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鹈鹕

白鹈鹕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保护级别 无危(LC)IUCN标准
拉丁学名 Pelecanusonocrotalus
脊索动物门
白鹈鹕
英文名 EasternWhitePelican
中文学名 白鹈鹕
鹈鹕科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大型水禽,体长140-175cm。体形粗短肥胖,颈细长。通体白色。嘴长而粗直,铅蓝色,嘴下有一橙黄色皮囊。繁殖羽头后部有一簇长而窄的白色冠羽。黑色的眼位于粉黄色的脸斑上极为醒目。胸有一簇黄色长的披针形羽毛。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内翈黑褐色,羽轴白色;次级飞羽外翈白色,有时亦延伸至内翈。头、颈和长的冠羽缀有粉黄色,有时扩展至上背和肩。嘴铅蓝色,嘴尖和上下嘴缘红色。脚肉色。幼鸟头、颈、背中部和下体白色,头和颈缀有赤褐色,其余羽毛淡褐色,羽缘较淡。飞羽和尾羽较暗,大覆羽缀有银灰色。相似种卷羽鹈鹕个体较大,嘴灰色,喉囊鲜红色,脚黑灰色,体较灰,飞行时翼下仅翼尖为黑色。

栖息环境

白鹈鹕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食性

它主要以鱼类为食。

习性

常成群生活。善飞行,亦善游泳,在地上亦能很好的行走。飞行时头向后缩,颈弯曲成S形,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没有鹰飞得高。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乙字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

繁殖方式

成群在一起营巢。营巢于湖中小岛和湖边芦苇浅滩、河流岸边和沼泽地上。繁殖期4-6月。置巢于芦苇丛中浅水处或湖边泥地上,也在树上营巢。巢结构较为庞大,由树枝、枯草和水生植物构成。每窝产卵2-3枚,少有4枚。卵刚产出时为白色,孵化后变为黄褐色,大小为80-102mm×53-65mm,平均95mm×60mm。

白鹈鹕春季于3-4月,秋季于9-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欧洲南部、非洲大部分国家、亚洲中部和南部等地;偶见于欧洲其他地区(西部、北部)、非洲西北部、阿曼及阿联酋等地。塞尔维亚、黑山、斯里兰卡境内近绝迹。匈牙利境内已绝迹。

中国分布

新疆(天山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

亚种分化

划分列表
中文名 拉丁属名 定名人
白鹈鹕 Pelecanus Linnaeus

保护级别

划分列表
中文名 拉丁属名 定名人
白鹈鹕 Pelecanus Linnaeus

词条图册

  • 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二类保护动物。
  •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未定 生效年代:1996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注:白鹈鹕全部图片及图册网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