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实用内科学
作 者:陈灏珠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117118644
开本: 16开
定价: 348.00 元
《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自首版问世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则侧重于实用。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该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作 者: 陈灏珠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12
字 数: 5961000
页 数: 4180
开 本: 16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7065955
包 装: 精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定价:336.00
本书自首版问世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本书则侧重于实用。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该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陈灏珠,广东新会人,心血管病学家。1949 年国立中正医学院医本科毕业。1981年11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从事心血管病内科诊疗的研究工作工作47年,对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诊治的研究有丰富经验,为我国心血管病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现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心血管病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其他18种杂志副主编、编委、顾问;国际心血管药物治疗学会会员,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会员,纽约科学学会会员,世界高血压联盟盟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发表论文291篇。主编和编著专业书7本,参加编写20本,主译2本。主编《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实用心脏病学》和《实用内科学》、《心血管病的鉴别诊断》、《心电图幻灯片图谱》,编著《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获全国科学大会、卫生部和省市科技进步奖或成果奖8项,1990 年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1991年获国务院“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21名,培养博士研究生26名,毕业20名。
上册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
第三篇 医学遗传学概论
第四篇 临床免疫学概论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第六篇 临床药理学概论
第七篇 临床流行病学概论
第八章 肿瘤学概论
第九篇 老年医学
第十篇 危重病与危重病人监护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篇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第十三篇 营养性疾病
第十四篇 新陈代谢疾病
第十五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下册
第十六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八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九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十篇 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十一篇 免疫性疾病
第二十二篇 风湿性疾病
第二十三篇 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十四篇 精神疾病
附录
索引
《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精)》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插图:
一、医学、临床医学和内科学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大的学科。学习内科学先要对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概括的了解。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其预防和治疗对策的学科。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以维护和增进自身健康、延长寿命就成为人类历史中重要的一章,所以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称得上是古老的科学。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创立了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撰写了众多的医学论著,奠定了医学的基础;此时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托名黄帝所写的医学专著《内经》问世,总结了古代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奠定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岁月的渐进,科学的发达,促使构筑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现代医学不断地发展。观念不断更新;实践不断改进。因此,医学又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以不断的变化作为它永恒不变的规律,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活力。
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它所探索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展。到19世纪初,现代医学已逐渐分化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领域。①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解剖、生理功能、致病因素以及人体对致病因素的入侵所作出的反应、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等干预对人体所起的作用的学科。它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以及行为科学等一系列学科。②临床医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的规律、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传统上分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科学和口腔医学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上述学科进一步分化为门类众多的专业学科。例如内科学分化成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病学、营养和代谢病学、风湿病学、老年病学等专业学科;外科学则分化成麻醉学、普通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胸外科学、创伤外科学、骨科学、泌尿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整形外科学、血管外科学等专业学科。据报道,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形成了由24个领域51个专业所组成的临床医学体系。临床医学的专科化有利于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但是,分科过细也有不利于患者就诊和进行综合防治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达国家,发展专科医学的同时,也注意发展集健康促进、常见病防治和康复服务于一体的,面向初级保健的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③预防医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及其预防措施的学科,现已发展成独立的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医治患者于既病之后,后者是预防疾病于未病之前,从费用-效益的角度来考虑,预防医学对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所付出的代价低,所获得的效益高。因此,在医学发展到目前阶段,预防医学逐渐得到各国政府和医学界的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认识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在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以诊治措施不具创伤性(如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影像学诊断、药物治疗等)或仅有轻微的创伤性(如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为其特色。它又是临床医学中各学科的基础,并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以生物学(尤其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和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蓬勃发展为基础,临床医学正处在内容不断更新和深入的阶段,内科学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
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经全体编写人员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实用内科学》第13版以全新的面貌如期与读者见面了。进入21世纪,面临着现代内科领域日新月异的进展,内科各专业循证医学理念日益深入的情况,对《实用内科学》的内容予以及时更新十分必要,但对编写的指导思想和传统风格仍予以保留。在本版编写过程中我们重申:本书是提供给全国各级医院内科医师作为帮助提高其内科临床实践和理论水平之用的参考书;本书也适于内科领域的三级学科各级专科医师诊治非本专科的内科疾病时的参考,优化其处理各种内科综合情况的能力。《实用内科学》的特色是实用,即“拿来即可用”,书中对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都作具体介绍,病种尽量做到齐全并能够查到。本书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及时予以反映,但主要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而不从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深入的论述。
本版对大部分章节进行了修改。在基础部分增加了“表观遗传学”的内容。在疾病分类上尽量采用最新的公认的分类方法,如2008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新分类已在书中进行了介绍。本版编写过程中,在各章节内都反映出“循证医学”的理念,写入国内外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获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版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使新的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本书中得到及时反映。
第13版《实用内科学》的出版,得到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儿科医院及肿瘤医院的支持,也获得海外校友的积极参与。此外,每个专科都有些年轻医师协助处理文字及电子版工作,特别是华山医院血液科黄波医师担任了电子版的汇总工作,在此一并致谢。长期以来,承蒙读者的厚爱,使本书得以不断完善,由于字数600余万,作者又多达300余人,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望读者一如既往,给予我们更多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