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南郊机场

酒泉南郊机场

机场代码 IATA:CHW;ICAO:NNNN
中文名 酒泉南郊机场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省酒泉市
现状 废弃停用
目录导航

发展历史

初建

1932年,"欧亚"在兰州修建机场的同时,在酒泉北乡离城区20公里处的新天墩修建了临时机场,只有一条土跑道和接送飞机人员用的临时性土房两间,供德国制造的四座小容克斯飞机起降。地面运输工具是马拉车,不仅往返时间很长,而且过河涉水极为不便。

1932年6月改择酒泉南郊离城4公里处的砾石滩,开辟新机场。

解放前的16年中,酒泉民航因设备简陋,飞机少、线路少、旅客少,基本只满足政府及军事要员需要,且无安全措施,经常发生事故。

1938年,一次大风使10架SB型飞机迷航,其中四架勉强着陆,6架失事,毁于酒泉附近;1947年,一架军用C─47运输机撞于酒泉西山,造成机毁人亡。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拆走设备毁坏房屋,机场成了百孔千疮的烂摊子。解放时,机场由人民解放军接管。

通航

1949年10月至1950年7月,中苏联合对南郊机场进行了修整工作,基本具备了通航条件。

1949年10月开始,主要是对原南郊机场进行跑道、房屋、道路的整修工作。整修后的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平坦坚固,通过验收,适于使用。根据业务需要,空军拨出房屋作为中方投资,用于机场生产服务的办公室、收报台、中心发射台、定向台、汽车库、招待所、食堂、候机室和营业处、职工宿舍、浴室等设施。这次建站工作,是中苏两国民航职工共同完成的,从而保证了1950年7月的正式通航。

废弃

虽然酒泉机场几经建设维修,但是基础等级较低、距离西山较近,不能满足民航发展的需要。

1953年经迁站新建,建成了后来属嘉峪关市界内的新机场并启用(今嘉峪关东北方向戈壁滩上),更名为中苏民航酒泉航空站,原酒泉机场废弃不再使用。但一直沿用酒泉航站站名到1983年为止,现在在嘉峪关旁边就有当年建设的机场旧址[1][2]

酒泉机场酒泉机场(3)

历史意义

据记载,1937年抗战爆发中国向多国发出援助请求,仅苏联当时愿意对中国进行援助,为了接受苏联的援助,中苏双方协商决定由中方建设一条从霍尔果斯至内地的公路,通过这条交通大动脉经嘉峪关向兰州、西安运输抗战物资,机场当时的日吞吐量飞机起落架次就有几十架甚至上百架,而且兰州、酒泉空战的飞机都是从这里起飞的。据统计,从9.18事变——7.7事变——1941年的十年间,通过这条大动脉经嘉峪关运往全国的物资就有飞机1235架、汽车2000辆、1600门各口径火炮、枪支6万余支、子弹上亿发,远超"滇缅公路"的数量[2]

由于这个机场是当时中国和前苏联合作修建的,所以航站楼、工作区、生活区都是苏式建筑,房子墙体厚实坚固,采用欧式壁炉取暖,有的房间还铺有木质地板,目前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机场遗址,2013年被嘉峪关市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