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村的尉,在新华词典上有两个读音,一读尉(yu),一读尉(Wei),而我们那儿读尉(Yue),据说《康熙字典》里有这个读音,具体是不是有我也没有经过考证。
尉村又名鄂公堡,距今有2700年的历史,公元前218年,晋国发生内乱,晋鄂公逃至鄂邑(今乡宁县),鄂邑地处山区,就把尉村作为一个和山下平川地区沟通的枢纽,因而命名“鄂公堡”。到了唐朝,汾城、尉村一带均为尉迟敬德的封邑,因此汾城、尉村两地均曾用“敬德堡”或“鄂公堡”命名。大多数学者认为,尉村为唐初尉迟敬德的封邑,故名鄂公堡。据<<太平县志>>记载:尉迟封邑 在县西北十五里尉村.相传村以封邑名,故一名鄂公堡,盖敬德封鄂国非楚之鄂也.晋有鄂侯,乡宁为古鄂地,境内有鄂山鄂水,敬德食封千三百户,又县东五里有敬德饮马处路.
尉村地处汾城镇西北边缘姑射山下与乡宁县相邻,距汾城9公里,襄汾23公里,襄乡公路经过其中,是襄汾县数一数二大自然村,现有人口5300人,户数1180户,耕地面积5488亩,有尉、曹、贾、毛等姓。以农业为主,夏秋两熟,盛产小麦和玉米;以采矿冶铁为辅。每旬逢五、十为集日,为襄汾与乡宁边县物资集散地。农历三月十五和六月初六有一年一度传统庙会,城乡物资交流与戏曲演唱都十分火爆。村内有清代戏台,其规模为一县之最。民俗以独有的拉鼓车最受称道,
山西襄汾县的尉村又称“鄂公堡”,作为春秋战国时代晋鄂公的军事驻地,曾是屯兵驻守的军事堡垒。其古代官兵用于军事训练的战车战鼓,在漫漫岁月中渐渐演变成集鼓乐表演与体育竞技为一体的团结合作、拼搏向上的一种集体赛事,成为当地特有的跑鼓车文化。
每年农历三月中旬,村里都要举行大型的鼓车庙会。村分为五院,各院都有自己的鼓车。各院鼓车上的图饰和服装各不相同。跑鼓车强调团队协作,比赛时,鼓横嵌在战车上,车的后端有两位乐手雷鼓掌握鼓车的节奏,车辕需要三个壮汉来驾:一位主舵手撑辕,两位副舵手抱辕。鼓车一边一根粗井绳,二三十余名青壮年人分列两边拉梢绳,拖着鼓车风驰电掣而过。跑鼓车又是一个接力项目,比赛一旦开始,拉车的人一批下换下来,但鼓车始终不减速,直到追上对手为止。相传道光年间尉村的两对鼓车比赛,互不服输,鼓车一直拉到洛阳白马寺。有诗云:双车争雄去如蛟龙那年曾拉到洛阳白马寺;一鼓作气来似雷霆此日尤难忘大唐尉迟恭。
2009年2月尉村跑鼓车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激情豪放、彪悍野性的鼓车,穿越数千年时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将被新一代的尉村人赋予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