个性”的办学目标,就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形成了“团结民主严谨创新”的校风,“崇德博学求实进取”的教风和“刻苦善思好问力行”的学风。
近年来,学校围绕“绿色教育张扬个性”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绿色教育”的特色,从最初的“环保教育”,到关注人的“文明礼仪教育”,到关注人的艺术修养的“书画特色”,到追求人的身心健康的“羽毛球特色”,逐步形成了“写好一手中国字、打好一手羽毛球、践行一套文明礼仪”的国英特色,这些特色项目,无不体现“绿色教育”健康、文明、和谐等核心理念。
国英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了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学校。学校先后取得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巾帼示范岗、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常州市建设学习型单位先进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平安校园、常州市A级食堂、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书法)、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羽毛球)、常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贯彻落实“两条一规”先进学校、新北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说起国英小学,大家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位慈爱、仁义的老人——他就是与国英小学息息相关的台胞朱老先生。多年来,朱老始终把国小牵挂在心,有时亲自来校察看;有时就委托亲人带来关怀,前后对国英小学共捐资近180万人民币。近年来,由于年龄缘故,他不能亲临,但他总也不忘将自己的关怀与希望带给我们。每年,朱老都要省吃俭用,捐助学校2万元人民币,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教师。他这种爱师爱民、爱校爱乡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国小的每一位师生,我们将以此为前进的动力,为再创国英小学明天的辉煌而不懈奋斗。
国英小学原名塘桥小学,始建于1910年,最早为塘桥私塾,创始人为陈雨亭先生;1945年,龙虎塘德泽乡在塘桥开办六年制小学,校长杨绍钧(曾用名:杨炳生);解放后,塘桥小学改成全民所有制公办学校,校址为塘桥庙村的烈帝庙;1953年下半年,各小乡设中心小学,塘桥小学成为塘桥中心小学;1970年,塘桥龙虎塘农中并入塘桥小学;小学设初中班,在当时称“戴帽子中学”,同年,中小学学制改革,改小学六年制为五年制;1978年,塘桥小学的初中班并入龙虎塘中学,改为纯小学,隶属龙虎塘中心小学管理;1995年6月塘桥小学在新区管委会及台胞朱元琮先生的关怀下移地新建校舍,校址为塘桥朱家湾(现校址一期);1997年9月塘桥小学迁入新校舍,隶属三井中心小学管辖。1999年1月庄家小学撤并至塘桥小学,更名为常州新区国英小学,国英小学单独建制,2002年更名为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2004年建成体育馆(一楼为师生食堂);2006年11月国英小学创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2007——2008年,河海街道投资2500万元,新建成国英小学二期工程,建成综合楼和幼儿园,使小学和幼儿园从此分设,国英小学、河海幼儿园各自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台胞朱元琮老先生的童年在塘桥度过,其父亲朱国英曾参与创办塘桥小学并在该校教书。朱元琮幼年在塘桥小学读书,18岁从军,在血战台儿庄战役中建立功勋。光阴如梭,海天相隔,却不能停止老人对家乡的思念,凭着对母校的挚爱,朱元琮老先生省吃俭用,先后捐助学校二百余万元。他曾多次不顾八旬、九旬高龄,千里迢迢从台湾赶回家乡,亲自参与国英小学的规划、设计、筹资和建设工作,还经常看望国英小学的师生们,他为国英小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一腔热情尊师重教、无私奉献的美德和精神,时刻勉励着莘莘学子勤奋好学,鞭策着辛勤园丁奋发有为。
国英小学历届校长任期一览表
陈雨亭(1910——1923)创始人
赵文英(1923——1935)
曹怀金(1935——1945)
杨绍钧(1945——1948)
梅世兴(1948——1951)
沈金铭(1951——1955)
高午亭(1955——1958)
伍一麟(1958——1970)
许加勤(1970——1979)
周光焯(1979——1981)
蒋家华(1981——1983)
茅腊英(1983——1988)
管仲文(1989.2——1993.7)
吴瑞亚(1993.8——1996.7)
宣静娴(1996.8——1998.7)
管仲文(1998.8——2005.7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充分体现国英小学“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和“文明和谐,永续发展”的办学思想,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基础,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绿色之园”、“书香之园”和“快乐之园”,达成“绿色教育,张扬个性”的办学目标。
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面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少年儿童一代进行“庸俗堕落”文化腐蚀最终实现“和平演变”严峻形势,关键是要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通过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我校通过过去几年的努力,提炼出了“文明和谐,永续发展”的绿色教育办学思想,形成了“学好一手文明礼、写好一手中国字、打好一手羽毛球”的国英办学特色,锻造师生“绅士风度,淑女风范”的文明特质。“绿色校园”就是一所环境清洁优美的学校,一所环境教育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富有特色的学校,一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学校。
2、创建“绿色校园”的意义
①有助于全校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统一认识和全面理解,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及自然和谐理念。
②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给全校师生创造一种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里得到美的熏陶,以约束自身的不环保、不卫生、不文明行为,提高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
③有助于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规范,提升校园环境的层次。
④有助于通过师生带动家庭、社区、社会重视环境建设,促进与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3、“绿色校园”建设与其他几个校园建设的关系
创建“绿色校园”与创建“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关系。建设绿色校园要以建设人文校园为先导,只有建设成一个有良好人文意识、有较强政治素养,一个人人诚实守信,个个知书达礼的良好校园氛围,才能更好地建设绿色校园,并通过优美的物质环境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给予师生积极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促进和引导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更加和谐地发展。
三、“绿色校园”建设总体目标
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应渗透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的绿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情景相融”,强调与周边环境协调,突出人文特点,凸现文化氛围,寓教育于环境布置中;在内容上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物质文化)和软件基础设施(精神文化)建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在规划上整体考虑,分步落实。
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将着重向布置、优化校园整体景观、景点;增加校园人文内涵标志;实施“绿色教育”,开展绿色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绿色环保宣传;开展文明就餐活动,健全食品卫生安全机制,提高卫生安全意识;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施各项节能、环保措施,增强环保及生态建设意识等方面推进。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内涵,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从而达到“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的效果,争创“江苏省文明单位”、“国家级绿色学校”,为全校师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生活、发展的环境,逐步打造一个富有绿色文化特色的优质学校。
四、校园文化建设初步构想和主要内容
(一)精神文化建设。
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品质,吸收现代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1、形成主人翁意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学校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把学校的发展和教师、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彻底消除“学生为老师学习,教师为校长打工”的错误认识,形成“学校的发展是我的神圣职责”的强烈意识,营造“话为学校说,事为学校做,荣誉为学校争”的良好氛围。2、打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学校制胜的法宝,没有一个“稳定、团结、健康、进取”的教职工团队,很难让一所学校健康和谐发展。学校要把广大教职工个人发展前途和命运统一到学校发展前途和命运上来,通过实现个人目标达到实现群体目标。每位教职工不但要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要帮助学校和其他教职工实现共同目标。我们要坚决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分裂主义和消极对抗主义,强化团结协作,促进资源共享。通过打造优秀的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三风”,校风:团结、民主、严谨、创新;教风:崇德、博学、求实、创新;学风:刻苦、善思、好问、力行。3、建设思想型、服务型和实干型领导班子。学校班子建设的总的目标是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和大局意识强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敢于接触矛盾、善于接触矛盾和善于化解矛盾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权力是责任、服务是本分”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思想、灵活务实、敢为人先”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自觉以身示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政廉洁,作风民主,严格按照“懂政策、精业务、善管理、会用人、肯带头、能服务”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三个一”:管一条线,兼一门课,抓一项实验。在学校工作中,与教师交心谈心,融洽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勤政廉政,无私奉献,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增见识长才干,提高政治素质和人格涵养,使领导班子成为群众信赖的求真务实、团结拼搏、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让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者、建设者和传播者。4、建设一支“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会沟通,善创新”的教职工团队。学校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五年发展计划,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校外培训和校本教研,搭建教师培训平台,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保障,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①开展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工作者的评选工作,通过树立典型,确立榜样,带动整个教职工群体素质的大面积提高;②实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教制。通过上示范课,展示教学艺术,突现教学风格,从而推进教育改革,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学”的文化氛围。③实行新教师拜师结对活动。学校安排公认的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骨干,承担培养青年教师、从事教改研讨和学科建设工作;④ 聘请教师成长导师,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信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⑤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求得教育思想、教学水平、教育管理能力的全方位提高,从而带动广大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⑥加强对五级梯队骨干教师的培养,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学校将加大投入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多渠道地利用好社会资源,促进骨干快速成长。学校通过开展优秀师德教师表彰,树立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的典型,带动整体骨干教师思想水平的提高,使骨干教师不单纯是业务骨干,在思想上也是骨干;组织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研讨会、座谈会等,推广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加强对骨干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提高骨干教师的知名度,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使骨干教师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扩充骨干教师的生存空间。
(二)制度文化建设。建设民主、科学、开拓、和谐的制度文化,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事项、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民主化制度建设。学校每学年初召开教代会,更新、完善国英小学《绿色教育管理手册》,使学校真真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三)行为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规范校园文明行为,注重实效,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1、实施“绿色教育”计划,开展以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①组织相关教师、环保部门领导及专家,为学生开设与绿色教育有关的校本课程和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理念。
②将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环保意识融入学校教育的相关要素之中,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③引导学生追求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生活方式,逐步理解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④成立绿色志愿者协会,开展绿色校园宣传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护绿清污志愿活动。
⑤开展“我与绿色同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⑥开展建设绿色校园为主题的金点子征集活动。
⑦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水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师生开展种植班级树和毕业树等活动。
2、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宣传,增强绿色环保意识。
①在做好绿化养护、整形、校园清洁等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绿化、环保意识。
②通过板报宣传、组织班级文化节等方式,宣传节能环保,人人都能从身边做起,养成不乱丢、乱扔的习惯,并在适当时间组织员工和师生进行“给玻璃洗脸”、“清洁课桌椅”、“你丢我捡”等保洁活动。
③广播电视台开设绿色校园栏目,每周定期播出环保知识、美化校园信息以及与绿色校园建设有关的活动。
④校报经常刊登绿色环保教育文章、报道绿色校园活动内容。
⑤宣传窗和板报定期刊出以绿色、环保、卫生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内容和图片。
⑥每年开展一次以绿色校园建设为主题的书画创作和展示活动。
3、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绿色安全型校园。
①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开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应用节能装置(如更换节水笼头等),增加绿色环保材料的宣传与使用,包括环保漆、保暖门窗、太阳能热水器等材料、设施。
②设立分类垃圾桶,成立节水节电小组,开展回收废旧电池等活动。
③节约水电。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随手关灯,不私拉电线,禁止使用电炉、电热褥、热得快等高耗电器,严格按要求使用空调,用水要随用随关。
④爱护学校财物。关心爱护校园内的任何财产和物品,不准擅自挪动、拆卸、损坏或丢弃。
⑤加强安全意识。学生不得在校园内追逐打闹;离开办公室、寝室及时锁门,注意防盗;严禁在宿舍内烹煮食物、焚烧纸张、点蜡烛,防止火灾发生。
⑥宣扬禁烟。学校制订并推行无烟校园政策,加强预防吸烟教育,全面禁止校园范围内吸游烟,从而建设一个清新的无烟校园。
4、开展文明就餐活动,健全食品卫生安全机制,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四)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绿色、节约、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1、加紧对校园整体景观、景点的布置与优化。
①继续加强校园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②对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科学教室、书画教室和音乐教室等进行整体布置。③在整体校园绿化建设上,对每处景点再进一步细化、美化,逐步提高绿化档次。④设置教工之家,配置健身、娱乐器材,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
2、校园人文内涵标志的设置与命名。
①完成对校园内所有道路、广场及主要植物的挂牌、命名。
②增补道路、楼宇、绿化等功能区的路标指示说明、环保标语牌和宣传警示牌。
③制作校风、学风、教风、学校精神告示牌及增设名言警句、标语,弘扬校园特色文化。
(五)形象文化建设。开展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重视公共关系,积极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建立以符合时代特点、学生个性的新校园文化十大系列:校徽、校服、校花、校训、校歌、校舞、校仪、校操、校报、校电视台。将教书育人的丰富内涵孕育其中,影响激励每个孩子。1、校徽——用“G、Y”两字母象征含苞待放的玫瑰;2、校服——衣白底镶红、裤红底镶白并有夜间反光标示的运动装; 3、校仪——少年先锋队仪仗队;4、校操—— 羽毛球操 ;5、校报——英才小报;6、校电视台——蓝精灵广播电视台。
(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展示学校文化风貌和形象的窗口,成为加强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成为校园的主要媒体和信息源,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作用。杜绝网络中的腐朽文化,实施绿色上网工程。校园网络建设在满足教学、行政、学习等主流网络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应将“绿色文化”理念植入网络建设中,推出“绿色校园网”实施方案,还网络以纯洁的本色。
1、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我们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和校园网应用系统。同时,要在校园网建立支持网上校园文化开展的有关系统。一方面要确保校园网络的规范管理,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以制度形式规范学生上网行为,确定学生在掌握网络操作技能的同时,逐步减少学生受不良信息影响的机会,接受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可以建立各种网页,学校的网页分为教研组网页、班级网页、个人(学生、教师)网页等,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的良好载体,是树立学校形象、对外宣传及展示师生才华的重要窗口,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建立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电子报刊,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开展的展示。可以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德育教育更加深入。
2、加强校园因特网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网上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必要条件。一要加强因特网导航资源或泛资源的利用。建立连接因特网需要考虑充分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因特网资源环境中学会学习。开放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因特网环境中受负面影响。可利用浏览器离线浏览功能、收藏夹功能及网页保存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收集来的有益信息分别建立文件夹分类存放以便综合利用。二是加强本地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校园信息网络环境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局域网络技术向教师及学生、学生家长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信息服务不仅是提供常规的简单服务,还应包括如教学课件、视频点播、电子阅览室、教育论坛、网上教学以及学生的网上交流等。具体的资源包括:学科资源库、教学信息库、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教学软件库、百科知识库等。三要加强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建设。学校教育管理资源的建设,既要考虑上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管理信息的需求,又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校园信息网络环境要用于帮助学校对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及管理效率。
3、加强学生和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网络化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尽快培训出一支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这是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对在职中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意识,使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学生与教师只有在科学、和谐的网络化校园文化环境中熏陶出社会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质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学生、教师是网络化的校园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是网络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我们要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一要组织开展学生网上主题写作活动、学生网上主题绘画比赛活动、学生网上电子藏报活动、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和班级小队报等各类健康向上的网上活动。二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师网上专题内容的学习和讨论、网上工会活动、教师网上论坛、网上“名师档案”和“有功之臣”、网上教研组活动等。三要开展师生双向交流的“学校沟通”、“师生游戏”、“师生论坛”等网上活动。通过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能力,教育学生主动接受先进网络文化,远离不良网络文化,使学校的教师和培养的学生符合时代的需要。
五、“绿色校园”建设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成立以吴瑞亚同志为组长、万立纯、余煜、顾振林为副组长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指导、组织、协调、督促“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组建相应建设机构,制订《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根据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职责。“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涵盖了各个方面,各部门应根据自己特点和职责有所侧重。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
制订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先行,各司其职,逐步实现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组建师生校园环境监督岗,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的人和事,强化管理,巩固建设成果。
3、健全机制,强化考核
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根据建设“绿色校园”活动顺序,做到时间、内容、形式、人员落实,列入部门计划。实行定人、定责、定任务,包干管理责任制,以明确任务,分清职责。部门内部对个人做好工作考核,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部门做好考核工作。
4、定期自我检查与纠正
在实施创建“绿色校园”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制定的计划目标和工作进度安排,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不断提高学校的创建水平。“绿色校园”领导小组为学校自我检查与纠正的主体,自我检查与纠正从各部门做起,整体的协调和监督落实工作由领导小组完成。对于各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应定期召集会议专门会审,博采众长,寻求实施方案的最优化。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书馆国英小学图书馆从建成以来,一直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让每一位读书者都能畅游浩瀚的知识海洋、追求知识的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为进一步充实了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给全校师生营造一个丰富的“精神粮仓”, 培养知书、好书的下一代,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组织专门活动,安排100多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常武购书中心挑书,学生和老师们挑选的书籍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名著、科普、童话、诗歌、心理学的、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书籍,促使图书馆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结构体系。师生挑书的过程是读书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师生价值观、人生观体现的过程,“书海淘宝”活动让书的芬芳在国英校园中流淌,让书的智慧在国英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中新江苏网常州九月二十日电 (何晓春)今日上午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携陈金、徐晨、顾海峰、卢兰四名弟子走进了常州市国英小学,该校的小导游向来宾介绍并参观了该校羽毛球文化建设成果,国英的小健将还与本次大师赛男单2号种子陈金进行了球技的切磋,李永波教练为热爱羽毛球运动的孩子们题词:多吃苦,苦中有甜,多流汗,汗里有金。
当小记者问及李永波教练对该校的印象,李教练回答到是他去过的所有学校中留下最深印象的,羽毛球硬件设施最好的。同时国家队运动员们亲切地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学习羽毛球的经验:热爱这项运动,刻苦训练,永不放弃,科学学习。
羽毛球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