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刺绣(册亨县)

项目名称 布依族刺绣(册亨县)
认证时间 2009年
项目分类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 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
目录导航

简介

册亨县是布依族聚居地,被公认为布依族的主要发源地。该县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布依族占总人口的76%。

布依族刺绣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独树一帜,是国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为,贵州省册亨县布依族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是闻名全国的“布依戏之乡”。加之当地积极推动布依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科学详实的保护发展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考察论证,决定命名册亨县为“中国布依族刺绣艺术之乡”。

历史渊源

《汉书》载“西南夷”和“南蛮”均有“椎髻斑衣”的描述, 《后汉书》亦云:“西南夷, 知染彩纹绣”的记载。由此可见, 在远古时期, 生息在云贵高原山区册亨的布依族先民最迟在汉王朝前后就创造和运用绣、织、染的技艺了。俗语云:高手在民间。民间各行各业拥有很多的能工巧匠, 高手林立,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名不见经传, 但在某一领域往往技艺精湛, 堪为翘楚, 让人钦佩。布依族刺绣是广泛存在于布依族儿女的女红代表, 是女性艺术天赋、智慧展示、审美水平乃至情感追求的集中体现和完美流露。布依族刺绣艺术蕴藏着布依族文化独特的DNA, 它植根于绵延不绝的布依族文化传承, 源自于对博大精深的布依族文化的认同。民间广泛存在的绣工、绣女, 她们是真正用一针一线说话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里有历史、有故事、有传说、有习俗, 有对生活的憧憬, 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再现, 无关名利。布依刺绣有自身独特的语言体系, 我们不能以所谓的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因为一针一线里不仅有刺绣艺人年复一年的历练, 更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民间文化积淀以及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布依族民族审美基因。

基本内容

布依族刺绣历史悠久, 方法多种多样, 有平绣、绉绣、缠绣、辫绣、贴布绣、破线绣、盘绣、打籽绣、锁扣等。刺绣花纹栩栩如生, 绣工严谨, 技艺精巧, 色调和谐。通常用作服饰、背带、围腰、帐檐、被面、枕套、头帕、荷包、鞋面、手帕等, 是布依族姑娘心爱的工艺品。布依族刺绣图案中的花鸟虫鱼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并具有更多的装饰意义和价值, 成为布依族妇女刺绣文化的一种艺术美。刺绣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 妇女们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品, 包括衣襟、袖口、花边、绣花鞋、帐檐、枕套、围腰、背带等作为珍贵的礼物或美好的象征。显而易见, 布依族刺绣从民俗风情到审美特征, 从艺术风格到文化内涵都充满了地域特色。

基本特征

布依族刺绣的独特性, 主要涵盖以下八大特征:

一是民族性布依刺绣作为布依族服饰最主要的装饰手段之一, 最能彰显布依族的特质。它与水族马尾绣、侗族刺绣、瑶族刺绣、苗族刺绣皆大相径庭, 民族符号特征鲜明, 布依刺绣成了布依族的族徽。

二是多样性多样性指除了布依族文化多样性以外, 还有民族内部各支系以及不同区域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样式、不同型式、不同特征也极其突出。

三是生活性布依刺绣往往是基于个体生活的需要, 在传统生活中无处不在, 涉及到民众不同时期的各个层面, 大多用于服饰及生产上的用品, 并不作为商品的使用。

四是广泛性从传统而言, 册亨区域内布依族女子大多在七八岁是便开始在女性长辈指导下学习刺绣, 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实践, 大多能掌握刺绣技艺。刺绣作品被视为女性心灵手巧和居家过日子的外在表现, 成为择偶时评判女子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是故事性每件绣品都有意蕴, 能讲述一个故事, 有远古时期的创世神话, 也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有生老病死, 也有婚丧嫁娶;有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爱。

六是宗教性“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意识在刺绣中随处可见:布依族刺绣里的蝴蝶妈妈与水泡相恋生下十二蛋, 由吉宇鸟孵化出神、人、鬼及水龙、老虎、大象、蜈蚣等动物, 布依族先祖姜央和姜妹也由此诞生。侗族将蜘蛛视为保护神, 水族将蝴蝶视为保护神, 在水族马尾绣中, 蝙蝠、蝴蝶、南瓜、石榴等各种图腾物也层出不穷。

七是原创性布依族刺绣自由性、原创性在作品中表现突出, 它不是绘画的附庸和复制物。布依族地区的《绣花带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自由性和原创性的特点。《绣花带歌》唱到:脸带桃花心带笑, 手拈花针布上挑;金线绣来银线织, 绣条彩带系郎腰;牵来彩虹作丝线, 摘朵红霞当花描;绣成搭在肩膀上, 引得黄莺下柳条;白云见了羞红脸, 蜜蜂见了把翅摇;千针绣出女儿心, 万线挑出鸳鸯鸟。《十二月教妹歌》:冬云农闲绣花忙, 嫂教妹子绣凤凰;三根金线来锁扣, 正月浪哨好送郎。又如:纺纱织布绣牡丹, 布依刺绣美名扬;农忙地里把活干, 农闲飞针又走线。八是贫民性布依族女子刺绣几乎都是隐姓埋名的绣女、绣娘。她们都是见山绣山、见水绣水、见花绣花、见鸟绣鸟, 既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又不断创新, 生生不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