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

榆阳区

中文名 榆阳区
车牌代码 陕K
外文名 YuyangDistrict
别名 上郡
火车站 榆林火车站
下辖地区 鼓楼街道、榆阳镇、镇川镇等
机场 榆林榆阳机场
著名景点 红石峡、榆林沙地植物园、青云寺
地区生产总值 1001.02亿元(2020年)
经度 东经108°58′-110°24′
高校 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区号 0912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据甲骨卜辞及1982年在清涧李家崖出土文物考证,榆林市榆阳区商代为游牧部族——鬼方栖居地。西周至春秋初,境内先后为严狁、翟人游牧古族占据。春秋周襄王十七年(前635),晋文公发兵“攘翟”,占据圁水(无定河)、洛水(洛河)间地域,榆阳区归晋国。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晋大夫韩虔、魏斯、赵籍自为诸侯,三家分晋,榆阳区属魏国。周显王八年(前361),魏筑长城,“塞固阳(今包头市南),自郑(今陕西华县)滨、洛(洛河)以北置上郡,辖十五邑”。上郡,是榆阳区史乘最早的建置记载。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秦国打败魏国,魏被迫将上郡15邑献纳于秦,秦按旧置设上郡,治所于肤施(在今榆阳区鱼河附近),榆阳区属肤施县辖。周赧王十八年(前297),赵惠文王发兵西攻秦国,占据上郡肤施等地。四十五年(前270),秦昭王反击赵国,复夺上郡失地,并灭义渠,置北地、上郡、陇西等郡,筑长城以拒翟人。榆阳区归秦上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榆阳区南部隶属上郡肤施县,北部隶属新秦地之九原郡,其县置不详。

汉高祖元年(前206)二月,项羽自立为楚霸王,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占据上郡,称翟国。二年(前205)翟王降汉,汉再置上郡。三年(前204),匈奴右贤王部南下占抵上郡肤施“旧塞”(旧塞,即秦昭襄王时筑的长城)。时榆阳区北部为匈奴占据,南部归汉上郡肤施县。汉元朔二年(前127),武帝北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此后,增置郡县,屡迁关东等地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并将归降的匈奴人、西域龟兹国人安置在这些地区,其聚居地称为属国,设属国都尉治所,派都尉(军队官员)监管。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榆阳区设有龟兹属国都尉治所(史籍亦称龟兹县,在今牛家梁乡古城滩),境南(今鱼河地带)属重置的肤施县、境东(今安崖地带)属新置的鸿门县。东汉初仍袭旧置。东汉永初二年(108)羌、南匈奴人反汉,汉廷镇压失败,五年(111),下诏将上郡治所由肤施迁至衙县(今陕西白水县东),所领肤施、龟兹等县废。永建四年(129)上郡治所迁回肤施。次年,汉廷下诏将死罪囚犯遣戍北地、上郡等地。永和五年(140)南匈奴联结羌、胡人再起攻汉,杀上郡都尉,占据西河、上郡等地。上郡治所二次迁至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榆阳区被南匈奴及羌胡占据,无建置。

三国至西晋,榆阳区为羌胡占据,未置郡、县。东晋大兴三年(320),前赵帝刘曜(南匈奴人)出兵征服上郡氐羌人,上郡,归前赵。咸和三年(328),羯人石勒打败刘曜建立后赵,统辖上郡。升平三年(359),南匈奴刘卫辰(赫连勃勃父)统部驻屯代来城(今境内巴拉素白城台),榆阳区大部属卫辰地盘。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榆阳区属大夏。不久筑大夏国都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始光四年(427),北魏击破大夏后,设统万镇,榆阳区属北魏统万镇。太和十一年(487),北魏将统万镇改置为夏州(治所设统万城),领化政、阐熙、金明、代名4郡9县。榆阳区北部属代名郡,属县无考。南部置革融县,属化政郡。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化政郡改称弘化郡,县置仍循北魏旧制。

北周初,撤革融县,辖地并入弘化郡岩绿县(治所在今横山县)。保定三年(563),增设银州(治所在今横山党岔)开光郡、开光县(治所同在今榆阳区安崖芦家铺)。四年(564),夏州弘化郡下设宁朔县(治所在今榆阳区西南)。大象二年(580),撤开光郡,所辖开光县隶属于中乡郡(郡治所在今佳县柳树会),属银州领。

隋开皇元年(581),境内建置如前。因避文帝杨忠名讳,中乡郡改称真乡郡。开皇三年(583),撤郡改以州领县,境内涉及有儒林县(治所在今鱼河地),属银州领;开光县(同前);德静县(治所在红石桥古城界),属夏州领。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撤银州,所领榆阳区儒林、开光改属雕阴郡(治所在今绥德);夏州改为朔方郡,榆阳区所置德静、宁朔县仍属之。大业十三年(617)三月,夏州朔方郡鹰扬郎将梁师都依附突厥反叛隋廷,建梁国,共12年。此期间,榆阳区属梁国。

唐代,实行道、州、县建制。贞观二年(628),唐灭梁师都,关内道复置银州、绥州、夏州,涉及本境有银州儒林县、开光县,夏州德静、宁朔县。开元二年(714),银州抚宁县治所迁于榆阳区(在今镇川地)。天宝元年(742),银州改银川郡、夏州改朔方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银州、夏州。光启二年(886),党项羌族首领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定难军(今榆林及内蒙伊盟部分)节度使,领辖银、夏、绥、宥等州,榆阳区南部归银州,北部归夏州。唐末、五代至宋初,榆阳区一直为党项定难军割据地。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宋朝设路、府、州、军、监建置。七年(982),党项定难军留后(官名)李继捧献银、夏、绥、宥、静州归宋,隶属于陕西路。继捧族弟李继迁率党项族众反宋,相继攻占银州等地。此后他几经降宋叛宋,长期控制银州、夏州等地。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继迁孙)在兴庆府(今银川市)称帝,建西夏国。榆阳区属西夏银、夏州领地,元丰四年(1081),宋军相继攻占罗兀(在今镇川)、银州、夏州等地。次年九月,西夏大军大举反攻,夺回银州、罗兀等城寨。六年(1083)宋与西夏议和。元符元年(1098),宋攻占罗兀、开光(在今安崖)等堡寨,宋崇宁四年(1105),宋军再次攻占银州城,之后与夏再议和,并改罗兀城为嗣武城。

金天会六年(1128),金兵占领境东南地区,开光、嗣武城等地属之。正大三年(1226)置嗣武县,次年并入米脂县,时榆阳区东部属佳州,南部属米脂县,西北地已成蒙古势力范围,无建置。

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建置。榆阳区长城以南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米脂县,长城以北无建置,为蒙古游牧地。

明洪武四年(1371),置绥德卫。九年(1376)绥德卫千户刘宠率领军民屯驻榆林庄(亦称榆林寨,在今榆林城普惠泉北)戍守,设千户所(军事建制),统辖榆林庄附近十八军寨。正统二年(1437),为抗御蒙古鞑靼、火筛等部南犯,延绥镇都督王桢率领军民始筑榆林城堡,并相继将榆林千户所领辖的鱼河、岔河儿(即后常乐堡)、水地湾寨(即后双山堡)及响水堡、高家堡等寨堡,或改建或增建为城堡。

成化七年(1471),置榆林卫(治所设榆林城)。九年(1473),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城。成化至嘉靖年间,在榆阳区先后迁建常乐堡,增建归德、建安、保宁、镇川堡,并在堡下设柴塘(屯集粮草的地方)。明代中叶起,榆阳区卫堡亦兼行政建置,直隶延绥镇榆林卫、中路道双重领辖。

清初仍沿明代旧制,境内所设卫堡及各柴塘军屯地仍隶属榆林卫、中路道。

清雍正九年(1731),裁榆林卫改置榆林府(治所设榆林城),同时设榆林、怀远(今横山)、靖边、定边4县,归榆林府领辖;将原榆林卫中路道保宁、常乐、双山、归德、鱼河、镇川堡及这些堡地所设的13柴塘地和榆林城划归新设榆林县领辖。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将葭州建安堡划归榆林县。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州建置,设省、道、县。民国二年(1913),设榆林道(治所在榆林城),榆阳区属之。民国15年(1926),撤销榆林道,榆阳区直隶省辖。民国22年(1933),榆阳区实行保甲制,全县划设6个区。24年(1935)陕西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榆阳区属第一督察区(榆林)。26年(1937)将联保改设为乡、镇。

1946年10月13日,镇川、鱼河一带解放,10月31日建立镇川县(治所设镇川堡),下设镇川、上盐湾、鱼河、清泉(今榆阳区所辖)、响水、武镇(今横山县所辖)6区42乡。1949年4月,镇川县改称榆林县。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建立榆林市。榆林县、榆林市同隶属陕甘宁边区陕北行署榆林分区管辖。1950年4月,榆林县、市合并为榆林县,属陕西省榆林专区(专署设榆城)管辖。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区,将所辖6个县并入榆林专区,专署所在地仍设榆林城。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置,榆阳区组建22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1958年12月10日——1961年9月1日,横山县并入榆林县。1984年7月,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改设为乡(镇)、行政村建置。

1988年9月1日,榆林县改置为榆林市,属榆林地区管辖。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行政区划

2000年6月撤榆林市设榆阳区,榆林地区改设为榆林市,榆阳区隶属榆林市。2001年12月撤乡并镇,全区辖12个镇、12个乡、4个街道。2003年3月新设崇文路、航宇路、驼峰路3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7月在次撤乡并镇,撤销安崖镇、刘千河乡、余兴庄乡、合并改置为大河塔、青云、古塔3个镇。

2013年末,榆阳区辖榆阳、鱼河、上盐湾、镇川、清泉、鱼河峁、大河塔、麻黄梁、牛家梁、金鸡难、马合、巴拉素,古塔,青云14个镇,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小纪汗、补浪河、红石桥、芹河7个乡,488个村民委员会,1880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4个村民小组。设鼓楼、新明楼、上郡路、青山路、崇文路、航宇路、驼峰路7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07个居民小组。

2015年6月28日,撤销榆阳镇,设立长城路街道办事处;撤销清泉镇,并入上盐湾镇;撤销小纪汗乡,设立小纪汗镇;撤销芹河乡,设立芹河镇。[7]

2017年,榆阳区中心城区增设4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金沙路、朝阳路、沙河路、明珠路街道办事处,增设27个社区居委会。

榆林市榆阳区下辖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 机关驻址 直辖
新明楼街道 贾盘石中巷16号 辖八狮巷、定惠寺、新明楼、万佛楼、三官会、灵秀街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42个居民小组。
鼓楼街道 红山西路2号 辖红文昌、普惠泉、鸳鸯湖、城隍庙滩、凯歌楼、二里半6个社区居委会,下设33个居民小组。机关驻址。
青山路街道 西沙常乐路 辖建安路、柳营路、保宁路、文化路、常乐路、福安6个社区,下设42个居民小组。
上郡路街道 上郡北路100号 辖凌霄塔、秦怀路、夏州路、德静路、永康路、开光路、肤施路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40个居民小组。
航宇路街道 航宇路中段 辖航宇路、乡企城、龙洋、松林路、榆康路、明珠路6个社区居委会,下设30个居民小组。
崇文路街道 西人民路中段 辖崇文路、迎滨路、芹涧路、春苑、聚财、学院、榆龙7个社区居委会,下设50个居民小组。
驼峰路街道 驼峰北路 辖金华路、兴中路、长虹路、东岳路、望湖路、桃源路、金阳、金苑8个社区居委会,下设64个居民小组。
长城路街道[7] 长城南路 辖吴家梁、红山、北岳庙、官井滩、广榆、王家楼、广济北、广济南、新乐、永乐西、榆阳东、永乐东、榆阳西、五雷沟、金刚寺、流水沟、杏墕、南川、沙河、沙河口、三岔湾、刘官寨、向阳山、大河滩、西沟、韦家楼、归德堡、花园沟、徐庄则,共29个村委会,下设99个村民小组。
榆林市榆阳区下辖乡镇
乡镇 机关驻地 直辖
鱼河镇 鱼河堡 辖郑家沟、王新庄、南沙、清兴庄、鱼河、新立、新建、王沙坬、许家崖、高家坬、新庄科、李家沟、王庄、梁渠、寺伙沟、米家园则、房家沟17个村委会,下设39个村民小组。
鱼河峁镇 鱼河峁村堡 辖沙墕、谢家峁、傅家畔、刘寨、常楼、胡家沟、冯茶庄、田兴庄、兆黍沟、董家湾、拐上、崔墕、郭家湾、黄崖窑、刘崖窑、柏盖梁、白家沟、冯庄、唐家沟、刘贺山、沙沟梁、东岔、西岔、鱼河峁、刘小沟、田园、高成沟、张家佥、梅家畔、南傅家畔、小范地、大碾庄、朱庄、杨庄、桐条沟、杏树峁、小常峁、桃家沟、王家沟、高家峁、李府沟41个村委会,下设112个村民小组。
上盐湾镇 上盐湾村 原上盐湾镇区域:辖上盐湾、碎金驿、姬家坡、崖窑沟、好皮梁、孙山、林家沟、林家山、武家沟、强家渠、柏树沟、郭家沟、杨柳川、周家墕、鱼家沟、高家湾、二官山、苏家墕、高家墕、伙梁城、桑林坬、郭兴庄、党山、陈兴庄、陈崖窑、赵家畔、党街则、铁炉峁、郭山、马山、石马沟、寨坬32个村委会,下设89个村民小组。原清泉镇区域:辖寇寨则、书房湾、尹家庄、新庄则、大场滩、秦圪塔、赵渠、崔坪、设家沟、青草梁、曹家湾、持家峁、大麦条、石窑坪、马家梁、向阳山、向阳沟、小庄、吴庄、刘山、石窑、赵家沟、王寨、崖窑焉、双念、王界、钟家焉、党家焉、炭峁沟、芦家沟、旋水湾、崖窑畔、井道峁、寨峁山、念则湾3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26个村民小组。
镇川镇 瓦岗寨 辖八塌湾、红柳滩、陈家坡、柳湾、高梁、朱寨、河上、杨庄、花渠、瓦岗寨、寺沟、刘家湾、南坬、庙湾、东街、西街、赵山、秦山、芦草沟、方渠、侯渠、葛村、高沙沟、刘兴庄、樊河畔、街上、张佥、田寨坬、周圪坨、周沟、石崖底、杨正沟32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办事处。
古塔镇 刘姚庄村 辖姚庄、清水沟、张雷沟、悟明寺、韩家梁、郭石畔、石井、王昌沟、松树峁、黄家圪劳、赵庄、堡山、石山、王家峁、罗佥、杭庄、张大沟、任家沟、许家山、庞寨则;马家峁、马响水、黄峁沟、宋家沟、张家畔、赵家峁、阎家沟、崔家河、王岗畔、陈家沟、双伏则、酸刺墕、阎庄沟、常家墕、铁沟坬、曹家坬、马家沟、余兴庄、石庄、王渠、朱家峁、王前畔、洪水沟、木瓜峁,共44个村委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青云镇 青云村 辖尤家湾、崔家畔、刘家坬、跳沟则、南峁庄、钟家沟、青云、郑家川、李家山、太平沟、稻科湾、柳树沟、宣沟、色草湾、杜家沟;刘千河、峰山、鸦罗畔、褡裢沟、蔺家畔、高家沟、杨渠、乐家畔、新寨、郭沙畔、白城峁、果园塌、殷家墕、王家坬、朱岔、康家湾、刘家畔、刘家沟、聚福梁、李家崾、南大圪达、慕渠、胡岗、朱家墕,共3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39个村民小组。
大河塔镇 冯家湾村 辖西尧则、香水、方家畔、后畔、兰家峁、大河塔、石灰窑、柴兴梁、断桥沟、牛圈沟、刘赵沟、青草沟、王家崖、马家梁、杨家畔、任庄则;高沙峁、韩家坡、黄家沟、页梁湾、王岔、安崖底、刘岔、鱼河湾、胡家圪劳、房崖、枣树焉、烟洞山、杨会塔、卢家铺、石瓦寺、红花渠、房老庄、黑柏沟、驮柴峁、庞窑则、沙舍科、前杜家沟、后杜家沟、王达畔、暖水沟、白南沟、王南沟、焦崖窑、稍沟、田家寨、白兴庄4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46个村民小组。
麻黄梁镇 大圪挞村 辖磨庄、花龙镇、旧堡、乔界、盘云界、十八墩、北大圪达、王家湾、东清水河、断桥、李家峁、刘占峁、王庄、黑龙滩、崖窑沟、瓦窑沟、张虎沟、十字墕、段家湾、店坊、阎山、双山、东刘家畔、大沟24个村委会,下设119个村民小组。
金鸡滩镇 周纪伙场 辖金鸡滩、曹家滩、喇嘛滩、白舍牛滩、柳卜滩、柳树滩、掌盖界、上河、海流滩、小坟滩、金海南、金海北12个村委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牛家梁镇 牛家梁村 辖赵元湾、转龙湾、高家伙场、郭家伙场、王则湾、什拉滩、牛家梁、谢家坬、城大圪堵、大伙场、边墙、常乐堡12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
马合镇 马合村 辖补浪、乌杜当、东马合、西马合、补兔、郝家伙场、杨家滩、达拉什、麻生圐圙、脑冒海则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8个村民小组。
巴拉素镇 白家伙场 辖巴拉素、马家兔、元大滩、讨讨滩、三场滩、白城台、大旭吕、小旭吕、大顺店、忽惊兔、讨忽兔、新庙滩12个行政村,下设52个村民小组。
孟家湾乡 孟家湾村 辖孟家湾、四道河则、圪求河、王家圪堵、大海则湾、三道河则、神树湾、马场、马大滩、恍忽兔、三滩、板城滩、野目盖、树肯壕、波直汗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2个村民小组。
小壕兔乡 小壕兔村 辖旋河、刀兔、早留太、沙则汗、公合补兔、东奔滩、乌素采当、小壕兔、大壕兔、贾明采当、史不扣、掌高兔、西奔滩、忽缠户、特拉采当、贾拉滩、包兔、巴汗采当、海代、耳林2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小纪汗镇 小纪汗村 辖昌汗界、黄土梁、小纪汗、长草滩、奔滩、波罗滩、井克梁、大纪汗,牙世兔、可可盖、昌汗峁、大海则、阿拉补、敖包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6个村民小组。
岔河则乡 岔河则村 辖石峁、岔河则、排则湾、白河庙、河口、灯笼滩、什它汗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0个村民小组。机关驻地。
补浪河乡 补浪河村 辖补浪河、云家滩、蒿老兔、那泥滩、巴石壕、点石、纳林、小滩、耳林、点连素、省不扣、曹家峁、吴房、魏家峁、昌汗敖包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5个村民小组。
红石桥乡 红石桥村 辖马路湾、双红、红石桥、王连圪堵、韩家峁、柳卜台、武松界、闹牛海则、房梁、井界、油房湾、张家湾、古城界、左界、肖峁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5个村民小组。
芹河镇 马家峁村 辖谷地峁、水掌、马家峁、思家海则、长海则、纪小滩、长城则、啊达汗、红墩、郑滩、张滩、蟒坑、前湾滩、黄沙七墩、酸梨海则、天鹅海则等16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榆林市榆阳区下辖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 机关驻址 直辖
新明楼街道 贾盘石中巷16号 辖八狮巷、定惠寺、新明楼、万佛楼、三官会、灵秀街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42个居民小组。
鼓楼街道 红山西路2号 辖红文昌、普惠泉、鸳鸯湖、城隍庙滩、凯歌楼、二里半6个社区居委会,下设33个居民小组。机关驻址。
青山路街道 西沙常乐路 辖建安路、柳营路、保宁路、文化路、常乐路、福安6个社区,下设42个居民小组。
上郡路街道 上郡北路100号 辖凌霄塔、秦怀路、夏州路、德静路、永康路、开光路、肤施路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40个居民小组。
航宇路街道 航宇路中段 辖航宇路、乡企城、龙洋、松林路、榆康路、明珠路6个社区居委会,下设30个居民小组。
崇文路街道 西人民路中段 辖崇文路、迎滨路、芹涧路、春苑、聚财、学院、榆龙7个社区居委会,下设50个居民小组。
驼峰路街道 驼峰北路 辖金华路、兴中路、长虹路、东岳路、望湖路、桃源路、金阳、金苑8个社区居委会,下设64个居民小组。
长城路街道[7] 长城南路 辖吴家梁、红山、北岳庙、官井滩、广榆、王家楼、广济北、广济南、新乐、永乐西、榆阳东、永乐东、榆阳西、五雷沟、金刚寺、流水沟、杏墕、南川、沙河、沙河口、三岔湾、刘官寨、向阳山、大河滩、西沟、韦家楼、归德堡、花园沟、徐庄则,共29个村委会,下设99个村民小组。

位置境域

榆林市榆阳区下辖乡镇
乡镇 机关驻地 直辖
鱼河镇 鱼河堡 辖郑家沟、王新庄、南沙、清兴庄、鱼河、新立、新建、王沙坬、许家崖、高家坬、新庄科、李家沟、王庄、梁渠、寺伙沟、米家园则、房家沟17个村委会,下设39个村民小组。
鱼河峁镇 鱼河峁村堡 辖沙墕、谢家峁、傅家畔、刘寨、常楼、胡家沟、冯茶庄、田兴庄、兆黍沟、董家湾、拐上、崔墕、郭家湾、黄崖窑、刘崖窑、柏盖梁、白家沟、冯庄、唐家沟、刘贺山、沙沟梁、东岔、西岔、鱼河峁、刘小沟、田园、高成沟、张家佥、梅家畔、南傅家畔、小范地、大碾庄、朱庄、杨庄、桐条沟、杏树峁、小常峁、桃家沟、王家沟、高家峁、李府沟41个村委会,下设112个村民小组。
上盐湾镇 上盐湾村 原上盐湾镇区域:辖上盐湾、碎金驿、姬家坡、崖窑沟、好皮梁、孙山、林家沟、林家山、武家沟、强家渠、柏树沟、郭家沟、杨柳川、周家墕、鱼家沟、高家湾、二官山、苏家墕、高家墕、伙梁城、桑林坬、郭兴庄、党山、陈兴庄、陈崖窑、赵家畔、党街则、铁炉峁、郭山、马山、石马沟、寨坬32个村委会,下设89个村民小组。原清泉镇区域:辖寇寨则、书房湾、尹家庄、新庄则、大场滩、秦圪塔、赵渠、崔坪、设家沟、青草梁、曹家湾、持家峁、大麦条、石窑坪、马家梁、向阳山、向阳沟、小庄、吴庄、刘山、石窑、赵家沟、王寨、崖窑焉、双念、王界、钟家焉、党家焉、炭峁沟、芦家沟、旋水湾、崖窑畔、井道峁、寨峁山、念则湾3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26个村民小组。
镇川镇 瓦岗寨 辖八塌湾、红柳滩、陈家坡、柳湾、高梁、朱寨、河上、杨庄、花渠、瓦岗寨、寺沟、刘家湾、南坬、庙湾、东街、西街、赵山、秦山、芦草沟、方渠、侯渠、葛村、高沙沟、刘兴庄、樊河畔、街上、张佥、田寨坬、周圪坨、周沟、石崖底、杨正沟32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办事处。
古塔镇 刘姚庄村 辖姚庄、清水沟、张雷沟、悟明寺、韩家梁、郭石畔、石井、王昌沟、松树峁、黄家圪劳、赵庄、堡山、石山、王家峁、罗佥、杭庄、张大沟、任家沟、许家山、庞寨则;马家峁、马响水、黄峁沟、宋家沟、张家畔、赵家峁、阎家沟、崔家河、王岗畔、陈家沟、双伏则、酸刺墕、阎庄沟、常家墕、铁沟坬、曹家坬、马家沟、余兴庄、石庄、王渠、朱家峁、王前畔、洪水沟、木瓜峁,共44个村委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青云镇 青云村 辖尤家湾、崔家畔、刘家坬、跳沟则、南峁庄、钟家沟、青云、郑家川、李家山、太平沟、稻科湾、柳树沟、宣沟、色草湾、杜家沟;刘千河、峰山、鸦罗畔、褡裢沟、蔺家畔、高家沟、杨渠、乐家畔、新寨、郭沙畔、白城峁、果园塌、殷家墕、王家坬、朱岔、康家湾、刘家畔、刘家沟、聚福梁、李家崾、南大圪达、慕渠、胡岗、朱家墕,共3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39个村民小组。
大河塔镇 冯家湾村 辖西尧则、香水、方家畔、后畔、兰家峁、大河塔、石灰窑、柴兴梁、断桥沟、牛圈沟、刘赵沟、青草沟、王家崖、马家梁、杨家畔、任庄则;高沙峁、韩家坡、黄家沟、页梁湾、王岔、安崖底、刘岔、鱼河湾、胡家圪劳、房崖、枣树焉、烟洞山、杨会塔、卢家铺、石瓦寺、红花渠、房老庄、黑柏沟、驮柴峁、庞窑则、沙舍科、前杜家沟、后杜家沟、王达畔、暖水沟、白南沟、王南沟、焦崖窑、稍沟、田家寨、白兴庄4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46个村民小组。
麻黄梁镇 大圪挞村 辖磨庄、花龙镇、旧堡、乔界、盘云界、十八墩、北大圪达、王家湾、东清水河、断桥、李家峁、刘占峁、王庄、黑龙滩、崖窑沟、瓦窑沟、张虎沟、十字墕、段家湾、店坊、阎山、双山、东刘家畔、大沟24个村委会,下设119个村民小组。
金鸡滩镇 周纪伙场 辖金鸡滩、曹家滩、喇嘛滩、白舍牛滩、柳卜滩、柳树滩、掌盖界、上河、海流滩、小坟滩、金海南、金海北12个村委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牛家梁镇 牛家梁村 辖赵元湾、转龙湾、高家伙场、郭家伙场、王则湾、什拉滩、牛家梁、谢家坬、城大圪堵、大伙场、边墙、常乐堡12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
马合镇 马合村 辖补浪、乌杜当、东马合、西马合、补兔、郝家伙场、杨家滩、达拉什、麻生圐圙、脑冒海则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8个村民小组。
巴拉素镇 白家伙场 辖巴拉素、马家兔、元大滩、讨讨滩、三场滩、白城台、大旭吕、小旭吕、大顺店、忽惊兔、讨忽兔、新庙滩12个行政村,下设52个村民小组。
孟家湾乡 孟家湾村 辖孟家湾、四道河则、圪求河、王家圪堵、大海则湾、三道河则、神树湾、马场、马大滩、恍忽兔、三滩、板城滩、野目盖、树肯壕、波直汗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2个村民小组。
小壕兔乡 小壕兔村 辖旋河、刀兔、早留太、沙则汗、公合补兔、东奔滩、乌素采当、小壕兔、大壕兔、贾明采当、史不扣、掌高兔、西奔滩、忽缠户、特拉采当、贾拉滩、包兔、巴汗采当、海代、耳林2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小纪汗镇 小纪汗村 辖昌汗界、黄土梁、小纪汗、长草滩、奔滩、波罗滩、井克梁、大纪汗,牙世兔、可可盖、昌汗峁、大海则、阿拉补、敖包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6个村民小组。
岔河则乡 岔河则村 辖石峁、岔河则、排则湾、白河庙、河口、灯笼滩、什它汗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0个村民小组。机关驻地。
补浪河乡 补浪河村 辖补浪河、云家滩、蒿老兔、那泥滩、巴石壕、点石、纳林、小滩、耳林、点连素、省不扣、曹家峁、吴房、魏家峁、昌汗敖包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5个村民小组。
红石桥乡 红石桥村 辖马路湾、双红、红石桥、王连圪堵、韩家峁、柳卜台、武松界、闹牛海则、房梁、井界、油房湾、张家湾、古城界、左界、肖峁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5个村民小组。
芹河镇 马家峁村 辖谷地峁、水掌、马家峁、思家海则、长海则、纪小滩、长城则、啊达汗、红墩、郑滩、张滩、蟒坑、前湾滩、黄沙七墩、酸梨海则、天鹅海则等16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

地质地貌

气候条件

榆林市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西南与横山县毗邻,东北与神木相连,东南与佳县地接,南与米脂县互邻。地理座标:东径108°58′~110°24′,北纬37°49′~38°58′。区境呈不规则平行四方形,最北端为小壕兔乡公合补兔村,最西端为红石桥乡沙漩湾村,最东端为大河塔镇芦家铺村,最南端为镇川镇八塌湾村。南北最长距离124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28公里,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

河流水系

榆阳区榆阳区榆林市榆阳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台凹东冀地区,地质活动相对隐定,地震较少。下新纪末期,榆阳区境内无定河、峁沟等河雏形水系形成,地面起伏加大。上更新世初期,气候湿润、多雨,榆溪河等宽谷河上游形成河谷式静水盆地、凹地,其它各大河流堆积了砂粘土。上更新世晚期,气候温暖干旱,湖泊消失,榆溪河上游断流在低洼地形成季节性积水洼地、封闭式湖盆、沼泽。全新世初期,气候干旱,风沙盛行,榆林北西部一些河流干枯,形成许多堵塞的湖盆凹地,部分滩地形成。全新世晚期,北部开始风沙堆积,逐渐形成黄土风沙草滩区。

榆阳区地势总体东北高,中南部低,大致以明长城为界,形成两大类型地貌布局:

  1. 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区,包括红石桥、补浪河、巴拉素、小纪汗、马合、岔河则、小壕兔、孟家湾、金鸡滩、牛家梁等10个乡(镇)和芹河、榆阳、麻黄梁、大河塔等乡(镇)的北部地区。区内地势较平坦,沙丘、草滩、海子(小湖泊)交错分布,地下水储量丰富,易开采,主要有五十里沙、柳卜滩、古城滩、麻黄梁、走马梁、七里沙、大墩梁等20多处沙地、滩地和山梁。
  2. 明长城以南为丘陵沟壑区,包括鱼河、安崖、青云、古塔、刘千河、余兴庄、鱼河峁、上盐湾、清泉、镇川等14个乡(镇)和芹河、榆阳、麻黄梁、大河塔等乡(镇)的南部地区。区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有山梁、峁3000多个,其中较大的梁有红山、大墩梁、四里沙梁、赵家梁、张家峁、谢家梁等10多处;有较大常流水沟34条,较大沟壑2000多条,中南部河川区红石峡以南的榆溪河、无定河沿岸至镇川八塌湾的狭长地带,地势较平坦。

自然资源

榆阳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边缘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干湿各异。年平均降水量365.7毫米,年平均气温8.3℃。冬季处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之下,气候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因极地大陆性气团消退,东南暖湿气流逐渐北进,大地回暖快,降水渐增,易出现寒潮、霜冻和大风沙尘天气,春旱频繁发生。冬春多行西北风,最大风力可达10级。夏季西南暖湿气流明显加强,是一年中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多阵性降水,雨量集中并常伴有大风、沙尘暴、冰雹天气;雨量分布不均,有不同程度的伏旱和雹灾出现。秋季因暖湿气团和干冷气团交替出现,同时因太阳高度角变小,辐射减弱,低空温度迅速下降,大气层结构稳定,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资源

榆阳区榆阳区榆阳区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境北、西及东南部为无定河流域,面积590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6.4%。东北小部分(麻黄梁、大河塌、安崖和刘千河乡局部)为秃尾河、佳芦河流域.面积分别为720和42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面积的9.1%、4.5%。境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837条,其中常年流水河570条,季节性流水支沟261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53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条。流域地形复杂,沙漠滩地区河流水量较大,流量稳定,河道比降缓,洪水小;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多呈间歇性溪流,雨季流量大,且含泥沙量高,河流洪、枯流量差值极大,如峁沟河,历史最大洪流量达1000立方米/秒.而枯水季节流量为0.3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是过境无定河,其次是境内的榆溪河和过境的秃尾河,其余河流多为这3条较大河流的小支流、小溪淘。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比较充裕。榆阳区境内地面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4.54亿立方米,地下水调节诸量为7.43亿立方米,全区拥有水资源量9.14亿立方米。拥有中型以上水库27座,总蓄水能力为18812万立方米,年调水量4500万立方米。

榆阳区水资源来自地表和地下水两个方面,境内地面年径流多年平均值为4535亿立方米,地下水调节储量为743亿立方米,二者的重复量为2.83亿立方米,全区拥有水资源量9.13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入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榆溪河、无定河、海流兔河、秃尾河,其中榆溪河年径流量3.343亿立方米,无定河年径流量7.513亿立方米。全区中型以上水库27座,总蓄水能力为1.9亿立方米,年调水量4500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分布受地质、地貌、水文地质、补给源和人类活动影响,各区域水资源贮量差异悬殊。西北部风沙滩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72%,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4亿立方米,水质好、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贫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均少,叉不易开发利用;中南部河谷川边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占全区3.9%的面积拥有全区7%以上的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可为0.22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榆林市榆阳区土地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28万亩,林地494.46万亩,牧草地328.18万亩,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

经济

榆阳区煤炭资源储量485亿吨,探明含煤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7%,是世界七大煤田榆神府煤田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煤层厚、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的特点;岩盐资源预计储量1.8万亿吨,是榆米绥特大型盐田重要组成部分,为氯化钠含量高达95%的罕见精品盐矿;天然气探明储量820亿立方米,是陕甘宁大气田重要组成部分,含气面积大、纯净度高、开发前景广阔。石油、高岭土、泥炭等矿藏亦有相当规模储量。榆阳区水资源总量9.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超过榆林市平均水平。

第一产业

  • 人口

榆阳区榆阳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榆阳区人口出生率30.55‰,到1964年持续增为42.20‰,其中1959年高达43.20‰,为最高峰。这时期人口出生率年均35.72‰,死亡率年均12.61‰,自然增长率年均23.12‰。70年代以来,强化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1983年下降为13.3‰,为70—80年代最低出生率。1989、1990年由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等原因,人口出生率分别增为25.0‰、39.7‰。1970—1993年人口出生率年均21.80‰,死亡率年均5.76‰,自然增长率年均16.10‰。

1950年以来,榆阳区曾出现过3次人口出生高峰期,1955—1959年高峰期年均出生率为36.74‰,1961—1965年高峰期年均出生率38.3‰,1984—1990年虽然又进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出生,年均出生率为21.6‰,但因人口基数大,高出生、低死亡,自然增长仍迅速。8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71976人,比70年代自然增长37819人多34157人。1980、1983年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7.73‰、5.64‰,农村分别为11.78‰、10.03‰。

据《榆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榆阳区人口数达637617,人口占榆林大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14.39%上升至19.03%。

2020年末户籍总户数234473户,总人口615935人,其中男性312816人,女性303119人,性别比为103.2:100(以女性为100)。

2020年全区出生人口8105人,性别比为119.8:100(以女性为100);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9.59‰,死亡率为2.14‰,自然增长率为17.45‰。

  • 民族

截至2013年5月份,榆阳区共有11个少数民族429人,其中常住少数民族64人(蒙古族60人、藏族2人、回族和满足各一人),流动少数民族365人(彝族214人、蒙古族87人、回族86人、维吾尔族11人、东乡族8人、满族7人、土家族4人、藏族和黎族各2人、白族和布依族各1人)。

第二产业

榆林市榆阳区2006——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榆林市榆阳区2006——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8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78.4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76.76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4.6:57.8:37.6。

2020年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96.9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6%。

第三产业

榆阳区退耕还林榆阳区退耕还林历史上,榆阳区在游牧民族驻牧时为牧区,在汉族屯居时则为农业区。进入明代,长城以北为牧区,以南明王朝实行军屯、民垦、商屯。到万历年间“土人耕牧,锄山为田,虽悬崖偏坡,无地不垦”(《明经世文编·清理延绥屯田疏》)。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廷允许汉民进入长城以北“伙盘地”耕牧后,境内农业区逐渐北移。乾隆年间又准许汉民定居“伙盘地”耕牧,境内“伙盘地”逐渐成为农牧交错的地区。到民国初年,榆阳区基本为农业区。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领导人民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农业生产体制先后由个体单干改变为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集体生产,80年代初又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都力求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大力倡导科学种田,不断完善耕作制度,推广良种、新式农机具和各种新技术,使用化学肥料,积极开展植保,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50年代起,榆阳农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打坝修梯田,治理山河、荒沙。通过艰苦卓绝的劳动,使全市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巨大的改变,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50年全县(区)粮食总产17285吨,到1993年粮食产量增为129118.8吨,是1950年的7.47倍。经济作物、蔬菜、瓜类、水果也大幅度增长。

2020年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82.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35.87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2.60亿元,增长4.9%;畜牧业产值40.89亿元,增长1.6%;渔业产值0.97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6亿元,增长2.2%。

20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8.7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49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42万亩,中草药材类播种面积1.71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7.17万亩,瓜果类播种面积3.92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8万亩。粮食产量8.88亿斤。

2020年全年完成营造林21万亩,其中,“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完成造林7.6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8万亩,规模化防沙治沙5.2万亩、防沙治沙示范项目0.2万亩,中央财政造林1.5万亩,完成灌木平茬3.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70万株,完成饲草种植20.1万亩。

2020年全年羊子饲养量182.14万只,其中,存栏107.63万只,出栏74.51万只;生猪饲养量68.46万头,其中,存栏31.28万头,出栏37.18万头;牛饲养量6.66万头,其中,存栏4.94万头,出栏1.72万头;家禽饲养量234.87万只,其中,存栏169.57万只,出栏65.3万只;肉类产量4.58万吨,禽蛋产量4.51万吨,奶类产量1.84万吨。

2020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69亿元(不含煤矿疏干水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完成三田建设4650万亩,营造水保林6.9万亩,经济林1230万亩,种草1.29万亩,封禁4.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930亩;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6处,巩固提升8.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49座,治理河堤21.32公里。

2020年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05万亩,机播作业面积72万亩,机收作业面积62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4.0%。

2020年全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3亿元,其中,专项扶贫0.90亿元,行业扶贫0.29亿元,社会扶贫0.14亿元;全面完成1352户1793人高质量脱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

交通

榆阳区工业榆阳区工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榆阳区境内工业几经起伏,逐步发展。1955—1957年,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草湾沟、青云山、宣梁、房家沟等私营煤矿及私营恒远皮服厂、金刚寺砖瓦厂和新华制革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厂家相继转为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榆林城关及镇川等城镇个体手工业者组织集体企业。

2020年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30.69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营业收入717.73亿元,增长10.3%;实现利润204.78亿元,增长12.0%,资产总计达到1518.87亿元,增长7.5%。

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2.7%;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0%。

2020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94.42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74.41亿元,增长18.0%;安装工程产值13.87亿元,下降7.4%;其他产值6.14亿元,下降2.1%。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3.75亿元,增长11.6%。

社会

榆阳区与内蒙接壤,历来是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物资贸易的重要市场。北魏时,这里“马及牛羊遂至于贱,毡皮委积”,曾大量输入中原进行交易。宋淳化三年(992),占据榆林西北地区与宋朝抗衡的党项拓跋部物资匮乏,首领李继迁请求宋朝解除陕北边禁,设立边市,得到宋廷的允许。党项人以“马、牛、驼、羊、毛褐(毛织品)之产”贸易,宋朝则以“金银、缯帛之货,互通有无,各得其所”。次年,宋朝又取消了不许党项人所产之青、白盐入境的禁令,允许党项人在宋朝沿边以青、白盐交换谷物。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党项拓跋部首领李德明请求宋朝在陕北等地与其部交界处设“榷场”,得到宋朝的允许后,在本境今上盐湾乡碎金驿村等地相继设置榷场,进行贸易交往,时常出现“略无猜情,门市不讥,商贩如织”的盛况。西夏政权建立后,除沿边互市和榷场的贸易外,常常通过派遣使节,深入宋朝内地进行贸易。乾顺时,西夏“进奉使入边,辄鬻其乘马,边人以价值贱,争市之,于是使者带马日多”。即使在宋夏间进行战争期间,边民间的贸易从未停止过。

从元代直到民国时期,榆阳一直是西北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进行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明代,在榆林城北10里的长城口上设有蒙汉互市的红山市。清代和民国时期,境内蒙汉互市更加活跃。此外,山西、河北等地商人大批来到榆林城、镇川堡座庄经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曾在镇川、鱼河等地设立物资“统制”站,置哨卡禁止物资进出陕甘宁边区,一度使榆阳区商品流通不畅。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较长时期对市场统的过“死”,商品流通不畅,商品经济发展缓慢。1980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境内市场日益活跃,商品流通渠道不断增多,商业日益繁荣起来。

2020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98.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8%。

2020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3%;房屋施工面积954.32万平方米,增长20.1%;商品房销售面积197.93万平方米,增长28.6%,销售额159.21亿元,增长42.5%。

2020年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21亿元,同比下降3.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97.27亿元,下降3.5%,乡村零售额56.94亿元,下降3.3%。

2020年全年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621.73亿元、210.94亿元,分别增长7.9%、1.0%;住宿业实现营业额8.86亿元,增长1.9%;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9.58亿元,下降10.4%。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3(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2020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1.5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30亿元,增长15.7%;财政支出82.65亿元,增长7.8%。

202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20.23亿元,增长7.9%,较年初增加118.0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784.8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71.23亿元,增长7.9%,较年初增加70.67亿元。

教育事业

榆阳区交通运输榆阳区交通运输榆阳区境内有全市最大的航空站两个(榆林机场和镇川机场),每日往返西安航班13班次,每日往返北京航班2班次;榆林火车站,每日通列20趟;城内设有市 运输公司和区客运中心两个汽车站,连接全国各大城市、各县区和全区各乡镇,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与陕西至内蒙高速公路呈“丁”字形在市区交汇,210国道纵贯南北,乡镇油路呈辐射状,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07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航空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

2020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4813.42万吨,增长5.3%;货物运输周转量4240282.85万吨公里,增长5.3%。旅客运输总量264.41万人,下降52.8%;旅客运输周转量377771.3万人公里,下降51.1%。

科技

文化

明成化七年(1471),榆林城建置榆林卫治所,次年(1472)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即上疏礼部在榆林城“开设儒学及阴阳、医学各一所,设教授一员、吏一名,生员于本城并东西二路俊秀子弟内选充”。此后学宫、书院、社学、私塾相继创办,儒学教育在榆阳区兴起。明、清两代,榆林县考中文武进士46人、举人304人。

1949—1965年,榆林县(今榆阳区)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中小学校逐步增加,教学设施渐趋完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工农子弟普遍接受教育。同时在城乡屡次开展扫除文盲工作,全县(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各中小学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建设者。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被批斗,教学设施遭到破坏,教育事业受到破坏。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思想和教育秩序混乱。1968年后虽复课,但仍不断受运动冲击干扰,进行所谓的“教育革命”,片面追求学校数量,教学质量下降。

“文革”之后,经过拨乱反正,执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方针,榆阳区中小学教育和职工、农民教育稳步发展。至1993年,榆阳区有普通中学33所,职业中学2所,教师进修学校、电视大学辅导站各1所,小学570所(农村563所);学校占地总面积2741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68100平方米;当年教育经费978.2万元;教职工3597人;其中公办教职工中学909人,小学1104人,有女教职工共859人;公、民办专任教师共3370人,其中公办1909人,在校学生6.51万人,其中高、初中学生1.215万人,另外,榆中有学生1771人,教师149人;附小有学生1127人,教师7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农村96%,城镇100%。

2020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7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9所;普通中学40所;小学92所;幼儿园214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

2020年全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817人,较上年增加58人,上线率54.22%。

榆阳区中学名单
镇川中学 榆林联通中学 高专附中 华栋中学 榆林市实验中学 榆林市苏州中学
榆林市二中 榆林中学 绥德名州中学 古塔中学 余兴庄中学 芹河中学
青云中学 刘官寨中学 北岳庙九年制学校 金鸡滩中学 牛家梁中学 清泉中学
光华学校 榆林市第六中学 榆林市第八中学 东方九年制学校 榆林市一中分校 榆林市四中
西峰九年制学校 博雅九年一贯制学校 榆林市逸夫九年制学校

体育

榆阳区中学名单
镇川中学 榆林联通中学 高专附中 华栋中学 榆林市实验中学 榆林市苏州中学
榆林市二中 榆林中学 绥德名州中学 古塔中学 余兴庄中学 芹河中学
青云中学 刘官寨中学 北岳庙九年制学校 金鸡滩中学 牛家梁中学 清泉中学
光华学校 榆林市第六中学 榆林市第八中学 东方九年制学校 榆林市一中分校 榆林市四中
西峰九年制学校 博雅九年一贯制学校 榆林市逸夫九年制学校

卫生事业

2020年末全区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1家。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区已建成了陕北民歌博物馆、张季鸾纪念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陕北民俗博物馆、榆阳区文化艺术中心等11个文化场馆;建成乡镇文化站19个,农家书屋31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53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馆),图书馆藏书106.7万册,电子图书87.1万册,全年读者总流量12.5万余人次,流通量约13.7万册次。

社会保障

2020年末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拥有游泳馆1个。全年共举办各类大型体育活动80多次,其中区级举办18次。全年共派出514名运动员参加市级、省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共获得金牌136枚,银牌68枚,铜牌61枚。完成了年度国家、省级各项体育惠民工程,自筹资金实施了2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全年全区246个体彩网点共计发行体育彩票2.43亿元。

招商引资

2020年末辖区内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30个,其中,医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个,乡镇卫生院2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40个,村卫生室290个,公共卫生机构9个。

环境

2020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65元,比上年增加1722元,增长5.6%。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8元,比上年增加1192元,增长7.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15元,比上年增加1901元,增长5.2%。

安全生产

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808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5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以内;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260人,组织技能培训8919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1万人。

2020年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5.5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94万人。

2020年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4285万元,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助及护理补贴1184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855万元,有效兜住、兜牢了各类特殊贫困人口的生活底线。

2020年全年为7293人发放残疾人补贴,其中1-18周岁515人,每人每月100元;18周岁以上6778人,每人每月60元;其中,一级护理补贴1165人,每人每月120元;二级护理补贴1397人,每人每月80元,残疾人居家托养补助457人,每人每年800 元,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05.13万元。

旅游

2020年全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个,引资总额305.80亿元,其中省内实际到位资金115.60亿元,省外实际到位资金61.05亿元。

城市荣誉

2020年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0天,优良比率为84.7%。空气质量指数为4.39,与去年同期相比,污染物下降8.2%。

词条图册

2020年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起,下降73%,死亡6人,下降60%;受伤6人,下降14%;直接经济损失为零。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7人。[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