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

湖里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湖里区
车牌代码 闽D
机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政府驻地 湖里区禾山街道枋湖南路161号
邮政区码 361006
地区生产总值 1539.41亿元(2021年)
成立时间 1987年11月
面积 73.77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郡治福州),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

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

南唐保大五年(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漳州)。

湖里区湖里区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

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禾山区建制始自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禾山特种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禾山区,为当年厦门市5个行政区之一。民国三十五至三十七年间(1946—1948年)禾山区曾溪保的曾厝垵、西边、上李、港口、前厝、后厝、仓里、前田、溪边、下边、东宅并入厦港区(厦港区撤销后改归思明区);吴豪保的塔厝、塔尾、将军祠、西边、尾头、豆仔尾并入开元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禾山俗称“山场”,有19个保178个社(自然村),其中14个社在厦门沦陷期间被日军强占辟为飞机场;21个社因天灾人祸废社。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行政区,1950年3月,曾厝垵、黄厝等农业区又归禾山区。1958年,禾山区成为厦门市郊区的一部分,名为前线公社。随着市区逐渐往东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文灶、梧村先后划归开元区。

1979年11月,中央决定在厦门设置社会主义经济特区。

1980年7月,经福建省、厦门市协商研究,划定厦门岛上西北部禾山乡湖里大队2.5平方千米为特区范围,由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下属的特区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征地,进行“五通一平”、营建厂房、道路,管委会也同时开始了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

1984年3月,中央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包括鼓浪屿)。

1985年8月,又赋予厦门经济特区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并酝酿设置特区管理线。这样就有必要将原属郊区(区政府在岛外集美镇)管辖的禾山乡划归市区管理。

1987年7月,国务院(87)104号文批复撤销厦门市郊区和湖里工业管理局,在厦门岛北部增设湖里区。

1987年11月,湖里区正式成立,隶属厦门管辖。[6]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5年,湖里区面积58.21平方千米,辖有1个街道、1个镇、18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

1997年,湖里区面积58.2平方千米,人口7.3万人,辖1街道1镇:湖里街道、禾山镇。区政府驻湖里街道。

2000年,湖里区辖2个街道、1个镇: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禾山镇。

2002年12月26日,民政部批准: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兴隆路23号迁至禾山镇。

2003年,湖里区辖2个街道、1个镇: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禾山镇。区政府驻禾山镇。

2004年06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4]229号)批复;7月8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厦府[2004]137号)批复:湖里区撤销禾山镇,设立江头、禾山和金山3个街道。江头街道辖吕厝、园山、江头、江村、吕岭、后埔、金尚、蔡塘8个社区,街道驻吕厝。禾山街道辖坂尚、枋湖、岭下、围里、钟宅5个社区,街道驻坂尚。金山街道辖高林、金山、后坑、五通4个社区,街道驻高林。7月新街道筹建,2004年09月23日,三个新街道正式挂牌运作。

2004年,辖湖里、殿前、江头、禾山、金山街道,共37个社区。

2008年,湖里区共辖5个街道,分别是: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江头街道、金山街道、火炬高技术开发区、象屿保税区。

区划现状

2019年,湖里区下辖5个街道,另设有1个开发区、1个保税区[9]。湖里区人民政府驻禾山街道。[10]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50206001000 湖里街道
350206002000 殿前街道
350206003000 禾山街道
350206004000 江头街道
350206005000 金山街道
350206405000 火炬高技术开发区
350206406000 象屿保税区

地理环境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50206001000 湖里街道
350206002000 殿前街道
350206003000 禾山街道
350206004000 江头街道
350206005000 金山街道
350206405000 火炬高技术开发区
350206406000 象屿保税区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湖里区南面与思明区接壤,东面与同安区、翔安区港湾相连,西面通过海沧跨海大桥与海沧区相连,北面借助高(崎)集(美)海堤和厦门跨海大桥与集美区相通。介于北纬24°29′—24°34′,东经118°04′—118°02′之间,陆地东西向最宽处13.8千米,南北向最宽处8.7千米,陆地总面积73.77平方千米。[11]

气候特征

湖里区南部多丘陵,最高峰仙岳山海拔212米,东、西、北为海蚀阶地,主要以红土台地为主,地势较低平。厦门岛属于基岩岛,地质结构属于火成岩。岛内有变质岩和花岗岩两类岩石。厦门地区的地壳大部分以上升运动为总趋势,以断裂、断块差异运动和间歇性运动为主要形式,海岸地貌基本分为海蚀和海积地。

自然资源

湖里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热月与最冷月均温差不足16℃,盛夏海陆风明显。东部和北部沿海11月至翌年3月东北风,气温较岛西南部低2℃左。春季易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等。3、4月易生雾。2月均温较低,雨量增多。3月气温始增高。4月气温升幅最大,东南风增强,温湿度大,易生冰雹、雷暴、大风、暴雨、龙卷风。年降水量1411毫米,年均温20.5℃。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湖里区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灌丛和草丛中,灌丛和草丛主要分布在山丘或撂荒地。次生林主要植物群落有马尾松林、相思树林、木麻黄林。野生植物群落红树林已绝迹。[12]

矿产资源

湖里区历史上出现过的陆地野生动物涵盖两栖、爬行、鸟、哺乳四大纲数十种,部分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动物较之陆生动物丰富,有无脊椎动物,含环节动物、软体动 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等,总计数百种之多。[12]

人口

湖里区金属矿藏较贫乏。有锰矿矿化点、钼矿矿化点。非金属矿藏有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花岗岩石材。分布于石湖、湖里、塘边、马厝、湖边一带。耐火黏土有塘边、湖里、枋湖等矿点。砖瓦黏土储量大、分布广。

湖里区有钟宅湾汤坂温泉,属小型中温热水矿(地热)资源,水温59℃,日出水量1382吨左右。

湖里区东部历史上曾辟盐场;西部海域平均盐度28.57‰。

湖里区主要矿产为花岗岩,有部分锰矿出现于花岗岩中,分布在湖里矿点,钼矿分布在园山矿点,耐火黏土分布在辖区北部和东北部。

政治

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102.5万人,人口出生率8.85‰,人口死亡率2.89‰,人口自然增长率5.96‰。全区户籍人口392089人,其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193610人和198479人。[8]

党委领导

人大领导

区委书记:吴新奎

区委副书记:黄颖、陈晓东[13]

政府领导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吕参军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充贺、黄向阳、陈雄辉、曾文生、陈滨[14]

政协领导

区长:黄颖

副区长:戴乐生、王达、戚乐健、蒋晓民、周小刚、柯友升、朱碧蓉、邓小达[14]

经济

区政协主席:王秀珠

区政协副主席:谢国勇、黄格成、张金坪、洪志彬[14]

综述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39.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三次产业比重为0:40.3:59.7,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1.14亿元、918.27亿元,分别增长4.1%和9.4%,拉动GDP增长1.7个和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3.2%和76.8%。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其他服务业,比上年分别增长16.3%、10.2%、7.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49168元,比上年增长10.3%。[8]

第二产业

湖里区为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工业

2021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全年实现增加值443.62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比上年增长6.1%,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3.7%。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2.3%。亿元以上企业8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20家,完成产值165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6.9%。前三大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49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12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航空航天器修理业完成产值58.65亿元,比上年下降30.9%。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78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产销率为93.6%。出口交货值93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出口交货值率52.3%。

2021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42.4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比上年增长8.1%。

建筑业

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2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2021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307家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5.28亿元,增长8.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0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安装工程产值53.28亿元,比上年下降8.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26.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建筑企业当年新签合同价款794.55亿元,比上年下降18.6%。[8]

对台交流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7.4%。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5.6%。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上年增长16.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比上年增长293.8%,教育行业比上年增长402.6%,住宿和餐饮业比上年增长596.0%;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0.8%。

服务业

2021年全区重点服务业企业333家共实现营业收入882.9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5家,共实现营业收入793.50亿元。辖内企业分布在9个行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193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31.44亿元,占服务业总营业收入71.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分布在5个行业,共有94家,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2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7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4.34亿元、32.73亿元、12.62亿元、2.27亿元和2.29亿元。

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3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0%;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2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零售额超亿元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54家,合计零售额249.17亿元,增加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7.4%;零售额超千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38家,合计零售额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2021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98.48亿元,比上年下降2.8%;日用品类零售额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6.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3.66亿元,比上年下降5.2%;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19.61亿元,比上年下降1.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0.88亿元,比上年增长65.1%。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新增外资项目239个,增资项目50个,减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60.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96亿元,比上年下降2.6%。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区实现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60.08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56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5.03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9.72亿元、企业所得税9.24亿元。

2021年全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28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6.10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9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1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7.70亿元。

2021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7.0%。[8]

交通运输

湖里区联合市科技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发展方法》,多措并举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位于厦门自贸片区的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是一个融合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实验、保税交易、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是“三高”汇聚的产业,具有典型的高人才、高门槛、高技术特征。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公司,湖里区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片区产业基地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的意见》,从薪酬补贴、生活补贴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吸引了集成电路高级人才集聚。[15]

交通

运输

陆路

厦门是一个岛,本岛与内陆连接的四座大桥(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一座海堤、一个隧道(翔安隧道)以及厦门唯一的铁路货运站都在湖里辖区内。辖区内形成了一环(环岛路)、四横(吕岭路、仙岳路、南山路、湖里大道)、六纵(嘉禾路、金尚路、成功大道、云顶路、长岸路、环岛干道)的市区主干道。

海港

厦门的主要港口国际旅游码头、海天码头、象屿码头以及五通海空联运码头都在湖里辖区内。厦门港为中国第七大港口,名列世界前20大集装箱港,可靠泊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世界前20位船公司都已在厦门开展业务。厦金“小三通”突破500万人次。

空港

厦门空港为全国第四大口岸机场,在华东地区为仅次于上海的重要航空枢纽,也是连接东南亚和日韩的重要航空枢纽。已开通国内外城市航线172条,在厦门机场通航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43家,已开通41个国际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台北、高雄四个地区城市的航线。

社会事业

湖里区辖内起点、终点、过境公交线路185条,公交中途站583个,公交首末站29个。通同安、厦门北站快速公交(BRT)线境内长3400米,设金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双十中学、县后、T4候机楼等BRT站点。枋湖客运中心经营线路120条,进站经营客运班车约400辆,日发班车约347班,2019年度平均日发送旅客约2032人,覆盖全国16个省、直辖市,辐射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重庆等省市。[16]

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区累计专利授权量6083件,其中发明542件、实用新型3888件、外观设计165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3114件。2021年湖里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494家,

2021年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42.4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2%。[8]

文化事业

2021年,湖里区拥有各级学校219所,其中公办中小学35所,民办中小学17所,公办(含集体办)幼儿园46所,民办幼儿园121所;学年初招生27021人,在校学生共108760人。其中,完全中学1所,学年初招生1290人,在校学生3731人;普通初中5所,学年初招生3683人,在校学生1110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学年初招生4644人,在校学生16093人;小学34所,学年初招生6414人,在校学生41394人;幼儿园167所,学年初招生10966人,在园3635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年初招生24人,在校学生85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4148人,其中研究生216人,本科学历3031人,专科学历881人,高中阶段及以下学历20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总数270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1人,本科人数856人,大专学历1617人,高中及以下209人。[8]

体育事业

2021年,辖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街道文化站5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5个,24小时街道自助机50台。湖里区图书馆全年无休免费开放,周开放时长72小时,开展书刊借阅、数字图书馆阅读、公益性培训、讲座展览、亲子阅读活动等服务,馆藏文献资源总量67万册,2021年共借阅图书64万册次,接待读者39万人次,开展各类读者活动130场,参加读者6万人次。

2021年共开展全区性文化活动共466场,全区基层文体活动297场次。[8]

卫生事业

2021年全区体育场地面积132.50万平方米。体育场地1631个,其中室外运动场地977个,室内运动场地654个,包含足球场地61个,篮球场地267个,射击馆2个,射箭馆2个。对外开放学校15所。

2021年持续培育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禾山杯”社区足球赛、胜元杯篮球赛、名校大学生篮球邀请赛、时尚篮球赛等品牌赛事,引进华东南射箭邀请赛暨APCC射箭俱乐部联赛、自创“闪耀天命杯”篮球邀请赛等品牌活动。全年共举办61场体育赛事活动,参与人数约1.2万人次。[8]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5家,其中医院(含市属市管医院17家、区属市管医院1家、区属区管医院9家)2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分中心3家、服务站8家、门诊部117家、诊所181家、其他(医务室、卫生站、护理站、村卫生所等)93家。专卫生技术人员1072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4859人、注册护士5865人。医疗机构开放床位5497张。[8]

劳动就业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26元,比上年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821元,增长13.3%。[8]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年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22109人,促进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633人。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658人,其中本地失业人员培训1385人、就业困难人员1267人、退役军人6人。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9.99万人、71.5万人和71.67万人。[8]

环境保护

2021年末全区共有城镇低保家庭683户,全年累计为11372人次发放低保金1028.85万元。累计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315人次,发放供养金254.44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347.30万元,护理补贴1208.60万元。2021年区慈善、老年福利协会共接收捐赠款1159.48万元,为辖区累计约2.3万人次计各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1614万元。

2021年,全区共有58332人次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参保金额为349.99万元,由区总工会经费支出补助参保金额226.33万元,普惠37721人。全年共有1482名患病参保职工申请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保助救济,金额共计386.73万元。[8]

安全生产

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突破,首次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三个100%”。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8,比上年下降1.2%;优良天数比例连续两年保持100%;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提升明显:湖边水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Ⅲ类流域地表水要求,埭辽湖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上半年,近岸海域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排名全省县区第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及三航宿舍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V类比例提升50%。[8]

历史文化

2021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4人,比上年减少17起、7人,分别下降63.0%、63.6%,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8]

方言俚语

民俗民风

湖里区位于厦门岛的西部至北部。原属厦门岛上“禾山区”的一部分,民间旧称“山场”,或叫“顶禾山”(禾山的上半部)。湖里区本地人所讲的方言属闽南方言的厦门话,它跟市区的厦门话有一些极小的差异,但跟厦门市区的厦门话能互通无阻。有人将它称之为厦门话的“禾山腔”。这种“禾山腔”语法与闽南话的厦门话相同,语音与词语略有区别。

语音方面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厦门市区读“i”韵母的一些字,湖里区多数读“u”韵母。二是厦门市区读“in”韵母的一些字,湖里区读“ai”韵母。词语方面的小差异,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些词语的读音跟市区不同。最明显是相当一部分人将“母亲”叫作[au3a3],这可能是“阿母仔”[a1bu3a3]的合音。二是有一小部分事物的叫法跟市区不同。湖里区内部的差异更小,大概可分为4片:一是以区政府所在地的枋湖为中心,包括原后埔、江头地区;二是五通、高林等地区;三是高殿、寨上等地区;四是钟宅地区。除了钟宅地区外,其他3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几乎不容易看出来。钟宅的百姓多是畲族,但他们却不说畲语,而是说闽南方言。钟宅百姓所说的闽南方言跟湖里区的闽南方言是比较一致的。其差异也不明显,给人们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钟宅百姓的口音里常带有一个话尾词“搭[tah]”,相当于普通话的“啦”。另外,个别词语的读音或叫法也有一点不同。[17]

饮食习俗

婚嫁习俗

结婚时吃喜饼、喜糖,本地俗称“糖仔饼”。出嫁时携带象征吉利的春谷、大麦、芋子、火炭、生铁等“12 项”。结婚当天,新郎、新娘都要进行“上头”。新娘出嫁是用彩带花束装饰的花车。结婚时新房要摆汤圆、米糕,要让小男孩先在新床上“翻床”。喜筵之后,众宾客闹洞房,本地俗称“哗新娘”。婚礼之后新娘向长辈敬茶,长辈回之以礼品,叫“压茶盘”。

生育习俗

妇女怀孕叫“有身”,产前的一个月称“顺月”。婴儿诞生满月,雅称“弥月”,要修剪婴儿的胎发,所以满月俗称“剃头”。婴儿周岁俗称“度晬”,周岁开始,小孩要穿鞋了,所以周岁又叫着“穿鞋”。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实行火葬,习俗由繁及简,但基本延续了旧时的初丧、小殓、大殓、出殡、下葬、孝祀,既烦且费。逝世本地称“过身”,净身后给死者换衣服俗称“张穿”,古称“小殓”。丧眷围在逝者旁过夜,称“守丧”;封棺之后丧眷守灵柩而眠,叫着“守灵”。出殡本地称“出山”,灵柩移到公众场所,接受送葬亲友的祭奠,称为“谢拜”。来年的正月初三,逝者的家中“烧新床”,祭亡灵。之后逝世周年都要祭拜称“做祭”。

岁令节俗

时序节俗中,民谚称春节“初一早,初二早(早早就去拜年),初三困到饱(不宜出门,可以在家睡懒觉),初四接神,初九天公生,十五上元瞑。”大年初一不吃稀饭,不洗衣、不扫地,不汲水。初二女儿携女婿回娘家拜年,俗称“查某囝日”。初四摆果品和“三牲”,上香“接神”。

初九为“天公生日”,敬拜相当隆重。元宵节本地叫作“上元”,观灯而不吃元宵。本地有的在清明节,有的在三月初三“三日节”扫墓、“压墓纸”。钟宅钟姓扫墓之后在祖墓前架灶煮供品供大家分食,叫“吃祖墓”。端午节用粽子祭祖先,在门户上挂艾草、榕叶辟邪。在旧观念中,七月是“鬼月”,忌办喜事、搬新居。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要祭祖,在此前后数日村社轮流“做普度”祭拜鬼神。中秋俗称“八月半”,在家中用红米龟祭拜祖先,近年来本区在仙岳山土地庙举办土地公信仰文化节。立冬和霜降吃药膳补身。冬节隆重地祭祖,主要祭品是汤圆。十二月二十四俗为送神之日。本地称除夕为“廿九暝”。用丰盛的饭菜和发糕、咸粿祭拜祖宗和神灵。吃年饭叫围炉,年饭中要有鱼和血蛤。除夕夜在供桌上摆红柑、春饭、发糕迎春祈福,上面都插红色的“春枝”。[17]

高殿湖山宋江阵

湖山宋江阵表演形式是由民间武术爱好者扮演成梁山好汉表演各种武打阵式和武术套路,民间俗称“套宋江”。表演时搭一布城或彩楼为城门。开场时,锣鼓齐鸣、龙狮列阵,分别由两人执丈大旗和丈二大槌带领众好汉分两路出城布阵,其阵法有“黄蜂出巢阵”、“内外环阵”、“面线拗阵”、“刀马阵”、“连环阵”、“长蛇阵”等。在“长蛇阵”后,开始表演单打、双打、多人对打等武术套路,最后胜利凯旋,入城收场。

钟宅畲族送王船活动

钟宅送王船一般四年举行一次,通过掷筊确定在固定的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仪式依序有澜海宫中选“头家”、头家“跋杯”定吉日、八月“安龙骨”、开造王船、请“大厅爷”、神明走镜、 王船巡游、送王船等。

民间工艺

茶俗

湖里流行闽南茶俗。当地人称用大茶杯浸泡茶叶的喝法为“大肚茶”,多数人的喝法是将“茶心”,即茶叶放入稍大的茶壶,冲泡后倒在瓷杯中喝。20世纪90年代之后盛行“功夫茶”,家家户户有茶桌(茶几)和一整套茶盘、小茶壶、茶缸、茶盅、茶杯、茶漏、茶铲。“吃茶”的说法已经被“泡茶”所取代。泡“功夫茶”讲究程序和功夫,大多是用紫砂茶壶、白瓷茶杯,程序有孟臣沐浴、水淹七军、乌龙入宫、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讲究。

农耕经济时期农忙时除了饮用茶枝泡的整桶的茶水之外,还饮用夏枯草、板蓝根、甘草、“蚕仔叶(桑叶)”、“五根草(车前草)”、“牛顿草”、“查某刺”等草药煮的凉茶;也有用绿豆、绿竹心煮茶,用以解渴、消暑。驱寒去湿则有“姜母茶”,用红糖和老姜烧成。

待客的最高礼节是白糖水煮2粒鸡蛋的“鸡蛋茶”。新娘“捧茶”待客时,一般用冬瓜糖、桂圆、枸杞泡的“冬瓜茶”。

茶俗还表现于各种祭拜的礼仪当中。年节或神明纪念日,拜神拜佛要敬献3杯“清茶”。平常则在佛龛面前摆放茶叶,以代替日常“敬茶(水)”。[17]

酒俗

当地没有自酿酒的习俗,但过年过节和各种礼仪必以酒为礼。订婚要办酒席,待嫁要吃缘酒,结婚要办喜酒;生儿育女要办满月酒、四个月酒、“度晬酒”;送行有“顺风酒”,迎归喝“下马酒”、“接风酒”;祭祖敬神的祭祀凡是有牲礼的就要有酒,合称“牲醴”;丧事祭拜都要祭酒,最后还喝“丧酒”。待人接客,凡席必有酒。酒席上每上一道菜要先喝酒,但饮酒不强求,即使是劝酒,也不过是三杯,叫做头杯敬酒,二杯“好事成双”,三杯“无三不成礼”,而且有“敬者先干”之例。辖区内未流行划酒拳。

饮酒以米酒、高粱酒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番薯酒、甘蔗酒,品味低劣。80年代后时兴喝啤酒,90年代起时兴葡萄酒。

药酒为大多数人所欢迎,“固本药酒”、“万全堂药酒”久盛不衰。不少人用当归、党参、枸杞、桂圆等中药泡制药酒,“吃补”时和着鸡、鸭等食物食用。在霜降、立冬、冬至和妇女坐月子时,所吃的滋补食物一定要掺药酒。

待客时,斟酒者右手握酒瓶,左手护着酒瓶或右手,以示敬意。“七分茶、八分酒”,酒太多太少都是失礼。客人则还以“叩指礼”,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指聚拢在桌上轻叩,以示谢意。更普遍的是主人斟酒时,客人右手掌心向上,手指指向酒杯,表示感谢。[17]

家常食俗

本地人把“谋生”说成“赚吃”,还有“吃饭皇帝大”,“歹命做也要好命吃”之说。除非有特别的急事,不然是不能打扰正在吃饭的人,家长也不打骂正在吃饭的小孩。

有的上了年纪的妇女每逢初一、十五不吃早餐,谓“减大顿”,节食,留与子孙享用。

农耕经济时期,日常三餐以大米、番薯为主食,一般是中午吃干饭,早晚吃稀饭。煮大锅稀饭时,捞出一小部分当成干饭,叫做“捞饭”,敬神或是给干重活的人吃。用小咸草袋或纱布做成的小米袋子装上米放入大锅稀饭中煮,捞出来叫做“袋仔饭”,让小孩子吃。

吃饭有不少规矩。碗底留饭叫“讨债”;小孩子留碗底会被说将来“娶猫某(麻脸妻子)”;鸡爪俗称“鸡脚爬”,小孩子吃鸡爪写字时手会抖;吃饭忌用筷子指人;忌把筷子插在饭上,因为祭奠死人时才把筷子插在饭上;忌用筷子敲碗敲碟,据说那是讨吃、吵吃;忌用手掌托着碗底,据说乞丐才那样端碗;不能手抓筷子同时又拿烫勺打汤,不能在进食时发出“啧啧”声,否则会被视为“没教示”(没教养)、“饿鬼”;招待客人时,客人不能先动筷,客人未离席主人不能收拾碗筷,先离席的人要道一声“你们慢用”才能起身离开。

除了家常便饭之外,还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待客一般是炒米粉或冬粉,忌用面,因为面与“骂”同音;还有做月子吃面线,丧事吃咸饭、红糟肉,小孩满月吃油饭,做寿吃面,吃红米龟,婚嫁吃圆仔,作客蒸甜米糕等等。

年节的主要食俗有:清明吃薄饼、米糕仔;五日节、七月半吃粽子;元宵、六月半、冬至吃汤圆;八月半红米龟;重阳节、尾牙、除夕吃兜面;年兜咸稞、发糕;正月初九甜稞等等。

蒸发糕是一家主妇最重视的,忌生人和孕妇、产妇、服丧等“不清气相”的人靠近,忌小孩来灶间乱窜,忌别人问“发了吗”、“熟了吗”。开蒸笼时要高声喊“发了!发了!”发糕蒸熟后,还要用剖成十字状筷子头粘上“红花”,在发糕面上印上红色“::”图案,表示吉利、喜庆。[17]

风景名胜

惠和影雕

惠和影雕继承惠安清代石雕大师李周“黑白针”技法,将绘画艺术运用于石雕。影雕采用新疆的黑胆石、内蒙古的里胆石、闽南的青斗石等上等石材为材料,经切割、水磨抛光、图案打底等工序,再用特制的约1公斤重的合金钢针点击敲打,通过疏密、粗细、深浅等手法,将绘画艺术永久移植到石板上。

柒宝斋漆艺

柒宝斋漆艺包括优必德漆线雕、脱胎漆线雕、雕漆漆线雕、玉石漆线雕、金漆雕、漆画漆塑、锦漆云雕、锦花漆画、锦漆镶嵌、锦丽堆漆等系列。采用纯天然的植物大漆作为原材料,运用独特工艺进行艺术创作,其中的五朵锦花工艺(堆花、隐花、描花、台花、显花)最具特色。漆线雕擅长以各种线 雕技法表现热闹繁复、五彩杂陈、金银交错的图案与造型,表现富丽精致。不仅可用于泥塑、木雕、夹苎雕、脱胎漆器、瓷雕等其他材质的原雕上进行文饰,还可以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并逐渐形成以 漆线雕技艺为中心的漆艺全面开发,实现漆艺运用于室内装饰装潢的突破。

珠绣工艺

珠绣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百年的历史。清末民初,厦门民间制鞋艺人从海外传入的绣花拖鞋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在鞋面上用彩色玻璃珠子绣出各种花鸟图案,受到顾客青睐,厦门珠绣便开始流行。珠绣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珠、电光胶片和丝绒。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厦门珠绣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图案大多取材于传统民间吉祥题材,如龙飞凤舞、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牡丹引凤、荷花鸳鸯、孔雀开屏等。艺人们巧妙地利用彩色珠子和亮片闪烁发光的特点,熟练地运用各种绣法,把珠拖鞋装饰得色彩斑斓、绚丽多姿、高雅华贵。

地方特产

萧氏家庙位于江头街道乌石浦社91号,坐北朝南。1998年翻建,2005年公布为厦门涉台文物古迹。萧氏家庙由前后两进主体建筑组成,均为抬梁式构架,硬山顶。第一进假叠顶,双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1间2柱;第二进为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2间3柱。前廊较宽,约2.9米。装饰主要有木雕狮子、大象、花鸟等。石雕有如意纹、高浮雕花卉等。该庙为二进中天井木、石、砖结构,具有典型闽南古建筑传统风格。萧氏家庙常年奉祀萧府王爷萧望之是海峡两岸兰陵萧姓的七世祖。2004年底,前台湾“行政院”院长、前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为家庙题写“兰陵世家”牌匾,2005年9月9曰,萧万长携妻挈女到萧氏家庙拜祖,同时为“兰陵世家”石碑揭碑。
陈胜元故居陈胜元(1799—1853年),字建珍,号晓亭,殿前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芜湖与太平军作战中阵亡,清廷诏谕加提督衔,谥“刚勇”,追赠振威将军,并钦赐祭葬。故居原在厦门溪岸街34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2001年整体搬迁至殿前街道殿前1208号对面。由四落主体建筑及围墙、门楼组成。均硬山顶,抬梁式构架。主体建筑均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进深2间。第1进主体建筑正立面有几何纹拼砖图案。2004年11月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崎万寿宫位于殿前街道高殿高崎,坐西北朝东南,由门亭及两进主体建筑组成。门亭为平脊歇山顶,山字形山墙,面阔4柱1间。前后两进主体建筑均为抬梁式构架,硬山顶,中间有廊道相连。第一进为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1间2柱。第二进为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3间4柱。万寿宫装饰精美,有狮子、螭龙、花卉、龙柱、人物故事等石雕、木雕。供奉妈祖和保生大帝。宫前有明代“颂崇明伯甘老爷功德碑”、清道光和光绪“重修万寿宫碑记”以及石旗杆一对。2007年定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

著名人物

萧氏家庙位于江头街道乌石浦社91号,坐北朝南。1998年翻建,2005年公布为厦门涉台文物古迹。萧氏家庙由前后两进主体建筑组成,均为抬梁式构架,硬山顶。第一进假叠顶,双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1间2柱;第二进为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2间3柱。前廊较宽,约2.9米。装饰主要有木雕狮子、大象、花鸟等。石雕有如意纹、高浮雕花卉等。该庙为二进中天井木、石、砖结构,具有典型闽南古建筑传统风格。萧氏家庙常年奉祀萧府王爷萧望之是海峡两岸兰陵萧姓的七世祖。2004年底,前台湾“行政院”院长、前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为家庙题写“兰陵世家”牌匾,2005年9月9曰,萧万长携妻挈女到萧氏家庙拜祖,同时为“兰陵世家”石碑揭碑。
陈胜元故居陈胜元(1799—1853年),字建珍,号晓亭,殿前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芜湖与太平军作战中阵亡,清廷诏谕加提督衔,谥“刚勇”,追赠振威将军,并钦赐祭葬。故居原在厦门溪岸街34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2001年整体搬迁至殿前街道殿前1208号对面。由四落主体建筑及围墙、门楼组成。均硬山顶,抬梁式构架。主体建筑均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进深2间。第1进主体建筑正立面有几何纹拼砖图案。2004年11月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崎万寿宫位于殿前街道高殿高崎,坐西北朝东南,由门亭及两进主体建筑组成。门亭为平脊歇山顶,山字形山墙,面阔4柱1间。前后两进主体建筑均为抬梁式构架,硬山顶,中间有廊道相连。第一进为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1间2柱。第二进为单条燕尾脊,面阔3间2柱,进深3间4柱。万寿宫装饰精美,有狮子、螭龙、花卉、龙柱、人物故事等石雕、木雕。供奉妈祖和保生大帝。宫前有明代“颂崇明伯甘老爷功德碑”、清道光和光绪“重修万寿宫碑记”以及石旗杆一对。2007年定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

荣誉称号

薄饼

是春饼的别称,用面粉烙制的薄饼皮,裹着高丽菜、红萝卜、大头菜、荷仁豆、冬笋、蒜、芹菜、香菇、豆腐、三层肉等切成的丝,加上虾仁、海蚵炒透的薄饼菜,添上辣酱、花生酥、浒苔酥、芫荽等佐料,卷成筒状,称“卷薄饼”。

糕仔

湖里美食湖里美食(7)是用炒熟的米粉掺和白糖、炒花生末,在木制的糕印中印出各种图案再炊熟的。

红米龟

用糯米浆团染红作皮,包的馅有豆沙、甜豌豆泥、花生糖,还有用碎花生、虾皮、韭菜炒成的咸馅。制作红米龟一般使用木制的“龟印”作为模具。“龟印”一面为“龟”,一面为“桃”,两侧是狭长的“鱼”和“牵”(成串的铜钱)。做“龟”的同时也要做一些“桃”、“鱼”和“牵”,“龟”、“桃”寓意长寿,“鱼”、“牵”寓意富余和进财。

蒸咸稞

米浆中加入炒过的虾米,虾皮、香菇、肉和搅成泥的萝卜(菜头)、芋头、南瓜(金瓜),蒸成菜头稞、芋稞、金瓜稞。

发糕

又叫发稞、糕。发是“发财”,糕是“高升”。

词条图册

薛令之(683—756年)

字珍君,号明月先生。福建长溪廉村(今福安市溪塘镇廉村)人。唐神龙二年(706年)进士。开元间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并侍东宫。后因李林甫冷落东宫,赋诗讽谏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满,遂托病辞官归里。后迁居厦门岛,所居处因而得名薛岭。他以诗文名,为闽人以诗赋登第第一人。有《明月先生集》、《补阙集》行世。与同时期的陈僖同为厦门岛早期开拓者的代表人物。宋人有“桃李薛公园”之赞誉,可作为他在辖区境域从事教育事业的佐证。在厦门期间,曾倡修同安东岳庙。厦门岛下张社(今禾山街道岭下社区)旧有薛令之墓,墓碑碑文为“唐侍御薛公墓”。[18]

薛舜俞

字钦父,薛岭人。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被授予南剑州(今南平市)教授(学官)。尚未赴任,朝廷重臣又交相推荐他任江西省漕司干官。尚书省核时改派往吏部,任掌管帐籍文案的架阁库官,但因遭人非议而作罢。后又起用任江东常平干官,与其长官李道传致力于赈荒,拯救不少灾民。改任金华(今浙江金华)知县后,了解到州里的守督长官以严刑峻法追索赋税,就与之据理力争,得以宽延期限,示信于民,民众也都乐于纳税。任期届满后,归老于乡。他学问贯通,议论磊落,当官时负才使气,不怕得罪人;回乡后设堂讲学,弟子中多有显达者。著有《钦父文集》及《易抄》、《诗书指》共300多卷。[1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