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念朱

奚念朱

中文名 奚念朱
职业 药剂学家、药学教育家
外文名 NianzhuXi
代表作品 主编全国规划教材2部、研究生教科书1部、发表论文102篇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概况

奚念朱

奚念朱教授,男,生于1927年8月21日,浙江平湖人。1949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药学系,从事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科研工作47年,为中国著名的药剂学家。曾任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药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药学会副理事长;为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四位药剂学博士生导师之一。二十世纪60年代,奚教授便提出:“药剂学研究应当牢牢把住提高药剂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有效性这个方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1977年开始着重于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等有关制剂体内有效性的研究,并于次年在国内首先发表了“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制剂研究”的论文,并主编了国内第一本药物动力学教材,引起国内药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还曾主编全国规划教材2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2部,参编教材6部;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1986年7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60 年代初在国内首先开展药剂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并传播全国。

生平

奚念朱,浙江平湖人,中共党员,1981年入党。1927 年8月出生在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10岁时,抗日战争爆发,随父母辗转入川,在重庆完成中等教育。1949年毕业于上海国防医学院药学系。1950年,应浙江省卫生厅人才招聘考试,以总分第一录取,分配在浙江医学院任药剂学助教。1955年高校院系调整来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今复旦大学药学院的前身),从助教到教授,曾兼任副系主任、院长共9年,至1997年退休。从事药剂学教学、科研共47年。是上海医科大学药剂学博士点(1985年批准)的创建人,为该校药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国内有影响的博士点。

简历

1927年8月21日 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

1932-1938年 小学生。

1938-1944年 重庆第七中山中学、国立药专高职科学习。

1945-1949年 国防医学院药学系学习。

1949-1950年 江苏省昆山县人民医院药师。

1950-1956年 浙江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剂学助教。

1956-1980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剂学讲师。

1980-1986年 上海医科大学药剂学副教授。

1986-1997年 上海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授,博导。

1979-1984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

1984-1988年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兼药学研究所所长。

1984-2001年 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

1984-1997年 中国药学会药剂学专业会员会副主委。

1988-1997年 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

1989-1995年 临床药学杂志主编。

1994-1999年 上海医科大学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论著

曾主编并公开出版全国高校统编教材《药剂学》二版、三版,获卫生部优秀教材奖、研究生用《药物动力学》、本科生用的《生物药剂学》。曾参加《药剂学选论》、《物理药学》、《工业药剂的理论与实践》等书的编写或翻译。

主要论著

1 奚念朱,邵以德,赵士寿.减少豆油用量和采用豆油皂代用品对中国药典煤酚皂溶液质量影响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57,第3号:263-268.

2 奚念朱,金昭英,屠之培,等.溶液中药物稳定性的研究Ⅰ.普罗本辛水溶液的化学动力学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64,2:411-415.

3 奚念朱,赵士寿.化学动力学在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方面的应用.药学学报,1964,11:346-362.

4 奚念朱.液体药剂稳定性的预测.药学通报,1965,11:546-552.

5 奚念朱,赵福生,冯寅绍.溶液中药物稳定性的研究Ⅲ.苯甲异唑钠青霉素的化学动力学研究.药学学报,1965,12∶615-622.

6 奚念朱,刘天富,等.溶液中药物稳定性的研究V.苯甲氧青霉素水溶液的化学动力学研究.药学学报,1966,13∶62-62.

7 奚念朱.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制剂设计.医药工业,1978,11:43-50.

8 奚念朱,屠之培,裴元英,等.海藻酸钙作为缓释片剂骨架材料的研究.药学学报,1981,16:277-281.

9 陈国神,奚念朱.胃大部切除后核黄素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分析.药学学报,1984,19:208-212.

10 陈雪玲,奚念朱,王孝俊,等.吡罗昔康栓剂的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中国药理学报,1986,7∶560-565.

11 奚念朱,顾学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药剂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2 奚念朱主编.药物动力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13 奚念朱,蒋新国,王孝俊,等.Nasal absorption of piroxicam in human from gel preparation.European Symposium on Baccal and Nasal Administr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Paris.1991.pp303-307.

14 奚念朱主编.全国规划教材药剂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15 蒋新国,崔景斌,韦阳,等.药物鼻粘膜纤毛毒性及其评价方法.药学学报,1995,30:848-853.

16 奚念朱.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harmacy Education in China.新加坡药学会大会报告:中国药学会—新加坡药学会交流合作项目学术交流汇编.Singpore.1996.pp17-25.

17崔景斌,奚念朱.安乃近代谢产物4-甲氨基安替比林的HPLC测定及其鼻腔滴剂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药学学报,1997,32:65-68.

18 印绮平,奚念朱,王宏图,等.地尔硫革对人体内安替比林代谢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9,34(4):253-255.

职务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及上海分会副理事长、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及药学教材评审委员、上海医科大学生物药剂学研究室主任等职。并任《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学杂志》等七家杂志编委。

1978年以来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名, 博士研究生2名,目前正在培养的有博士研究生2名。

科学技术成就

为中国药典提供新处方

奚念朱合影

50年代初,奚念朱还在担任药剂学助教时,就感到学生经常反映:“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着内容单调、多死记硬背、少理论指导”的意见,有其正确的一面。于是带着这一问题经常认真思考,渐渐发现许多药剂学问题可以用物理化学、药理学等的基础理论来解释,并可在其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高。然而,药剂学毕竟是一门应用科学,提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50年代,他开始运用基础学科知识研究一些制剂质量提高的课题。例如,1957年,他通过微生物酚系数法筛选研究,改进了中国药典“煤酚皂溶液”的质量,提出了用料省、消毒力强的新处方。60年代,他进一步认为,应当运用基础学科理论来研究药剂学,以提高“制剂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有效性”。这一见解,深得赵士寿教授的赞赏和支持。

应用化学动力学

关于制剂稳定性的研究,从国外研究来看,已从原来单纯的留样观察方法上升为新的化学动力学方法了,后者的明显优点在于它的可预测性。当时科研条件极差,没有任何现成的恒温水浴可用。自己因陋就简地用继电器、电热丝、导电表、搅拌器拼搭起温度误差不超过±0.15℃的土水浴。奚念朱就这样开始了药剂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1964年,他在《药学学报》、《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将这一领域的研究论文最早予以发表。作为教师,他始终不忘如何将新知识及早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他最终以青霉素G为例,给学生设计了化学动力学用于稳定性预测研究的实验讲义,3小时1次的实验课就能全部完成实验要求,达到了印证理论的目的。这个实验被药学院校长期普遍采用。与此同时,他还广泛收集了国外关于药物制剂体内吸收与代谢的论文。将制剂体外和体内研究新方法、新技术,整理成文,作为赵士寿教授的最主要助手,为赵教授主编的《药剂学选论》编写了主要章节。文化大革命刚过,他就把研究的重点转到制剂的体内有效性方向。

研究制剂体内有效性

1978年,他发表了《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制剂设计》一文。这是国内第一篇系统介绍有关缓释制剂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的文章,受到同行们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1981 年,基于这一原理,在深入研究海藻酸钙为缓释辅料后,他开发出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经技术转让后投入生产。海藻酸盐作为缓释制剂辅料的研究于1995年分别获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奚念朱培养的第一位硕士陈国神于1982年毕业。在培养硕士的同时,与同事们一道积极为所在的教研室创造条件,申报药剂学博士点。于1985年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成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第一个有影响的博士点。他是我国首批的四位药剂学博导之一。

不仅是药剂学,对于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奚念朱也是十分精通并有深入研究的。因为后两者是研究制剂体内生物有效性的重要课目,也是奚念朱在80年代以后研究工作的主要方面。他在1981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就是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他还主编本科生全国规划教材《药剂学》两个版本,主编了研究生用的《药物动力学》以及《生物剂学》教学参考书等。其中《药剂学》的两个版本分别获卫生部优秀教材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几十年来,奚念朱对学科发展方向是敏锐和有预见性的。60年代初他提出的制剂体外稳定性和制剂体内有效性,其重要性已为80年代以来我国新制剂申报要求中的相关项目所证明。每当药剂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总会发表综述加以总结和提出展望。例如:化学动力学用于稳定性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制剂设计、长效制剂、控速释药体系和缓释制剂、片剂和药物吸收、药物的鼻腔吸收等。其综述多发表在《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等最有影响的刊物上。进入90年代,他选定了药物制剂的鼻腔吸收这一科研方向,培养了国内第一位以研究制剂鼻腔吸收为课题的药剂学博士崔景斌。他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这方面的系统研究,现在以蒋新国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长,正进行着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在脑靶向性方面有新的进展。有关论文大多发表在《药学学报》和《中国药理学报》上。

80年代的广大医院药师,对临床药学和药物动力学这样的新知识既陌生又极感兴趣。奚念朱对此十分关心并亲自设法解决。不仅在校内、市内药学会培训班中亲自授课,还接受各地药学会的邀请,自编教材,根据时间的长短,做深入浅出的报告数十次,普及了新知识,受到普遍的欢迎。对药剂科临床药学的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尽管外出讲学费时又劳累,但作为全国药学会的常务理事和药剂学专业会的副主委,他感到这是他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除了普及知识外,还重点为上海华山医院药剂科培养了国内第一位以临床药学为专业方向的药剂学博士印绮平。

评价

奚念朱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多次谢绝更多的学术职位或荣誉称号,不论在校内还是药学会内都如此。在80年代初,领导为他申报了博导,他出差回来得知此事就急忙撤回,因为当时条件太不成熟。1988年院长任期一到,坚决谢绝了领导一再要求他连任院长。在药学会,他自知才疏学浅,担任副职已有点力不从心了,多次谢绝正职。他觉得,领导和同行给他的荣誉太多,自己做得太少。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接受新知识,是他治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力戒浮夸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