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璧华,清末民初人,字润生,别字婉仙。梅州人。中年丧夫,有四子一女。叶璧华强忍悲痛,含辛茹苦,抚育孩子。为增长学识,她年届半百仍拜著名文人叶兰台为师。她的诗词赋皆佳,有《古香阁集》传世,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有深情婉约的《闺怨》:“一叶梧桐忽报秋,闲庭风雨小窗幽。闭门怕见高楼月,空惹人间午夜愁。”也有悲壮慷慨的《有感》。著名诗人丘逢甲对她十分敬佩,其《题叶婉仙女史古香阁集》即称赞她。叶璧华晚年推行新学,在嘉应州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懿德女校,为粤东地区兴办女校开了先河。
叶璧华(1841~1915年),女,梅县白渡镇人。叶璧华自幼聪颖好学,十多岁就能题诗作对,名噪一时。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因慕其名,聘请她到广州作家庭教师,在执教期间,她关心时局,深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戊戌维新失败后,她离广州返回梅县。
叶璧华在家乡力主兴办女校,推行新学,得到乡里人士的支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梅城创办了懿德女校。懿德女校以教文学诗词为主。开办时,学生仅有30余人。旧社会,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读书难,想办女校更难。女校开办之初,阻力很大,还受到一些人的讽刺、诽谤、嘲笑和打击。然而叶璧华信念坚定,决心办好这间女校,得到社会人士好评。在其带动下,清末民初,梅县先后办起6所女校。由此,梅县女子入学者日众。
叶璧华晚年出版过《古香阁全集》,包括她平生的诗、词、赋三个部分。论者认为,她系出名门,家学渊源,聪明秀丽,绮思辞藻,为闺秀中之佼佼者。黄遵宪于《全集》序中云:“余年十五六,即闻其(指叶璧华)能诗。逮余使海外,归自美利坚,始得一见,尽读其所为古香阁诗集。其诗清丽婉约,有雅人深致,固女流中所仅见也。”丘逢甲对叶的诗作赞美云:“翩翩独立人间世,赢得香名饮粤中。”
叶璧华是当年饮誉广东的女诗人。民国4年(1915)2月,在家病逝,终年74岁。
叶璧华与清末翰林李载熙之子李舫蓉结婚。婚后两人感情甚笃。为赴科举考试,李舫蓉夜读,叶璧华则在一旁绣花,直至伏案而睡。下面的诗句便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绣罢鸳鸯枕,鸡鸣近五更。
恐惊郎梦醒,轻放剪刀声!
当李舫蓉赴县乡试,叶璧华急待试场消息,亦以诗表达其当时心境:
事罢归来日斜西,楼台移椅盼郎回。
含羞笑问郎肩拍,今日场中出哪题?
他们甜蜜的夫妻生活,跃然纸上。
不料,幸福的婚姻生活竟不能长久,叶璧华中年丧夫。她强忍悲痛,含辛茹苦,抚育了四子一女。“悬绛帐于围屋,招眉黛于近邻,月入微薄,以补家用”。
叶璧华天资聪颖,幼承家学,博览群书,能诗善赋,有才女之称。光绪年间,叶璧华讲学于广州定园。她受维新思想影响较深。戊戌变法失败后,她返回梅县,竭力推行新学。她创叶壁华的家乡--梅县办的懿德女校为粤东地区兴办女校开了先河,不愧为女中豪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黄遵宪等社会贤达的支持下,叶璧华在嘉应州城原培风书院旧址创办了公立“懿德女校”(梅县女子师范学校前身) 。
懿德女校创办之初,仅有学生二三十人,所授课程以古文和诗词为主。叶璧华在张玉仙(嘉应州城郊楼下塘人,晚清外交官梁诗五的夫人)等人协助下,把学校办得井然有序。几年之后,女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女校声誉日隆。
由于叶璧华的倡导,梅州各地女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梅县“耕耘小筑”女校、崇实女校、嘉善女校、梅县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广益女子学校、心光女子学校、桂里女校、松口女子学校,以及兴宁县懿徽女校、怀德女校,大埔县立女子小学等,均先后开办。各处男校,也纷纷招收女学生。此男女平等入校求学的风气,首功不能不归于叶璧华。
为增长学识,叶璧华年届半百仍拜著名文人叶兰台为师。她的诗词赋皆佳,有《古香阁集》传世,诗词作品风格多样。
诗词作品有深情婉约的《闺怨》:“一叶梧桐忽报秋,闲庭风雨小窗幽。闭门怕见高楼月,空惹人间午夜愁。”也有悲壮慷慨的《有感》:“文章自古能华国,巾帼谁怜倚马才?济梅县世胸怀罗宿纬,剪夷勋业慨边台。诸天佛梦清凉在,四野风声跋扈来。自愧娥眉生小画,壮怀何处荡尘埃。”
其词其文均有名篇佳构,著名诗人丘逢甲对之十分敬佩,其《题叶婉仙女史古香阁集》第三首云:“滴粉搓酥绮意新,溶溶梅水写丰神。桐花阁外论词笔,更遣香闺作替人。”
黄遵宪为叶璧华的诗集作序称:“其诗清丽婉约,有雅人深致,固女流中所仅见也。”
叶璧华一生作诗甚多,其生前曾手编《古香阁诗集》二卷(现仅存卷一、共有诗239首,几乎全是七言,绝句为主,七律次之,七古与五古仅极少数),并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写下“自序”。由于叶璧华杰出的诗才,人们将她与《化碧集》的作者范荑香、《胡香楼诗集》作者黎玉贞,并称为近代岭东三大女诗人。
叶璧华娘家世代业文,父亲为举人。其夫家更是书香书第,家翁中进士、授翰林,曾任广西学政;其夫李蓉舫虽屡试不第,也系邑中名士。这样的家庭教养使得她自幼聪慧,学识精深,尤擅长诗词。说起来,这个嘉应州女诗人,与同邑著名诗人黄遵宪既有亲属之谊,又有知己之情。
黄遵宪母吴氏,为叶璧华婚姻介绍人。妻叶氏,乃叶璧华堂妹。
叶璧华的《古香阁诗集》编成后,黄遵宪还曾为之作序,内云:“润生女士,曦初先生之女也,与余内子为姊妹行,长殡于李。李故望族,与余家有连,所居又同里。 余年十五六,即闻其能诗,逮余使海外,归自美利坚,始得一见,尽读其所为《古香阁诗集》。其诗清丽婉 约有雅人深致,固女流中所仅见也。”将二人惺惺相敬之意,叙说得婉曲有致。
查《古香阁诗集》中,也有诗咏及黄遵宪之作,对黄诗的特点及所蕴拯世之世,理解得十分深透,亦有钟子期听琴音之雅怀。
移舟破晓过横塘,红染罗衣绿染裳。
并蒂数枝休采却,好留湖侧伴鸳鸯。
板桥西去是侬家,万顷芙蕖散彩霞。
素手折来三两朵,游人莫误浣溪纱。
荷花荷叶插疏篷,柄柄幽香袭晚风。
短棹归来红日落,波心谁唱可怜侬。
闺中即事
络纬声声秋色初,井梧流影碧云舒。
扃门放出团圆月,让与人间照读书。
春日早起
晨妆理罢倚栏斜,料峭轻寒透碧纱。
忽听双鬟帘外报,小园开到海棠花。
古香阁即事
一角蜗庐小隐宜,诗囊剑箧当家赀。
萝牵茅屋留云住,琴罢花台待月迟。
梁子偶书林下叶,呼童亲补竹间篱。
消闲且酌葡萄酒,世事由来似弈棋。
春闺曲
梨花庭院晓寒迟,菱镜新开画翠眉。
石黛羞教夫婿点,浅深惟有阿侬知。
纱窗才罢绣鸳鸯,花覆阑干午梦凉。
忽听鹦哥帘外唤,金炉添爇海南香。
罗幙沉沉映夕晖,忍寒独自着单衣。
湘帘不把金钩放,为待楼头燕子归。
月痕如水浸珠帷,长夜迢迢玉漏迟。
今夕却防惊好梦,先从枝上打莺儿。
贺兰荪兄新婚
喜下温郎玉镜台,香车百辆御徘徊。
人间自有如花貌,何必吹箫引凤来。
赋罢宜家雅什新,笙歌围绕洞房春。
遥知附凤攀龙客,更作怜香惜玉人。
叶璧华生平写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大都言之有物,清新可诵。她年青时便有远大抱负:“果使剑光耀斗牛,不教窗下老娥眉。”她看到满天风雨的神州大地,不禁慨然命笔:“河山久壮蛟龙飞,风鹤旋惊草木传。听到鸣鸠一洒泪,中流谁著祖先鞭?”诗中表现了她忧国忧民高尚情怀。她在爱情生活方面的表现,也细腻感人:“生怕精卫能衔石,不向天河一路真”(《七夕》);“知否今朝花影里,凭栏独自看双星”(《七夕寄蓉舫夫子》)。叶氏于词,功力犹深,《高阳台·梅影》下片云:“啁秋翠羽催春梦,帐参横日落,绮袖难亲。淡抹烟痕,玉人思折还停。分明描出癯仙格,倩人谁移上云屏,有湖山,小结姻缘,相对双清。”这是借梅花抒发自己情怀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