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
与此同时,冶铜技术开始出现,胶县三里河出土了两件铜锥,经化验为黄铜。技术上的进步还表现在建筑上。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现了长方形土台式建筑,这种土台是夯筑而成的,说明商周时期盛行的夯土建筑在这时就已出现了。土台四周有漫坡散水,也是一大进步。城址开始大量出现。城子崖发现的一座,城圈长450米,宽390米,墙体是夯筑而成。山东境内发现了十几座,其中七座密集分布,形成了一个城址群。
龙山文化最早因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于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在龙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黑陶制品了。黑陶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质地易碎,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大部份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东半岛、江苏、湖北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可能与龙山文化有相当的联系。
烟台市博物馆4月9日发布消息,烟台午台遗址二期考古共发现21个古代墓穴、21具尸骨及20多件陶罐、陶壶等做工精细的陪葬品,据地层推测该墓群属于龙山时期墓群。此次出土的尸骨大都保持着一个奇怪且统一的姿势——身体卷曲着挤在狭小的墓穴中,看上去就像在母体中的婴儿。工作人员还在墓葬里发现了猪骨和骨针,推测当时已开始以猪为肉食,且已开始缝制衣服。[1]
龙山文化遗址旧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