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甫

中文名 杜昌甫
逝世日期 1934年11月10日
出生地 安徽省金寨县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27年冬,在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大别山黄麻地区举行了武装起义。

1929年5月6日,中共党组织在丁家埠、南溪等地领导和发动了立夏节起义,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杜昌甫的家乡——桐岗冲也成立了党支部,杜昌甫任组织委员。11月6日,在商南党组织的领导下,杜昌甫带领乡亲在彭氏祠举行暴动,成立了六乡农民协会和六乡赤卫队,杜昌甫任乡苏维埃政府常委。

1932年冬,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西征,地方反动势力勾结国民党军队向苏区大举进攻,到处烧山“清剿”,屠杀人民。

1933年2月,六乡游击队在曹家湾改编为赤卫团,杜昌甫任团长。3月,在中共赤南县委领导下,赤卫团及各乡赤卫队部分战士,在熊家河成立了二路游击师,杜昌甫任副师长。

1934年11月10日,杜昌甫在张国焘“左”倾肃反路线的催残下,被指控为“改组派”含愤离世。[1]

人物经历

1932年冬,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西征,地方反动势力勾结国民党军队向苏区大举进攻,到处烧山“清剿”,屠杀人民。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杜昌甫带领游击队和部分苏维埃干部转战山林,牵制和打击敌人。敌人对杜昌甫既恨又怕,便抓走了他的妻子冯长茹和年仅13岁的儿子杜志强,妄图以夫妻、父子之情软化杜昌甫。敌人在对冯长茹和杜志强进行严刑拷打、哄骗利诱一无所得后,公开扬言:“只要杜昌甫不再干共产党,就放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同时假惺惺地放了冯长茹,以此表示“诚意”。杜昌甫毫不动摇,慷慨地说:“我要干一辈子共产党,决不中途而废。妻子儿子就是死了,是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

敌人的阴谋破产后,又使出更毒辣的手段。一天,敌人得知杜昌甫率领游击队在大游寨活动,清旱便派民团和国民党十一路军一部,偷偷包围上去。同时命令团丁押着他的儿子杜志强,一边走,一边喊:“杜昌甫,快出来吧,再不出来,你的儿子就没命了!”游击队员个个怒火冲天,一致要求下山拼杀,救出小志强。杜昌甫耐心地劝阻大家说:“敌人就是想利用我们一时感情冲动,盲目下山,好一网打尽。如果我们下去,正中好计。我们无论如何要冷静啊!”最后,敌人气急败坏地割下杜志强的耳朵,并一枪将他射倒在雪地里。

1932年年底一天夜里,杜昌甫召集杜立保、鲍长森等党员以及部分老游击队员在山上秘密开会。会上,杜昌甫严肃地说:“当前的形势很严重,我们共产党员决不能倒下去,要想办法扩充游击队,继续战斗!”他们连夜串联了十几个农民协会会员,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游击队。他们钻山沟,宿老林,翻山越岭,声东击西,经常采取夜间突袭和白天埋伏的协法,机动灵活地打击地主民团和小股国民党匪军,先后取得了攻打羊毛岭民团的胜利,活捉了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民团头子陈春梓及其父、恶霸地主陈少庭,成功地进行了夜袭张家湾,火烧熊家寨,伏击乌牛石,奔袭武庙集等大小十几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发展了革命队伍。[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