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水电站在福建省闽江干流上,上游距南平市94m,下游距神州市84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2438平方公里,占闽江总流域面积的86%。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728立方米/s,年径流量545亿立方米。
水口水电站是华东地区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装有7台大型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40万kW。[1]水库总库容26亿立方米。
电站枢纽由混凝土重力坝、坝后厂房、三级般闸、升般机和开关站组成。
该工程的大吨位预应力锚索,设置有弹性垫层的坝内大直径压力钢管,500t级三级船闸和2×500t全平衡式升船机,主围堰土工膜防渗心墙等的设计施工有其独到之处。
1987年1月土建承包商进点开工,计划于1993年5月第1台机组发电,发电工期预计需6年零5个月。计划1995年5月31日7台机组全部发电,竣工工期为8年零5个月。
1993年8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996年12月7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3]
2018年1月23日,福建水口水电站技术人员起吊5号发电机转子。
当日,重达695吨的福建水口水电站5号发电机转子起吊成功,标志A级检修工作全面打响。[3]
水口水电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担负福建省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等重要作用,是闽江防洪度汛安全的重要保障。[2]
进入闽江主汛期以来,福建水口集团公司水情调度人员精心测算,密切关注上游雨水情况及发展变化,加强与福建省防汛办、福建省气象台等部门的联系,同时加强电站设备巡视工作,确保安全度汛。据悉,未来闽江上游还将持续降雨,水口水电站调度人员将密切关注水情变化,适时调整下泄流量,以保闽江下游福州市安全防洪度汛。[2]
水口水电站是1983年福建地方电网上划中央管理后的第一个“国字号”能源大项目,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1]作为中国首批进行水电建设体制改革和施工管理改革的试点单位,水口创下当时国内多个“第一”:第一次部分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大型水电站项目;第一次对主体工程和部分机械设备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第一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合同管理、工程监理模式组织工程建设。正因如此,有人将水口工程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试验田”,它的规划、建设、发展历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在闽江建水电站,但当时国家的财力有限,此事被搁置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开发“十大水电基地”,水口水电站项目在“闽浙赣水电基地”中列为第一。
1981年4月,一位教师给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负责人寄去了一篇题为《水口水电站的建设将带来严重恶果》的文章。一些同志也给上级机关写信,反对的理由集中在建电站会破坏闽江下游的生态、影响航运等。激烈的论争不仅惊动了高层,也引起境内外社会舆论的关注。
1982年7月,国家科委在京召开了有国务院两委、五部和中国专家共50余人参加的“闽江水电站环境影响讨论会”,结论是“发展水电,发展航运,相辅相成,利多弊少,宜快上马”。讨论会为风声鹤唳中的水口工程“正名”。1983年8月,国务院、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水口水电站的计划任务书。
反对者又提出要建设核电站来取代水电站。对此,电力局总工程师胡锡兰解释说,核电站机组容量大,无法在规模较小的电网中运行,福建电网在短期内还不具备联网的技术条件,而且建核电站耗资是同等规模水电站的两倍以上,工期也长得多,在当时的条件下,舍福建丰富的水电资源而上核电,是不可取的。
198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批示:“这个工程要下决心快上才好。无论从哪方面看,早上一年就有利一年。” 1985年10月,国务委员方毅来闽视察时说:“国家确定上水口,同时带来了长乐70万千瓦火电项目。水口的事情不能再摇摆了,现在国家建设资金不多,可以集中起来保几个重点工程,要是再动摇一下,譬如省里提出什么意见,那么决策部门就说,好吧,把水口下掉,去保别的地方项目吧,弄不好连长乐的火电厂也跑了。水口上来了,火电也上来了,就可以吸引许多工业到福建来。”
面对高层的支持,项南、胡平等省领导郑重表态: “我们决不能动摇、扯皮、拖延,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照国家正式批准的原方案搞好电站建设!”
1986年初,世界银行认可了水口工程分二期贷款2.4亿美元事宜。按照国际惯例,水口将对主体工程和部分机械设备采用国际竞标。这在中国还是破天荒第一次,立刻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仅土建工程,就有31家中外投标商报送投标文件。12月,由华联公司(闽江工程局、水电十二局、水电四局)和日本前田工业建设株式会社组成的华田联营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华田”)以5.514亿元的低价中标。对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业界来说,这次招投标喻示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此后,中国的水电建设逐步确立了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新格局。
1987年3月,水口水电站工程开工。但是,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经济、技术、资金在福建初始交流而结合的产物,“华田”两国四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快就表现了出来。
由于报价过低,工程上马不久,承包商的资金就频频告急。更糟糕的是,中外联营体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现场指挥系统。中方占股60%,日方占40%,中方坦诚地把总经理的职务让给日方,但由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巨大差异,中方员工不买日方经理的账,中方三家人员也很难协调统一。
1988年1月14日,水电部副部长陆佑楣神色严峻地出现在水口,面对沮丧的中方负责人,他的分析客观犀利:“日方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他们的现场管理是严谨、有效率的,我们应该学习人家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我方呢,人家说我们一盘散沙,各打小算盘,这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很快,联营体内部诸多问题被妥善处理,延误的工期逐步抢了回来。1989年9月,水口电站实现了大江截流,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一年,令欧美专家惊叹:“这是外星人在干活!”
“华田”改制,让日本人和其他外国专家对中国人高超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刮目相看,相互之间的友好和尊重一直伴随着工程进行到结束。
1993年8月,水口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比电力部考核工期提前11月投产发电,1996年12月,七台机组并网运行,[3]总投资节约约3亿元,工程质量达到和接近国际水平。电力部副部长汪恕诚评价:“现代管理体制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是水口水电站建设获得极大成功的首要原因。”世行给出了三个“高度满意”的评价。世行官员摩尔顿说:“我所看到的水口成功,是世界银行贷款工程项目中最成功的创举。”
最佳旅游时间
福州濒临东海,属温湿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9.6℃,雨量充沛。3、4月间的福州阴凉多雨,游客可穿羊毛衫、棉毛裤和夹衣;5-9月为夏季,要穿凉爽透气的衣服;10-11月为秋季,穿单衣或薄毛衣就可以了;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须穿粗毛衣和呢衣。5-8月常有雷阵雨和台风,6、7、8月则是台风季节,台风过后必有大雨或暴雨。
民俗节庆活动
福州传统节庆活动和时令节俗很多,春节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逛灯市、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划龙舟、七夕话鹊桥、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过小年(十二月廿四,也叫”祭灶”;家家户户打扫厨房,迎接新年,食品主要是灶糖灶饼),除了以上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外,福州地区独有的节俗主要有拗九节、冬节搓丸、祭灶、迎春、迎年、中元节、做夏等。
特别提醒
福州“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
交通
福州机场扩建改建后,已开辟30多 条国内外航线。97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的长乐国际机场,年货运量可达20万吨,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000多万人,可满足波音747-400与麦道-11等运航机型全天候起降。福州港远洋货运航线可通达世界1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主要港口。铁路1994年旅客发运量完成400多万人次。 福州至厦门高速公路已在建成通车。电力建设突飞猛进,华能福州火电厂已发电,水口水电站三台机组正式运行。福州邮电通 讯设施开创了中国使用全电子设备进行通讯新纪录,可与世界170多个国家或地区直接通话,还开辟了国际特快邮递业务。
美食
驰名中外的“佛跳墙”是聚春园的传统首席菜肴。选用鱼翅、海参、干贝、鲍鱼等二十多种原料和配料煨而成。选料精细,刀工讲究,烹制严格。此菜品尝起来,醇香浓郁、烂而不腐、味中有味,使人唇齿留香,余味无穷。曾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并曾作为国宴的主菜多次招待过外国元首和贵宾。
购物
福州的主要商业路段有五四路(以品牌服装、旅游产品为主);五一路(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集中区域);台江路小商品及特色旧货市场;福州传统商业街区东街口;福州最古老最繁华的购物街——八一七路;福州最大的批发市场区——鳌峰路;还有东亚第一室内步行街——中亭街,第一步行购物岛——中洲岛。此外福州还有众多的大型商场及旅游商场等(具体请参见福州大型商场名录、工艺美术及旅游商场名录)。
福州也有不少大型、多功能、现代化的超市:世界三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3家),麦德龙(1家),家乐福(1家)都在榕城落了户,其中山姆会员商店在中国仅3家,福州就有一家,其他大超市就更不胜枚举了。
福州当地盛产多种土特产品,市果福桔在中国柑桔评比中名列前茅;福州软木画国内外独一无二;寿山石雕是福州的千年工艺珍品;脱胎漆器,当年荣获国际头奖。此外,福州玉雕、牙雕、角梳、肉松、福果等,亦久负盛名,十分畅销。 福州还荟萃了福建各地的土特产,有乌龙茶、建莲、桂圆、荔枝,还有著名的“八大干”,即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上杭萝卜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辣椒干、长汀豆腐干等,还有蛏、牡蛎、蛤、蚶“四大贝类”。除此以外,在福州还应该买些片仔癀、水仙花及清源茶饼作为礼品带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