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种植肉桂历史悠久,据旧《 西宁县志》记载,在约公元1850年左右(清 道光年间),滨河岔就有张氏开山种肉桂的历史。1949年有 桂树约7万亩。肉桂用途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 罗定市根据山区有十分适宜种桂的地理气候环境、种桂习惯,确立了种桂富民的指导思想,把肉桂作为开发山区、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实施区域布局,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集优成势,连成规模。为使肉桂生产得到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发展肉桂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做好桂苗、生产技术和资金等扶持服务工作,从而使该市肉桂生产年年取得较大发展。
肉桂喜暖热气候,适宜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下,年降雨量 在1500毫米以上,土壤PH值在4.5~5.5之间,表土层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罗定地处 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无严冬,气温偏高,热量丰富,全年平均日照率42%,平均气温在18.30~22.10℃之间。累年降水量在1260~1600毫米之间,平均值在1400毫米左右非常适合肉桂生长。
罗定市委、市府把种植肉桂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建立本地支柱产业来抓,2004年该市种植面积 已达46万亩,是广东省肉桂生产主要基地,2004年,产桂皮1万多吨,产桂油450吨。以榃滨、新乐、黎少、泗纶四个镇为主产区,该市24个镇中有18个镇种桂,并在榃滨镇建起了一个500亩的肉桂苗圃场,种桂农户近10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四成多。
加工和销售情况方面,肉桂树经采伐后,剥皮制成桂皮,枝叶加工蒸馏制成桂油,2004年,年加工桂皮1万多吨,桂油450多吨,肉桂加工转化占该产品总产量的98%以上。桂皮、桂油由省外贸部门通过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国。2004年创汇1265万美元。
2002年8月, 罗定市被定为中国肉桂之乡,桂皮以帆船牌商标注册,出口属免检产品。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罗定肉桂实施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罗定肉桂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 罗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罗定肉桂产地范围的函》(罗府发〔2007〕2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 广东省 罗定市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罗定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 罗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一)种。
中国肉桂(Cinnamomum aromaticum Nees)。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红壤或赤红壤,pH在4.5至5.5之间,海拔高度在100m至500m之间,坡度在30°以下的山坡地,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强,水源充足。
(三)栽培技术。
1、采种:果皮呈紫黑色后采收。采收后搓洗去果皮晾干后即可播种。种子不得在阳光下曝晒和长期存放。
2、育苗:选择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或轻壤土播种,每667m(亩)播种量≤20kg。播种20天后,揭去席草,搭建遮荫棚。苗长至30cm至35cm高时,揭棚架,控水控肥进行炼苗,让叶梢晒至老熟蜡黄。
3、定植:定植时间:在3月至4月,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挖取苗木定植。定植密度:每667m(亩)定植≤800株。
4、施肥:定植前每穴施不少于1.5kg有机肥和0.25kg磷肥;定植后,结合抚育,每株施不少于0.25kg氮肥或0.25kg复合肥。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肉桂采收。
定植后5年或砍伐重新萌芽后3年方可采收。采收时先在分枝处环割树皮一圈,深度达木质部,再往下≤50cm处环割一圈,然后在2个割圈之间纵切一刀,慢慢撬起树皮。
1、感官特色:
项目 | 桂皮 |
外观 | 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小裂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内表面略光滑,有细纵纹。 |
色泽 | 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或暗红棕色。 |
香气 | 具有罗定肉桂的特征香气 |
味觉 | 味甘甜、辣味适中 |
2、理化指标:
项目 | 指标 |
水分/(%)≤ | 17 |
挥发油/(%)≥ | 2.0 |
肉桂醛/(以挥发油计)(%)≥ | 90.0 |
灰分/(%) ≤ | 3.0 |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