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含义
巴厝开基宋代,最初这里只有几户
鲍姓人家徙居于此,他们所居住的房屋人们称之为“鲍厝”。此后,陆续从马坪、西坑、马山、湖头等处迁入不少的 林姓到此定居。经若干代的繁衍,林姓则占多数。杂居在永和庄宅的鲍姓住民之中的几户林姓要求到巴厝来居住,而巴厝原来那几户的鲍姓也有意到庄宅住。后经两族协商,让其对调,这样巴厝就成了清一色的林姓,而“鲍厝”这词也因称习惯自然而然演化为村名了。因“鲍”字笔划较繁,后来就简为谐音“巴”字。
历史沿革
明,清属十二都,民国33年(1944年)属 康乐乡马坪保;建国后,1956年属 东石村马评乡;1961年划属永和公社巴厝大队;1984年改 永和镇巴厝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位于福建省泉州 晋江市永和镇政府驻地4公里,
草洪塘水库东侧, 英林至永和公路经此。
村落与人口
辖八厝、 柯西、小坑园3个自然村。村委会设巴厝。有1080户,4180人,村落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1287亩、(水田170亩,农地1117亩)。农作物有甘薯、花生、甘蔗。矿产有花岗岩,村有石材厂、石料厂、 服装厂。有小学。[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