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09月至1986年07月在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医学学士,毕业后历任蚌埠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助教、讲师,(其间:1992年09月至1995年01月在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7年10月任蚌埠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副教授。
2002年10月任蚌埠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年12月任致公党蚌埠市委主委。
2004年10月任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2004年11月任蚌埠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
2005年09月任致公党蚌埠市委主委、蚌埠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2006年4月任致公党安徽省委常委。
2008年01月任蚌埠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蚌埠市委主委。
2015年08月任蚌埠医学院院长,致公党蚌埠市委主委。
2017年04月任蚌埠医学院院长,致公党安徽省委副主委,致公党蚌埠市委主委。
2018年01月任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院长,致公党安徽省委副主委,致公党蚌埠市委主委,蚌埠市政协副主席。
2018年03月任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院长,致公党安徽省委副主委,致公党蚌埠市委主委,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2018年11月至2022年06月任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1]
2022年06月任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中国致公党安徽省委主任委员。[2]
2023年01月,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3]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八届青联常委,安徽省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十一届蚌埠市政协常委,第十四届蚌埠市委员会委员(2021.01辞去),中国致公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政协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
2018年1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蚌埠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陶仪声当选为安徽省蚌埠市政协副主席。[4]
2018年1月,政协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陶仪声任政协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5]
2018年11月23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人事任免案,任命:陶仪声为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6]
2021年1月10日,政协第十四届蚌埠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同意陶仪声辞去政协第十四届蚌埠市委员会委员职务。[7]
2022年6月12日,中国致公党安徽省第七次代表大会,陶仪声当选主任委员。[2]
2023年1月16日,政协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陶仪声当选副主席。[3]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审专家;安徽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专家;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安徽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蚌埠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蚌埠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在21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承担病理学、肿瘤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外科病理诊断学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潜心教学研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多年来教学效果优秀,得到师生及同行的一致认可。教书育人,寓育于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被评为蚌埠医学院优秀教师。 目前主持6项科研课题,一项973前期项目合作项目,一项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项目,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各一阁项目,参加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排名第二,分课题主持)。发表文章36篇,其中国家级重点期刊8篇,国家级期刊6篇。两项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级成果证书,两篇论文被评为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一项成果获蚌埠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2020年9月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8]
2020年12月,荣获“致公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