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孔庙

文昌孔庙

中文名 文昌孔庙
始建 北宋庆历年间
目录导航

历史

文昌孔庙文昌孔庙(5)据史料记载,1042年(北宋庆历年间),文昌在旧县治所在地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现文昌东路镇下路桥南)的县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区第一座孔庙。

孔庙内部孔庙内部1331年(元至顺二年),文昌县治迁往奉化乡北山都。文庙也迁到了这里,并落户在县治的右侧。或许是明代将元代的“尚右”观念改为“左为尊”,1375年(明洪武八年),文昌知县赵文炳将其迁至县治左侧(今址)。

现状

孔子像孔子像文昌孔庙已修葺一新。文庙平面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庭院宽广,占地面积共3300平方米。前庭中轴线上布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和温文尔雅的于孔子全身塑像。桥边一古井、名曰“圣泉”,泉水清甜,数百年从未干涸。后院主建筑 为大成门和大成殿,大成门前立有数米高的孔夫行教像一尊,大成殿属框架式木结构,重檐歇顶,古朴庄重。内设孔子神龛、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楹联,祭器齐全。还有清代康熙皇帝玺印的“万世师表”、嘉庆皇帝玺印的“圣集大成”、咸丰皇帝玺印的”德齐帱载”、光绪皇帝玺印的“圣协时中”四块涂金 描红的巨匾,赫然悬挂殿中。楹联,祭器齐全。文庙内 诸多建筑上雕刻的花草、鸟兽、历史人物千姿百态,堪称杰作。后院两旁的庑殿内,新近还增添了孔子箴言和名家书画、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北京孔庙孔子72弟子图谱的展览。1993年重新复开放,1994年恢复了祭孔活动,举办“文状元”、“理状元”、“少年文状元”大奖赛,重振兴教助学之风。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游客。

特点

礼门礼门文庙平面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庭院宽广。前庭中轴线上布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和温文尔雅的孔子全身塑像。后院主建筑为大成门和大成殿。大成殿外宽阔的平台称祭台或拜台,供祭祀时乐舞及行礼使用。大成殿属框架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古朴庄重,殿内正中供着孔子坐像,孔子像两旁是颜回、曾参等“四配”和“十二哲”的牌位,孔子像上方有“万世师表”等牌匾。

文昌孔庙大门前立有孔子行教像一尊,大成殿内设有孔子神龛,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皇帝玺印、匾额、楹联,祭器齐全,还增设了孔子箴言、名家书法碑林,北京、山东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览,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孔子圣迹图、文昌进士碑等。

文昌孔庙是中国惟一一座不朝南开大门的孔庙,据说是因为老文昌人曾经立誓:若文昌未出状元,孔庙就不开大门。文昌一直没有状元,孔庙就至今没有大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侧门。

大成殿大成殿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莘莘学子、海外华侨和国内外各界游人。

门票:15元

交通提示

文昌市1路、2路、3路、5路、7路、清澜线等公交车均到达文昌公园站下车即到。

相临景点

东郊椰林 铜鼓岭景区 木兰湾 宋氏祖居 后港湾 高隆湾 七星岭 七州列岛 陈策将军祖居 抱虎岭 斗柄塔 三更峙 八门湾红树林 文昌孔庙 清澜港景区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 邢宥墓 约亭 云龙湾 张云逸将军纪念馆 西沙将军林 西沙海洋博物馆 溪北书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