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灵光寺原名圣寿寺,相传为唐代懿宗咸通年间高僧潘了拳(自号惭愧,福建省延平府沙县人)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广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易名“灵光寺”,并亲书“灵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门殿的门额上。
2003年由广东华银集团公司接手经营管理,期间投资3亿多人民币,改造和完善景区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景区的沿途道路建设,经过多年的精心雕琢,形成了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线,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森林生态、森林探险和禅茶文化、美食住宿”为一体综合型禅文化旅游区。并于2008年正式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灵光寺旅游区已成为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线,融佛教、生态、探险、茶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禅文化旅游目的地。
灵光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修整一新。由于梅州市人民政府重视和海外侨胞的资助,修建了“三柏轩”、“观音阁”,塑制了“三宝”、“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门、歇石亭、粲花馆、陶茶亭、古银桥。
灵光寺旅游区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梅县雁洋镇,距离梅州市区只有40多公里的路程。
它与附近梅县区的景点“叶剑英纪念馆”和“雁南飞旅游度假村”相衬联辉,吸引着不少海内外游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观看日出美景和山顶风光者,可以头一天到达灵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顶等待日出,幸运者还可能看到“灵光”的出现。
寺宇周围阴那山峰顶尖削如五指,称五指峰。登高远眺将灵光寺的美景尽收眼底。
在梅县灵光寺风景区附近的阴那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82公顷,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阴那山也是粤东第一名山。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区内已知维管束植物814种,其中用材植物67种、药用植物401种,桫椤、白桂木、穗花杉、巴戟、秀丽锥等。
主要保护对象为及珍稀动植物。动物100多种。其中列入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12种,如云豹、蟒蛇、穿山甲、苏门羚、白鹇、大灵猫。
粲花馆,粲花取佛家“粲花一笑”一词,意即典雅隽妙的言论,顾名思义,与文化教育有关,而事实正是如此:这是清朝雁洋人士李昆创办,招生讲学的地方。曾是阴那山的一个胜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1985年由华侨热心人士捐资和政府拔款重修,现今“粲花馆”的匾额是由印尼华侨张直端所题。
湮没,重建的粲花馆于1986年冬落成。该馆系两层日本别墅式建筑,前临清溪,背靠青山,馆内有陈列厅,展出李二何生平事迹,供游人参观,馆内栽种奇花异草,庭园野趣浓郁。
粲花馆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叫“小歇石”,旁边这凉亭称为歇石亭,石头之名为“歇”,无非是告诉游客朋友们,一路走来,到了这里可以在石头边、凉亭内休息一下,然后再前往佛殿,这要样就没有那么累了。
据说,以前灵光寺的开山祖师潘了拳和尚入山结庐之时就曾经在这个小歇石休息过,故名小歇石。石头虽然不大,但是名气却是很大,相传,三百多年前,明朝的翰林学士李士淳(李二河)晚年隐居阴那山灵光寺时,曾在此石上刻有一首七绝诗:“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诗中大意是说,沿石阶路走过铁桥后,便是桃源世界,佛门静地,风尘仆仆的善男信女们,不防先在这里休息一下。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此诗透露出,李二河先生当年与明朝的太子躺藏在阴那山,对明朝灭亡,匡复无望的一种感叹之意。
李昆于清朝康熙(1722年)题刻的一首诗《石赞》:“名芳石陋、石不如人,石固名浮、人不如石,石在名留、人因石永,名增石重、石赖人尊。”这首诗意味深长地把人与石的长短,作了巧妙的对比,同时李昆把这首《石赞》放于李二河诗的后边,其意义自然又是有所用心。
铁桥修建于明朝(1622年)、清朝(1846年)曾简单修理过,之后就一直未曾维修,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但现今仍完好如初,坚固如铁。其次这桥在以前是前往灵光寺的必经之路,桥下的湍急的溪水再大,也未曾冲垮此桥,试想此桥几百年的光阴,来来回回记载了多少善男信女们的求佛脚步,但此桥仍是那么的牢固如铁。后人因而给其取名为“铁桥”。
灵光寺的外山门,这座山门是由1982年由著名的客家商人,香港金利来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和黄丽群女士夫妇俩捐资兴建。山门又叫“三门”意为佛教的三解脱门,分别是中间的“空门”、左边的“无相门”和右边的“无作门”(如寺庙是座北朝南,左右位置就需对调)。因此山门又可称作佛门。所以进入了山门之后,就算是正式到了佛门圣地。
关于为什么叫大歇石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既然到达了目的地的门口,那就休息一下再进去;第二种是:终于到达目的地了,所以叫大歇。相传当年潘了拳祖师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禅经悟道。为此当年明朝学士李二河也曾在此大歇石上留诗一首:“古木荫中说涅盘,点头尔亦解参禅;山僧发尽无巾网,兀坐台矶看石泉。第一层意思是说,僧人经常坐于石头上禅经悟道,久而久知就连石头也能参透禅机了。另一层意思是说“当年李二河感觉反清复明无望时的一种感慨。
位于五指峰下700-800米的高山上。茶山位于千年古刹灵光寺旁,所以茶山中的每一片茶叶都能感悟到寺中的晨钟暮鼓、梵音缈缈,让茶树的每一片都充满灵气,我们把这片茶山所产的茶叶称为禅茶。
位于海拔800米的高山上,背靠五指峰。面临梅江河,远处群山,重重叠叠、尽收眼底。茶山生态园是集住宿、餐饮、会议于一体的接待场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不可多得的度假休闲好去处。
有金萱、碧螺春等名贵单枞茶。
茶海观峰
遥看千亩茶园景观,前有千亩的层层茶田,后有千米的五指高峰,云雾缭绕,好一幅美丽怡人的风景画。灵光寺禅茶生长海拔1297米的五指峰下,整个茶田仅千亩,极为珍罕。
茶山夕照
站在茶山,遥看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大团大团的彩霞飘在天空,从深橙到浅橙,再从浅橙到紫,如梦幻一般,十分的壮观。
位于五指峰下,这里到处古树参天、飞泉落涧、随处可见参天大树、奇花异草、各种不知名的飞鸟穿梭在树林间,行走在森林体验区,就像进入到一个天然大氧吧,享受到大自然带给您的一份健康厚礼。
阴那山
阴那山位于距梅州市区45公里的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其东南为大埔县英雅镇。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300余里,蜿蜒起伏。由梅雁集团公司投资开发的阴那山旅游区,于2000年10月开业,从雁洋南福村开始,一条长达9.9公里的水泥公路绕着层层山峦,峰回路转数十旋,一直延伸至阴那山。
风景区范围6.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4.3平方公里)。阴那山突起于梅江平原之上,峰峦叠翠,山势雄奇,冬季山顶有积雪,山顶五峰(海沷均超千米)并列,形似五指,故称“五指峰”,最高玉皇顶,海拔1298米,故有“五指峰巅极目舒,白云深处望三州(梅州、潮州、汀州)”之说。凌晨时分登上山顶。可观日出,云蒸霞蔚,颇为壮观。好了,让我们转乖景点的接送车沿着这盘山公路到达海拔约1100米的青云山庄,再踏上999级石台阶,就可登上玉皇顶,饱览阴那山的风光秀色了。
1989年初,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级风景名胜区。
阴那山山高一千三百多米,山后五峰如指立,登主峰,需攀3824级石阶。主峰凌云摩日,雄奇瑰丽。山中林海苍茫,巨石峻峭。其山巅五峰并聚,称五指峰,又名梅峰,海拔有1297米。天气好的时候在山顶可以看到潮州和梅州。五指峰在阴那山巅,形如人手,挺拔向上直插云霄。沿山径登临五指峰,约需半日时辰,始可到达峰顶。依峰俯瞰梅州、大埔一带风物,一览无遗。阴那山五指峰层峦叠嶂,气势雄伟,对这方形胜的山川,了拳和尚神赏已久,终于驻锡于此,成为阴那山开山祖师,正可谓名山高僧,相得益彰。
前山有万福寺,后山为灵光寺,皆是唐代高僧潘了拳结茅修真所在。
灵鸟报春
在阴那山中有一种小鸟,成群飞来有五种颜色(红黄绿褐紫),因此人们称之为“五色雀”。相传当年惭愧祖师曾救过此鸟,所以每年的冬末春初之时,五色雀便会成群结队飞来朝拜祖师爷。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来梅时曾写下“灵禽闻有翎五彩,文物由来第一流”之诗句。这里说的灵禽,是指五色雀。
水帘飞瀑
水帘礤位于灵光寺旅游区后山,海拔约800米,从灵光寺旁沿溪走50分钟可到达,溯溪而上,山峦叠嶂、奇峰林立、古木参天,鸟语悦耳,蝉韵悠扬,曲径多姿,水帘礤瀑布,悬崖横空之处,水流上下百米倾泻而下,其声如雷鸣鼓应,其势似倾珠泻玉,扣人心弦,仿如垂帘,恰似挂链。
梅菜扣肉,梅县肉丸,味酵粄,腌面,盐焗鸡,客家酿豆腐,仙人粄
灵光寺交通:出租车、客运巴士、自驾车
梅州市区——(走S223线)——梅县区丙村——雁洋——梅州灵光寺风景区
广州市区——广惠高速——惠河高速——梅河高速——梅州市区——梅县区丙村——雁洋——梅州灵光寺风景区
深圳市区——深惠高速——惠河高速——梅河高速——梅州市区——梅县区丙村——雁洋——梅州灵光寺风景区
灵光寺神奇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它风水好,大家看灵光寺背靠五指峰,左边是青龙香庐峰,右边是白虎白虎山,地势险要,而寺庙的位置,是风煞越大就越好。但也有个前提,就是寺庙本身的法力要能镇得住这些外来的煞气,所以灵光寺殿顶相传就雕塑有一百二十条龙,据说就是为了镇住这煞气,这也是前面为什么说偷偷跑去龙潭戏水的龙是擅离职守了;二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建于唐朝(863年)的灵光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三是因为灵光寺有远近闻名的灵光三绝。
一生死柏位于灵光寺寺大门前的草坪上。一荣一枯,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右侧的一棵高30米,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傲然耸立;左边那棵高27米,虽已死了近四百年,无片叶,但却铁骨铮铮,直指长空,枯而不朽。这就是被称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树”,相映成趣,给佛寺更添神秘感。八十年代初期珠江电影制片厂曾经拍过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棵树为背景,设计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荣的为男,枯的为女。
位于灵光寺大雄宝殿内,是一个木结构的螺旋藻井,俗称菠萝顶。
此菠萝顶建于明朝(1385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比北京天坛的方形藻井早了一百多年。相传是当年粤东监察御使梅鼎扩建灵光寺之时专门从福建请了一个老的木匠艺人过来建造,整个菠萝顶的结构没有用到一颗钉子,全是用1000多块的木条拼接而成,工艺高超,是古今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民间视为“鬼斧神工”。据说这种木匠工艺已经失传。这个菠萝顶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吸烟,当年大雄宝殿内香火鼎盛,但却从来没有发生烟气薰人的现象,这就得归功于菠萝顶了,它就像是抽油烟机,能把大雄宝殿内的烟气给抽走,非常地奇妙。大家可以想像在几百年前没有现代科技可言的年代,要建造这么大型的“抽油烟机”可真是不简单。此藻井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建筑宝典,它集结了古代建筑排风系统和良好的烟雾过滤系统,浓浓的白烟经过菠萝顶的过滤变成了透明的空气与二氧化碳以及混合物,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客家建筑。
萝顶妙就妙在它能把大臌内的香烟及时吸到臌顶迅速排出,而不致烟雾臌内呛人。:正臌上的内部结构是由8株合抱或连抱的大柱,支撑起一个木质臌顶.全瞅香烟集中到臌顶再压下来.从中间拱斗中排放出去就.是在香火最旺盛时,臌内香咽亦不呛人,全臌伸出臌外的悬臂梁和中间拱斗的悬臂共有m条,并雕刻成为龙头形状,深萝顶下端宽上端窄,沿着多条螺纹级向癜顶,全是木头相,互咬紧,不用一粒钉,这种建筑结构,全国罕见,它在中国的建筑史上不仅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在科学技术上又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是一项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
大雄宝殿背后的山上都是绿树繁荫的参天的大树,但是很奇怪,每当树木落叶的时候,两边的屋顶都多少会有一些树叶,而大雄宝殿的殿顶上却从来不会飘有一片落叶,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大家都觉得这是惭愧祖师显灵。
大雄宝臌(即佛臌)是灵光寺建筑群中重要的建筑之一,建筑结构精巧,构造精美,臌内的木刻浮雕,工艺精巧,栩栩如生,整个佛臌有大柱八根,臌顶有龙一百二十条,其尾集于一处,臌内供奉惭愧祖师像四座,三宝大佛佛宝、法宝、僧宝像三座,千手观音和韦陀像各一座,佛臌为重檐歇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大臌近山荫木,每逢风吹过后,枯枝败叶悄然落下,然而,却不落足臌顶,更不深,入缝隙之中,长年累月,瓦面无一叶积存,日日犹如雨水冲刷,干干净净,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灵光寺除大殿外,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诸天殿、观音阁、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
相传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粤东监察御史梅鼎出巡视察,由潮州市潮安区乘船到梅州市梅县区,经过梅县区松口镇蓬辣滩时,忽遇狂风暴雨,河水迅猛上涨,木船随风漂荡,江水涌入船舱,船夫举篙失灵,船将覆没。这时,船上的梅御史和随从们,胆战心惊,挤成一团。就在这危急之时,忽然一声巨响,随即风停雨止。这时只见一位和尚,登船而来。他手挥拂尘,合掌闭目,盘腿坐在船中,口中念念有词。霎时,船中的水尽退,风平浪静,化险为夷。
一天,梅御史来到梅州阴那山圣寿寺进香,见佛殿中央供着一尊木雕佛像,与船中所遇救命恩人一模一样,十分惊异。向寺僧一打听,才知他是圣寿寺的开山祖潘了拳,生平轶事极多,四十九岁坐化成佛,称为惭愧祖师。梅御史听后,即拨出白银千两,扩建修寺,五年后工程竣工。梅御史念惭愧祖师威灵光大,便将"圣寿寺"改名为"灵光寺“。
无笃石螺的形状和普通的石螺是一样,只是它的尾部是平的,相比普通的石螺少了那凸起的一截,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相传当年潘了拳祖师在庵中修行时,刚好有庵里的帮工因一时吃不惯素菜斋饭,于是就捡了溪中的石螺作为佐菜。他们刚把螺尾部敲去准备下锅时,正好被潘了拳祖师发现,已是祖师爷就劝道说:“阿弥陀佛,信佛之人切忌杀生。”于是他们便将石螺放回溪中,繁殖至今。从此,无笃石螺便成了阴那山的一种奇特的水生物。“无笃”这个词呢是我们客家方言就是没有尾巴的意思。
片生鱼,是一种鱼身一面是白色一面是赤色的小鱼。相传,当年寺庙里有个小和尚趁潘了拳祖师出去化缘的时候到溪中抓了几条小鱼,他煎到一半的时候,潘了拳因为有事倒回寺庙发现了,训斥了小和尚一番并叫他赶快把鱼放回溪中,小和尚觉得很奇怪,这都煎熟了一半的鱼还放回去干嘛,但还是跟着潘了拳去到了小溪,只见潘了拳一边将鱼往溪里倒一边口里念念有词,而已煎煮一面的鱼居然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从此在溪中繁殖至今。
相传在阴那山中有一种灵禽,有五种颜色,每年都会飞来灵光寺在生死树之间来回穿梭,有如前来灵光寺朝圣。据寺中老僧相传,这种五色雀并非产自本山,而是来自福建沙县,即灵光寺祖师潘了拳的家乡。相传潘了拳少年时在家乡小庙学习佛经,有一天听同伴在外面吵吵闹闹,他走出庙门,见大家在争拔一只从山上捉来的小鸟的彩色羽毛。了拳心里着急了,说道:你们这样干,是要害死一中小鸟的。于是他用几块米粄把小鸟换出来,并小心护养。时间过去个把月,小鸟羽毛丰满了,潘了拳便把它放生了。这只彩色鸟在寺庙上空飞鸣着,绕了几圈才飞去,好像是向了拳告别。过了不久,这只小鸟又邀集了一批同类,飞到寺庙上空盘旋鸣叫,好像是感谢了拳救命之恩。后来,潘了拳由闽来粤,这种彩色鸟年年都要往南飞一次,当时人说这是五色鸟去向远方的潘了拳拜年。灵光三奇虽然只是传说但却告诉我们一个佛家道理:“众生皆有生命,我们信佛之人理应本着众生平等的慈护之心,切忌杀生,而应提倡放生,积累功德”,为此灵光寺门前专门设有放生池一个,供广大善信放生积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