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大洼县人民政府向盘锦市人民政府报送《关于成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的请示》。盘锦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成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的批复》,原则上同意设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
2003年7月13日,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
2005年12月5日,盘锦辽滨经济区宣布成立。
2009年7月1日,随着辽宁“五点一线”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辽滨经济区随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命名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
2010年3月,为了进一步加快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进程,在原11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西拓北扩,总规划面积调整至306平方公里。
2010年9月,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正式隶属盘锦市。下辖3个街道,即:荣兴街道、二界沟街道、荣滨街道;1个开发区,即:三角洲开发区。
2010年10月7日,盘锦《关于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设立辽宁省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请示》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省政府同意在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成立辽宁省综合改革实验区。
2012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更名为盘锦辽东湾新区。
2012年2月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下发【2013】16号专函,正式批复同意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
2014年2月田庄台镇划归辽东湾新区管辖,并正式挂牌。
2013年5月,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辽东湾新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指出,新区将围绕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这条主线,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改革开放、锐意创新,改善民生、和谐幸福的原则,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东北亚合作、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等机遇,逐步把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宜居宜游新港城、建设成为辽宁沿海绿色产业新基地、构筑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平台、树立成为全国新区改革创新新典范。
2013年3月,市六届人大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规划》,把新区的空间结构概括为“一带、两轴、三区”。其中:
“一带”,就是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主要依托大辽河及滨海的自然风光,建设滨水公园和湿地公园,形成新区的外围自然生态防护屏障。
“两轴”,一个是沿滨海大道东西向展开的城市发展轴,这一轴线贯穿辽东湾新区的城市核心区、盘锦港和临港产业区。另一个是经济发展轴,主要是沿中华路南北向延伸,是盘锦港及临港产业区物流贸易的发展轴线。
“三区”,就是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及辽滨水城。新区在充分借鉴世界众多沿海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正坚定不移地按照港产城联动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进新区的开发建设。新区港产城形象已基本树立。
辽东湾新区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中心区域。位于辽西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节点处,可以接受三大经济板块的发展辐射,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经济区傍河临海,拥有大量的滩涂和荒地,发展空间广,建设成本低;经济区拥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线,水深流缓,是发展船舶产业的理想之地;经济区交通便利,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为盘锦发展临港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
新区拥有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集疏运体系非常完善。陆路紧临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辽河大桥连接营盘两地,滨海大道穿境而过,盘锦疏港铁路、沈盘铁路与沟海铁路在渤海站对接,彻底打通了东北和蒙东地区的出海通道;海路方面,正在建设的亿吨级盘锦新港已经具备通航能力,是东北乃至蒙东地区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周边由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形成的港口群构成了便捷的海路运输体系;航空运输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离锦州机场和正在建设的营口机场1小时车程。
化工产业(4)辽东湾新区是盘锦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2012年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石化合作示范区为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是新区第一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该产业已完成投资415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4户,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4.5亿元,同比增长9.0%。
装备制造产业(2)装备制造产业园坐落于盘锦辽东湾新区西扩工业区内,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全铝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临港重型装备、特种车辆和无人机等高端领域,倾力打造环渤海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园区将继续拓展铝产业链、提高产业丰厚度,加大对轨道交通、建筑装饰型材、耐用消费品行业、汽车零配件等产业的招商,在十三五末期建成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的铝产业生产基地;同时,加强临港重型装备、特种车辆、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等高端装备的招商力度,继而推进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发展,实现规模化扩张,高端化升级。
该产业已完成投资135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5户,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3亿元。
物流产业(3)辽东湾新区以临港物流产业为支撑,实施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的发展战略,倾力打造东北石化仓储物流基地和粮食加工及物流基地,先后被省政府列为省级现代物流示范园区、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依托盘锦港货源品类以及功能配套,确定以粮食加工及物流、石油化学品物流仓储、集装箱物流、物流综合服务、保税物流、交通物流运输、航线开辟等为重点发展产业。
高新产业(2)新区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丰厚度,对新区产业结构形成有效补充。该产业已完成投资4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2户,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135.3%。
未来,新区将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瞄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着力培育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高端软件等核心产业,支持曙光集团产业基地项目,重点发展计算机及其外设、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带动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等发展。推进北京申安集团高亮度LED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推进辽宁德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台湾硕业绿能高科技园区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以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环保技术开发和环保设备生产。
旅游与服务业(3)辽东湾新区建区十年以来,旅游业从无到有,从点到线,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辽东湾新区已经具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功能。辽东湾现有辽滨柏栎饭店、盘锦港丰大酒店等类星级酒店。也有速8、东方百捷、9喆、汉庭等快捷酒店。满足各种高中低档的旅游需求。
利用辽东湾依河傍海独特的资源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盘锦港、大连理工大学等产业优势。进一步打造大辽河游、含章湖旅游项目及工业游等。在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增强辽东湾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建设宜居宜游新港城,为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做提供新的动力源。
辽东湾新区内有2所高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2)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是教育部直属、继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之后,又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点高校——大连理工大学的新校区,是大连理工大学“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2年12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而建立。校区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与大连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盘锦校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辽东湾新区。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35.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78.6万平方米。已建校园占地面积104.3万平方米,已建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在建学生宿舍扩建项目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9万平方米。盘锦校区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用,现有在籍学生5977人,包括全日制本科生5260人,研究生717人,其中博士生142人(含25名留学生)、硕士生575人(含1名留学生);已毕业三届研究生229名,一届本科生929名。校区规划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10000人,教师800人。盘锦校区设有8个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生命与医药学院、文法学院、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莱斯特国际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部。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2)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是盘锦本地的一所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公立综合性全日制高等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432亩,建筑面积13.78万平方米,共24个单体建筑物,分为教学及行政办公区、生活区以及后勤附属保障区、体育活动区、实验实训区、对外服务区5个区域。校区已于201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学院现有教职工466人,专职教师37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28人、副高级职称的134人,学科带头人5人。学院设有9个院系,分别是师范教育分院、医疗护理分院、建筑工程分院、财政系、机电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石油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及继续教育分院。共设置专业29个,现有学生6100人。
红海滩体育中心红海滩体育中心于2011年4月1日开工建设。工程历时两年,创造了国内体育场馆建设领域的奇迹,并成为盘锦市新的地标性建筑。场馆造型独特,巧夺天工,大量采用的钢索膜张拉结构,技术含量、设计美感、耐久程度均为世界领先。
体育中心占地面积725亩,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由“一场三馆”即锦袖体育场、红伞综合馆、鸥翔游泳馆、鹤舞网球馆和一个商业综合体组成,总坐席数46300余个。其中体育场建筑面积45100平方米,坐席数35500座;综合馆建筑面积16350平方米,坐席数5200座;游泳馆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坐席数3000座;网球馆建筑面积8890平方米,坐席数2600座。可承办地区性比赛和全国性单项赛事,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青年男子排球和女子足球比赛在这里成功举办,中超联赛辽宁宏运足球队主赛场也安设在这里。
体育中心的建成,预示着盘锦的文化体育事业从此迈上全新顶点,凝聚着盘锦转身向海、跨越国际的新征程,不远的未来,这里将成为体育健将的摇篮和先进文化的集汇。
甲午末战遗址
甲午末战遗址甲午末战遗址: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七批19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群名列其中。甲午战争殉国将士墓于2001年9月18日在清军骨墓原址破土动工,2002年8月15日竣工。墓地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四周青砖围墙。大4柱3门牌楼式建筑,高大的石碑坊横额上刻着“甲午战争殉国将士墓”,四柱撰有对联两幅。墓园四周为青砖灰瓦围墙。正门两侧仿清代建筑,旁殿展览室内展出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的全部过程及甲午战争殉国将士墓概貌的文字资料与那场战役所遗留实物:铁焰日军、清军服饰,被战火烧过的粮仓遗存的糊米、秤砣等。
田庄台关帝庙
田庄台关帝庙关帝庙:田庄台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田庄台镇中心商业街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至少已有200多年历史。 关帝庙历经几次重修和增建,如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景区内殿宇巍峨、布局合理、建筑精巧、雕梁画栋;寺院内树木成荫,古风幽雅,景致怡人。关帝庙建有叠檐硬山式山门,东西配有角门,左右是飞檐围廊楼阁式钟、鼓二楼。西配火神、财神殿各一处。后殿即为关圣殿,并配东西马殿和厢房。关帝庙主祀关羽。庙内现珍藏着原关帝庙遗物小石狮一尊,原朝阳宫遗物九甬碑碑头一座,以及乾隆年间古庙老山墙一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帝庙会,前来逛庙会的各界人士多达数万人。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位于辽宁省盘锦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南起二界沟混江沟大桥,北至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接官厅大桥与旅游路接口,全长18.115公里。红海滩四月初为嫩红,渐次转深,十月由红变紫,最佳观赏时间为五月至十月。这里鱼肥蟹美,稻米飘香,海鸥与抽油机为伴,红海滩与丹顶鹤相映,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它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为特色,以全球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景,与数以万计的珍稀水禽和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构成了一条生态风景廊道。它左侧是旖旎延绵的红海滩,右侧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春夏时节,它们红绿相济;在秋冬时节,它们金红相映,一路贯通。
景区依托红海滩资源、芦苇资源、鸟类资源、海河资源、海产品等特色资源,重点突出与自然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好红海滩湿地资源和现有的景区内滨海公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区内规划建设了爱情红海区、动感海岸区、海洋牧场区、燃情岁月区和田园乐土区。五个主题区分别以休闲运动、休闲农业、休闲渔业、爱情婚庆、石油观光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充满休闲乐趣的主题旅游区。景区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与创意,形成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品牌形象,以红滩露营为代表的自驾车露营产品,以自行车漫游等为代表的户外游憩产品,以爱情宣言廊、爱情小栈为代表的爱情慢游产品,以石油文化科普、石油工业景观摄影为代表的工业观光产品的特色国家级休闲廊道。
江南风情园
江南风情园(4)2013年1月,江南风情园被辽宁省文化厅授予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12月被国家文化总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江南风情园位于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新区,该园汇集中国江南园林最具代表性的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环秀山庄、扬州四桥烟雨、杭州六公园长桥及浙江临海东湖湖心亭等典型八园景点特色整合建造而成。项目大胆创新,将园林与翠霞湖在设计理念上融为一体,相互衬托,各显异彰。园内集中了榫卯技术、绘画、徽雕堆雕、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等古建筑艺术,配以园林花木,寓意深刻,叠石寄情,具有宋、元、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水平。园中移步换景的工艺造诣,体现出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建设工艺水平堪称古建筑最高境界,为中国近三百年除圆明园外最大规模的私家园林,填补了东北地区两千年无园林的历史空白。
黄晶波(1916—1947),原名宝山,大洼县平安乡新屯村人。家境贫寒。1933年,到营口新乐纺织厂当徒工。1934年,随父亲黄润琛迁居田庄台镇。1945年抗战胜利后,报名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老十旅二十八团三营八连当战士,后为爆破组长。曾参加过著名的沙岭战役和鞍山战役。在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多次负伤,屡立战功。1946年,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秋,在解放大石桥的战斗中,为扫除部队前进障碍,黄晶波一跃而起,奋勇当先,抱起炸药包奔向火力强大的暗堡,将敌堡炸毁,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姚景远(1956— ),中国著名运动健将,奥运会金牌得主。田庄台镇人。1979年,进入国家举重队。在国内外比赛中,先后14次刷新67.5公斤挺举、抓举成绩的亚洲纪录。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荣获男子67.5公斤举重金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丛飞(1969—2006) ,原名张崇,1969年10月出生于田庄台镇。1994年10月,丛飞来到深圳,很快成为知名演员。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十多年来,他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从2005年开始,丛飞先后当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2006年2月9日夜晚,白衣白裤的丛飞登上央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逝,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