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佛国

泉南佛国

中文名 泉南佛国
出自 南宋泉州名太守王十朋
目录导航

介绍

在 泉州市区的 清源山, 南安的 九日山, 晋江的 青石山等,均有“泉南佛国”的摩崖石刻,尤以晋江青石山的石刻最有气派。它出于南宋 泉州名太守 王十朋之手,每字高达两米,笔势飞动,笔力遒劲,洒脱奔放,颇得好评。 佛教是外来宗教。它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 古印度,东汉初年传入中国。

内容

在 泉州,最早有佛友庙宇的地方是 南安 丰州,它在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就在 九日山下建了 延福寺。在这个地方,佛教的遗物也特别多:在这里发掘的南朝古墓,墓砖印有佛像;九日山下的 金鸡桥畔,至今还有 唐刻护桥武士像; 泉州石刻佛像不少,但最早的一尊,当推 九日山上的五代石佛座像。在唐代, 泉州的佛教就相当发达。著名的 开元寺建于唐垂拱二年。 南安高僧 义存创建的闽侯雪峰崇圣寺规模宏大,常住僧侣达一千五百多人。 义存的弟子 神晏,是 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开山祖师。还有玄沙师备、长庆慧棱、洞岩可休、安国弘滔等弟子,或为名山丛林住持,或有佛学专著传世。唐代著名的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其中也有 泉州高僧昙静相追随。延至五代, 王延彬统治 泉州期间,倡建的寺庙多达二十余所,著名的 承天寺、 崇福寺、资寿寺(清初改为城隍庙)都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    现在, 承天寺、 崇福寺与 开元寺并称 泉州三大丛林,在 闽南乃至整个 东南,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