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柄花

芒柄花

中文名 芒柄花
植物界
芒柄花
豆目
车轴草族
木兰纲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芒柄花芒柄花(5)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棱,分枝多,小枝不呈针刺状。中下部为羽状三出叶,上部常为单叶;托叶大,叶片状,阔卵形,长6-10毫米,脉纹清晰,抱茎并与叶柄合生;叶柄与托叶近等长;顶生小叶大,卵形至阔长卵形,长15-30毫米,宽5-1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钝至阔楔形,几无小叶柄,侧小叶长约为顶生小叶之半,边缘具尖锯齿,两面被柔毛和腺毛,下面较密。

花长15-20毫米,1-2朵着生叶腋,在枝梢组成稠密,带叶片的轮状花序;花梗短;萼钟形,长8-12毫米,密被腺毛,萼齿深裂,线状披针形,等长,比萼筒长3-4倍:花冠淡红色,有时带紫色斑纹,偶为白色,旗瓣阔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渐狭至瓣柄,稍长于翼瓣和龙骨瓣。

荚果阔长圆形或卵形,比萼短,长约7毫米,宽5-6毫米,被腺毛和柔毛,先端有横向弯折的宿存花柱,细而短;有种子2-4粒。种子表皮细疣状。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草地、砂质湿润的土壤。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新疆、西藏。欧洲中部和北部、中亚、西南亚、克什米尔、阿富汗也有分布。[1]

本种提示

本种是广布欧洲亚洲大陆类型,形态上变化较大,与 O. campestris Koch et Ziz. 之间存在中间类型,我国所见标本大都如此,其主要特征的变化幅度仍在本种范围之内。有的学者根据花的大小和小叶长度不同,认为是 O. intermedia C. A. Meyer; 或者把有枝刺的称为 var. spinescens Ledeb. 完全没有枝刺的称为 var. inermis Ledeb.。另外尚有匍匐类型的变种 var. subrepens Schmalh. 在我国未曾见到此类标本[1]

主要价值

本种的根内含有芒柄花根甙 (C25H26O11) 、非晶体物质和芒柄花甾醇甙 (C26H44O2),有用以毒鱼,但茎叶在果期以前并无毒性,是大牲畜所喜食的牧草之一。[1]

药用相关

Ononishircina Jacq

【药 名】:芒柄花

【拼 音】:MANGBINGHUA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芒柄花的全草。

【功 效】:消痔收脱。

【主 治】:治痔疮。

【性味归经】:涩、苦,凉。入肝经。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化水洗。内服:1一3克,入丸剂。

【用药忌宜】:使用时应注意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用注射剂治疗痔疮、脱肛时,内痔在发炎期,各型外痔,因各种脏腑疾病继发的内痔忌用。

【动植物资源分布】:仅产于西藏。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