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陈村是临沂市县区中最早发展民族工业地区之一,早在明末清初,在躲避兵荒马乱、地震水灾的年代,一群身怀绝技的山西喜鹊村的窑工,纷纷投奔到这个遍地充满陶瓷原材料和燃料资源储量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周姓、孙姓两家窑业大户也从外地迁来,就在罗庄以西的朱陈村落户扎根了,利用当地大青矸、焦宝石、紫土、石英粉、瓷石、粘土、大青土、黄矸、黄药土等数十种陶瓷原料,以及储量丰富、分布面广的地下煤炭资源,发展手工陶瓷业。清末以后由于中国大地战乱不断,朱陈村境内手工陶瓷业遭受毁灭性打击,手工陶瓷作坊所剩无几,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朱陈村陶瓷业逐步复苏,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上级行政单位罗庄镇建成一批陶瓷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在朱陈境内临沂瓷厂带动下,罗庄镇境内先后成立了临沂陶瓷一厂、临沂陶瓷二厂、临沂陶瓷三厂,为须应时代发展各厂家纷纷进行由粗变细、由黑变白的陶瓷产品研制,并都以白粗瓷为主白细瓷为辅生产日用瓷,生产活动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驴拉碾,脚踩泥,成型手拉坯,干燥靠太阳",是当时手工劳动的真实写照。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至70年代初,朱陈陶瓷业又迎来一次质的飞越,陶瓷生产由早年的手工劳作变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各陶瓷厂家所从事的原料粉碎、练泥和产品成型均实现了机械化,烧成也均由直焰窑改为机动隧道窑。这种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实现,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也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几倍、十几倍的提高。自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改变了陶瓷产品只能内销不能出口的局面并且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陶瓷产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出口产品也由一般的杯、盘、碟等单件向餐具、茶具、酒具、工艺美术等成套产品发展,使临沂朱陈陶瓷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而且外销量逐年增加,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欧、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大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形成其一方特定的民风民俗。朱陈"夜猫子集"就是朱陈人的独特习俗之一,它名闻遐迩,传誉省外,引起不少人的新奇之感。
旧中国时期,朱陈村卫生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全村只有一个中草药堂,村民因生活拮据,很少有人花钱开药方捉药,在此社会背景下,山东历史上的“朱陈瘟疫”,在朱陈村首先爆发瘟情。
1946年4月,肠道传染病——霍乱,在临沂县朱陈区朱陈村(现为临沂市罗庄区罗庄镇朱陈村)中悄然传播。至5、6月,病势蔓延,死亡人数增多,终于酿成了震动朝野四方的"朱陈大瘟疫"。
据村民反映,同年3月有村民李某出门卖窑货(黑陶器),病死南方,抬回家滨葬后,朱陈就发生了这种病。该病初起,病人上呕下泻,先吐黄水后吐绿水,拉稀拉黄水,最后脱水死亡。由于当时缺医少药,村民缺乏卫生常识,此病蔓延迅猛,发病火急,治疗不迭,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形成了"头午抬死人,下午人抬他"的惨景。如:村民孙某之父早晨吃了4个煎饼,抗着扁担下地打高粱叶,感到头一麻,得病回家一篓就死亡;另一孙某之妻头午给丧主助忙,下午本人病死;村民卢某父母得病同一天死亡;村民马某天天到宝泉寺大松树下躲避瘟疫,两个月后的一天吃过晚饭睡下,天明病残。此病至高峰期的7月份,全村每天被瘟疫病魔夺去生命的就有5、6人,死亡最多的一天竟达16人,村民发病率达50%以上,村民葛阊编歌谣日:"虎烈拉(霍乱英文译音),虎烈拉,烈虎闯进这一家,咬了爷,咬了妈,另外吃尽小儿娃……"整个朱陈村阴霾密布,一片悲哀,穿白戴孝者比比皆是。真谓"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村民巴不事田业,惶惶不可终日。此病向四处村庄迅速蔓延,付庄、朱隆等村也有流行。因此,朱陈周围村庄群众谈及色变,胆战心惊,对朱陈人采取隔离政策。
"瘟疫"一发生,就引起了朱陈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颜寿山、区长李金涛等同志带领村民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发动村民在村各路口站岗,不准走亲戚,也不准赶早集;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消灭苍蝇蚊子传染源;鼓励本村民间医生极力抢救,并及时向上级政府请调医疗队。临沂县政府派出医疗队,会同村医紧急抢救。医生们夜不能寝,疲惫不堪。村医陈黄牛劳累交加,染病死亡,他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也全瘟殁。
1946年8月,山东省卫生总局局长白备伍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雷黛德大夫,带领鲁中军区医疗队到临沂霍乱疫区进行防治,他们带来大量"疫苗"和药品。紧接着山东省主席黎玉发布了《山东省政府关于防治霍乱的指示》,对疫区防疫工作提出了要求,规定了办法和措施。经过省卫生总局、联总、滨海行署和临沂县政府卫生人员两个月的大力防治,终于扑灭了流行临沂数月的大"瘟疫",朱陈"瘟疫"亦随之涅灭。据统计,朱陈村"瘟疫"共使321人丧生。 [5]
新中国成立后,朱陈村曾规划为朱陈乡,下划分五个自然村,后撤捎朱陈乡,在村名不改变前提下,保留了五个自然村,这种规划现状让朱陈村保留了五个农村医疗合作社区卫生机构,近十个私人卫生诊所。
丰县赵庄镇朱陈村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现今规划名为朱庄村、陈庄村。人口分布:朱庄村共有朱姓60多户,220口人;陈庄村共有陈姓80多户,224口人。
萧县白土镇朱陈村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现今规划名为朱圩子村、陈庄村。人口分布:陈庄七十多户,301人,外姓只有王姓一户,孙姓一户,其余户全姓陈。
埇桥区夹沟镇朱陈村
位于 安徽省宿州市,现今规划名为 草场村。人口分布:草场村共有150户,700余口人,全村大多姓武,其余姓为 黄姓和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