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灌木,高1.5~2m,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6],革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印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有短柄,托叶膜质。[7]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
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黄桅子(5)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8]
黄栀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一般栽培于温和地区海拔 1000m 以下的山区丘陵地带的疏林下或林缘空旷地,在向阳暖和的地方栽培,生长壮,结实多。成株较耐旱,但种子播后及幼苗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幼苗期宜稍荫蔽。土壤以排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夹沙泥或黄泥土较好。凡寒冷多风和过于干旱地区及涝渍地均不宜种植。
黄栀本种分布较广,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使其习性、叶的形状及大小、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均发生一些变异。
其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较小;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
前者适为药用,后者适为色素与染料用。一些学者亦根据其叶、花、果实等的变异,定为若干变种或变型。编者经野外调查和观察全国各地大量标本,认为仍将本种作处理较妥。[8]
黄栀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8]
本种在我国广泛种植,全国种植面积约20多万亩,其中江西、湖南两省种植最多,且栀子的质量最好。
黄栀子(3)一、种植和中耕
明确栀园定植株数。1~3a的幼林,每年除草松土抚育2次。第1次4~6月,第2次8~9月,结合施肥进行。松土时,注意近蔸浅,远蔸深。冠内深10~12cm,冠外深15cm以上。也可在栀园初果前套种花生、豆类等矮秆农作物,既能增加栀园短期收入,又可达到抚育幼树的目的。栀园进入结果期后,每年进行1~2次松土除草。
二、肥料管理
1、幼树:每年冬或次年2月前,施复合肥20~25kg/666.7平方米。也可施腐熟农家厩肥或腐熟堆肥1000~1500kg/666.7平方米。在春、夏季每株施复合肥10~15g,为幼树多发新枝,促进幼树形成合理树体结构提供营养条件。
2、结果树:每年3月底~4月采取穴施,每株施尿素或碳酸铵 15g或施充分腐熟人畜粪水1200 kg/666.7平方米,促进发枝和孕蕾。5~6月,栀子开花期,用0.15%硼砂加0.20%磷酸二氢钾喷叶面。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利栀树充分吸收,提高植株开花和结果率。6~10月为栀果膨大发育期,7~9月为栀子枝条抽生旺盛期,应在6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施用250g/株氮、磷、钾复合化肥各1次,促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采果后,施腐熟农家基肥2000kg/666.7平方米,加入硼磷肥(钙镁磷肥加0.50%硼砂)100kg,促进恢复树势,增强越冬抗寒能力。
黄栀子(3)三、水分管理
在幼树生长期,若夏伏天遇长期干旱,园土又十分干燥,至少要浇灌水2~3次,确保幼树对水分的生理需求。结果树在花前、花后、果实发育期,除结合施肥外,在伏旱严重时,要注意灌足1~2次水,以确保栀果优质高产。
四、整形与修剪
黄栀子(3)1、幼树整形:幼树整形在10~11月(秋冬造林)或者次年 2~3月(春季造林)造林成活后,在幼树离地20~25cm处剪截定主干。至夏梢抽发,每株选3~4个粗壮肥大枝作主枝,注意尽量使其分布均匀。第2年,夏梢抽发,每个主枝上再培养3~4个副主枝,形成枝条分布均匀,逐步将树冠培育成圆头状。造林定植2a内,为促进幼树生长和培养树冠,对主干、主枝应抹芽除蘖,剪除下部萌蘖和摘除花芽。第3年可适当留果。栀子在秋季仍有开花,但后期花不能形成成熟果实,在9~10月应摘除花蕾。为方便采收,栀树高控制在1.5~1.6m。
2、结果树修剪:对结果树应以疏为主,宜在冬季或次年春季发芽前20d进行。修剪时,先抹去根茎部和主干、主枝以上的萌芽,后疏去冠内枯枝、病虫、交叉、重叠、密生、下垂、衰老与徒长等枝,使冠内枝条分布均匀,内疏外密,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提高结果率。
四、病虫害防治
黄栀子(3)栀子生长期若管理得当,病虫发生极少。如发现病虫时,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且在采果前30d不施农药。现介绍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褐纹斑病:此病危害叶和果。发病严重时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或褐色,导致叶片脱落,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一是加强修剪,烧毁病株、病叶,防止病害蔓延与传播;二是5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前,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2、栀子卷叶螟:幼虫危害春、夏、秋梢。如遇虫口密度高峰期,危害后使翌年花芽萌发减少,产量显著下降。虫害发生时,用杀虫螟杆菌(每g含活孢子100亿个以上)1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 10加倍液喷洒。
黄栀子(3)3、栀子尖虫蛾:幼虫危害根皮造成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虫害发生时,可用50%辛硫磷乳剂每100mL药液兑水50L灌穴,每穴灌0.5kg。
4、咖啡透翅蛾:幼虫危害叶片、花蕾。防治方法:一是冬季垦复栀园1次,使蛹暴露表土,被天敌所食或人工捕杀。二是用阿维菌素500~800倍液、杀虫螟杆菌(每g含活孢子100亿个以上)100倍液生物农药喷雾。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
5、介壳虫、蚜虫:该虫危害枝梢、叶片及主干。虫害发生时,用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
五、栀子采收与加工
1、栀子采收
黄栀子(3)栀果中含的黄色素是在树上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采收后几乎不会因后熟而有所增加。因此,栀子采收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果未全熟,不仅果小,果肉不饱满,影响产量,而且果内黄色素含量低。栀子迟摘,果过熟,干燥困难,加工后容易霉烂变色,降低利用价值与价格,也不利于树体养分积累和树体安全越冬。一般栀果采收时间在 10月上中旬~11月,要成熟1批采摘1批,以果皮由青转红呈红黄色时采收最好。采果宜选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进行。
2、栀子加工
栀子采收后分批进行加工,方法是:将除去果炳和杂物的鲜果倒入自制蒸汽锅炉上熏蒸3min后,将栀果放置干净晒场上曝晒2~3d,晒至6~7成干后,堆放阴凉通风处3d左右,待其内部水分散发,再放到太阳下晒干。鲜果也可采取烘干处理,在干燥过程中,注意轻轻翻动,勿损果皮和防止外干内湿或烘焦。无论是晒或烘处理鲜果后,均应使果肉坚硬干燥。[9]
本种作盆景植物,称“水横枝”;花大而美丽、芳香,广植于庭园供观赏。黄栀子(5)[8]
栀子
从成熟果实亦可提取栀子黄色素,在民间作染料应用,在化妆等工业中用作天然着色剂原料,又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没有人工合成色素的副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它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具有耐光、耐热、耐酸碱性、无异味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上。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8]
其他用途:花冠白色,芳香,可作为茶香料,熟果变黄再转橘红,可作染料或入药。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