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鲈 桂花鲈 Siniperca chuatsi 俗名鳜鱼,英名(Freshwater grouper。) 【药名】桂花鲈 【别名】鳜豚、水豚、石桂鱼、蘮鱼、锦鳞鱼、桂鱼、鯚鱼、鳌花鱼、母猪壳 【汉语拼音】gui hua lu 【英文名】Freshwater groupe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归经】脾;胃经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 【科属分类】鮨科 【拉丁文名】Siniperca chuatsi 【主治】虚劳嬴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生态环境】该鱼是我国特产。食物主要为鱼类、虾类等。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国内各江河、湖泊中。 【动植物形态】桂花鲈,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头侧扁,口大,略倾余,下颌突出。侧线鳞121-128,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体色棕黄,背部橄榄色,腹部灰白。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鮨科动物桂花鲈的肉。 【用法用量】内服:蒸食,适量;或烧存性,研末,酒调服。 【出处】《中华本草》
桂花鲈菜 桂花鲈又称作花鲫鱼,它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之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样鲜美;还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桂花鲈的风味的确不凡。所以桂花鲈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春季的桂花鲈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 《开宝本草》:桂花鲈,益气力,令人肥健。 《随息居饮食谱》:桂花鲈甘平,益脾胃,养血,补虚劳,远饮食,肥健人。 《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桂花鲈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桂花鲈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卧穴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月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桂花鲈通常长至2冬龄,在东北须至3冬龄才达性成熟,亲鱼于5-7月集群于夜间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为3-20万粒。 常见桂花鲈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翘嘴桂花鲈(S.chuatsi ,英文名:Mandarinfish , Aukua)的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个。而大眼桂花鲈(S.kneri ,英文名:Bigeye mandarinfish)的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翘嘴桂花鲈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大眼桂花鲈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
桂花鲈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产量相当高。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19.3克,脂肪0.4-3.5克,热量78-109千卡,钙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铁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桂花鲈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 桂花鲈肉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儿软疖,其胆可治骨鲠在喉。
桂花鲈,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头侧扁,口大,略倾余,下颌突出。侧线鳞121-128,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体色棕黄,背部橄榄色,腹部灰白。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
池中养殖的桂花鲈,常栖息于底层,会使该底部处形成一凹穴,以利其躲藏,在池中偶有依壁的现象,移动性不大,在白天光线较强时会躲在池底的凹陷处,黄昏时开始出来觅食小鱼,夜间的摄食活动力亦强。桂花鲈被称为绝对的肉食性鱼类亦不为过,因为此鱼类仅掠食活的生物,主要以小鱼、小虾为主食,对于人工饵料的接受性很低,迄目前为止尚仅能以活鱼作为养殖的饵料。
分布于国内各江河、湖泊中。
鮨科动物桂花鲈的肉。桂花鲈又称鳜豚、翘嘴桂花鲈、石桂鱼、锦鳞鱼、桂鱼、鳌花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江河、湖泊中。获得后,去鳃、鳍、内脏等,洗净鲜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气血,益脾胃。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用途]用于气血不足,虚劳羸瘦;脾胃虚弱,食欲减退等。 [用法]煎汤,入菜肴。 [注意]《本草品汇精要》载:“患寒湿病人不可食”。供参考。 桂花鲈羹:桂花鲈250g,切段,百合30g,薏苡仁30g。一同煮熟,略加猪脂、食盐调味服食。 张杲《医说》说:“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累年,偶食桂花鲈羹遂愈。观此正与(本草)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据《本草纲目》)但实际上恐非“杀虫”(有抗结核的作用),而在于补虚扶正。本方加入百合、薏苡仁取其能补脾滋肺、补土生金。用于肺痨病人的辅助治疗或脾虚气弱、气血不足等。 【别名】桂鱼。 【归经】归脾、胃经。 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者宜食。 忌:桂花鲈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1. 桂花鲈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桂花鲈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2. 吃桂花鲈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 3. 桂花鲈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适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1. 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合; 2. 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湿盛者不宜食用。 烹饪指导 桂花鲈红烧、清蒸、炸、炖、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鱼之一。 食疗作用 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 具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
适合作为繁殖用的母鱼,为腹部膨大柔软且有弹性,生殖孔突起红肿;适合繁殖用的雄鱼,在繁殖季节时轻挤生殖孔附近的腹部会有白色的精液流出。适合作为繁殖用的种鱼体重最好在1公斤以上,水温在24℃左右,以每公斤鱼体重注射200微克的促黄体释放激素,约在注射激素后35~40小时间即可排卵,体重1公斤左右的母鱼约克排卵4~6万粒。
桂花鲈的鱼苗,有一偌大的卵黄囊,仔鱼在孵化后沉于底部,水温在22~25℃,4~5天后,卵黄逐渐被吸收消化,既可以开始摄食,可以利用朱文锦刚孵化的幼苗作为初期饵料,约经2~3日桂花鲈苗稍微长大后即可将较小的朱文锦幼苗吞食之,成长的速度就相当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