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区

琅琊区

中文名 琅琊
车牌代码 皖M
外文名 Langya
火车站 滁州北站
下辖地区 10个区直管社区和省级琅琊经济开发区
机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区长 王政
著名景点 琅琊山风景区、醉翁亭、丰乐亭、西涧湖、清流河等
地区生产总值 241.2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50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朝代/国家 建置名称 建置时间 隶属
西周 棠邑 不详 吴国、越国
东周 棠邑、椒邑 前474年、前356年 越国、楚国
椒邑、东城县 前223年
西汉 全椒县/建阳县 前206年,前173年,前122年 九江国九江郡、淮南国九江郡、扬州九江郡
全椒县/建阳县/武城县 9年 扬州延平郡
东汉 全椒县 51年,79年 扬州九江郡
魏国 全椒县 220年 扬州淮南郡
吴国 屯田都尉 不详 扬州丹阳郡
西晋 全椒县 265年,289年 扬州淮南郡
东晋 南谯郡、顿丘郡 413年 徐州
顿丘县 467年,473年 北徐州新昌郡
顿丘县 479年 北徐州新昌郡
顿丘县 502年,536年 北徐州新昌郡、南谯州永阳郡
东魏 顿丘县 549年 谯州新昌郡
北齐 顿丘县 550年 南谯州新昌郡
顿丘县 573年 南谯州新昌郡
北周 顿丘县 579年 南谯州新昌郡
新昌县、清流县 581年,583年,605年 滁州、扬州、江都郡
清流县 620年,627年,742年,758年 扬州、淮南道滁州、淮南道永阳郡、淮南节度使滁州
吴国 清流县 907年,919年,927年 淮南节镇滁州、清淮军滁州
南唐 清流县 937年,943年 清淮军滁州
后周 清流县 957年 滁州
北宋 清流县 960年,997年,1072年 淮南道滁州、淮南路滁州、淮南东路滁州、扬州路滁州
南宋 清流县 1127年 淮南东路滁州
清流县 1275年,1352年,1367年 江淮行省滁州、江淮行省滁州路、江浙行省扬州路滁州、河南江北行省扬州路滁州、江南行省滁州
清流县、滁州 1368年,1382年 江南行省滁州、中书省扬州府、南直隶滁州
南明 滁州 1644年 南直隶
滁州 1645年,1663年,1667年,1682年,1734年,1865年,1908年 江南省、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江南省安池太道、安徽省、安徽省江安十府储粮道、安徽省庐凤道、安徽省庐凤颍道、安徽省安庐滁和道、安徽省皖北道
太平天国 滁州 1853年 安徽省
中华民国 滁县 1912年 安徽省、安徽省淮泗道、安徽省皖北行署、安徽省第四区、安徽省第五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滁县、滁全县、滁州市、琅琊区 1949年,1952年,1959年、1961年,1982年,1993年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安徽省滁县专区、安徽省滁县地区、安徽省滁州市

行政区划

朝代/国家 建置名称 建置时间 隶属
西周 棠邑 不详 吴国、越国
东周 棠邑、椒邑 前474年、前356年 越国、楚国
椒邑、东城县 前223年
西汉 全椒县/建阳县 前206年,前173年,前122年 九江国九江郡、淮南国九江郡、扬州九江郡
全椒县/建阳县/武城县 9年 扬州延平郡
东汉 全椒县 51年,79年 扬州九江郡
魏国 全椒县 220年 扬州淮南郡
吴国 屯田都尉 不详 扬州丹阳郡
西晋 全椒县 265年,289年 扬州淮南郡
东晋 南谯郡、顿丘郡 413年 徐州
顿丘县 467年,473年 北徐州新昌郡
顿丘县 479年 北徐州新昌郡
顿丘县 502年,536年 北徐州新昌郡、南谯州永阳郡
东魏 顿丘县 549年 谯州新昌郡
北齐 顿丘县 550年 南谯州新昌郡
顿丘县 573年 南谯州新昌郡
北周 顿丘县 579年 南谯州新昌郡
新昌县、清流县 581年,583年,605年 滁州、扬州、江都郡
清流县 620年,627年,742年,758年 扬州、淮南道滁州、淮南道永阳郡、淮南节度使滁州
吴国 清流县 907年,919年,927年 淮南节镇滁州、清淮军滁州
南唐 清流县 937年,943年 清淮军滁州
后周 清流县 957年 滁州
北宋 清流县 960年,997年,1072年 淮南道滁州、淮南路滁州、淮南东路滁州、扬州路滁州
南宋 清流县 1127年 淮南东路滁州
清流县 1275年,1352年,1367年 江淮行省滁州、江淮行省滁州路、江浙行省扬州路滁州、河南江北行省扬州路滁州、江南行省滁州
清流县、滁州 1368年,1382年 江南行省滁州、中书省扬州府、南直隶滁州
南明 滁州 1644年 南直隶
滁州 1645年,1663年,1667年,1682年,1734年,1865年,1908年 江南省、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江南省安池太道、安徽省、安徽省江安十府储粮道、安徽省庐凤道、安徽省庐凤颍道、安徽省安庐滁和道、安徽省皖北道
太平天国 滁州 1853年 安徽省
中华民国 滁县 1912年 安徽省、安徽省淮泗道、安徽省皖北行署、安徽省第四区、安徽省第五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滁县、滁全县、滁州市、琅琊区 1949年,1952年,1959年、1961年,1982年,1993年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安徽省滁县专区、安徽省滁县地区、安徽省滁州市

地理环境

1992年12月县级滁州市改为地级滁州市,同时以滁州城关镇、琅琊乡、滁东乡合并设琅琊区。

美好新琅琊美好新琅琊(11)2013年9月25日,琅琊区撤销的6个街道所辖26个社区整合为10个社区。分别是:原卫民路、遵阳街2个社区合并组成东门社区;原高巷、龙池、南桥、丰乐4个社区合并组成南门社区;原文德桥、四牌楼、鼓楼街3个社区合并组成西门社区;原东后街、胜利2个社区合并组成北门社区;原花园街、四合路、建设路3个社区合并组成琅琊社区;原沿渠、凤凰西路2个社区合并组成凤凰社区;原三里亭、古道2个社区合并组成古道社区;原白云巷、凤阳路、紫薇东村3个社区合并组成白云社区;原紫薇西村、凤凰湖、三岔路3个社区合并组成清流社区;原创业北路、来安路2社区合并组成创业社区。

截至2013年9月,琅琊区辖10个区直管社区和省级琅琊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为东门社区、南门社区、西门社区、北门社区、琅琊社区、凤凰社区、古道社区、白云社区、清流社区、创业社区、琅琊经济技术开发区。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琅琊区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境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西部。东南距江苏省南京市约50公里,西距省会合肥市约100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03′、东经118°03′,面积180.79平方公里。

气候状况

琅琊区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及江淮丘陵地带,属于低山丘陵岩溶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沿北东50°—60°方向展布,山坡坡度平缓,沟谷发育,最大切割深度约百米,山峰海拔多在200—300米之间,最高峰为花山,海拔331米。山体溶岩地貌普遍岩溶化,由于差异溶蚀作用,形成不同程度、不同裸露形态的岩溶沟槽、石芽、小型岩溶洼地,及隐蔽的岩溶洞、岩溶漏斗、溶隙溶孔等20余处。

自然资源

琅琊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矿产资源

农业资源

琅琊琅琊(2)截至2013年,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50多种。除铜矿外,还有石英岩、芒硝、石膏、玄武岩、石油、绢云母、膨润土、白云岩等矿产。

能源资源

琅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除了盛产水稻、小麦、油料外,绿化草皮、花卉、苗木、蔺草、无公害蔬菜是琅琊区的主导农副产品。

交通运输

供电:用电来自华东电网,电力供应充足。安徽属于资源输出省,两淮煤田建有坑口电站,本市也建有火力电站一座。投资24亿元的国家重点项目,用于调峰的60万千瓦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也已经竣工。

供气: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在滁州设有门站,截至2013年底,市区已经使用天然气。天然气供应压力为4千克每平方厘米,热值为8600千卡每立方米。

供热:滁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已铺设至市区及工业园区。

人口

京沪铁路贯穿全境并设有滁州北站,铁路距南京仅46公里;宁洛高速公路、滁马高速公路、104国道(京福)、311和312等省道均贯穿境内,公路距南京54公里、上海360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滁州港内河航运直通长江,是滁州市中心港区,通江达海,清流河码头位于城区。并拥有滁州汽车中心站,可通往省内外各地。

政治

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8.11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常住人口26.9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2021年城镇化率96.66%,比上年提高0.61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343人,人口出生率为5.42‰,比上年下降1.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18人,死亡率为4.11‰,比上年上升0.0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1‰,比上年下降1.68个千分点。[6]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焦艳[8]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李爱国[7]
副主任 曹红宇(女)、汪贻奎、潘家骥、胡仕明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王政[7]
副区长 程晨(女)、王光之、戈锐、谭仁玲(女)、朱全文、陆晓笛、蒲东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施发兵[7]
副主席 何玉忠、赵洪江、丁晓丽(女)、李继斌、桂林

综述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焦艳[8]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李爱国[7]
副主任 曹红宇(女)、汪贻奎、潘家骥、胡仕明

第二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王政[7]
副区长 程晨(女)、王光之、戈锐、谭仁玲(女)、朱全文、陆晓笛、蒲东诚

第三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施发兵[7]
副主席 何玉忠、赵洪江、丁晓丽(女)、李继斌、桂林

社会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五位,位次较上年同期前移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亿元,同比增长5.9%,居全市第八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5.4%,居全市第七位;第三产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2.8%,居全市第二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7:41.5:56.8,其中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493元,比上年增加9957元。[6]

教育事业

202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796公顷,比上年增加108公顷,同比增长1.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60公顷,同比增长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48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1009公顷,同比增长10%。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1324吨,比上年增产0.4%。经济作物产量平稳增长,其中,全年蔬菜产量32130吨,比上年增产13.4%;水果产量4235吨,比上年增产17.4%;油料产量637吨,比上年增产2.1%;棉花产量1.76吨,比上年减产60.9%。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2376吨,同比增长11.2%;禽蛋产量798吨,同比下降5.9%;水产品产量3515吨,同比增长0.6%。[6]

2020年2月26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琅琊区滁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卫生事业

琅琊区经济发达,商业繁盛,自古为皖东商贸中心地区,现已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化工、包装、粮油食品、建材、机械、电子、汽车制造、家电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其中:汽车、家电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的比重超过40%,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机电、建材、轻纺、化工、电子产业已具备扩张基础,工业门类已达40多个,美国、德国、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南京、江苏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琅琊并不断壮大。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幅比全市低2.6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五位。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9%,其他类型企业下降3.7%。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23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目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7.7%,增加值增长21.2%;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9家,较上年增加1家,全年产值增长3.1%;全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共22家,实现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2%。

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7%,单位GDP能耗为0.177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5%。

2021年末,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8家,企业个数增长17.2%;期末从业人员13557人,下降0.5%;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5亿元,同比增长25.2%。[6]

文化事业

商贸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66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85.9亿元,增长35%。按经营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5亿元,同比增长2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61亿元,同比增长31.1%。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10%,商品零售154.77亿元,同比增长23.4%。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1%。其中,城镇项目投资下降51.3%;房地产投资增长93.5%。分产业看:一产投资增长126%,二产投资增长18.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2%;三产投资增长20.1%。

2021年,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76.5亿元,同比增长93.5%;房屋施工面积461.9万平方米,增长62.4%;其中,新开工面积117万平方米,增长298.7%;房屋竣工面积57.8万平方米,增长226.2%;商品房销售面积22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7.1%;商品房销售额103.1亿元,同比增长115.4%。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1年,全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108.1万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额13368.2万美元,同比增长24.7%;进口额2739.8万美元,同比增长53.2%。当年实际利用外资2345万美元,同比下降39.3%。

2021年末,全区有旅行社25家、分社7家,市级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2家,星级旅游饭店2家,3A级景区1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个;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23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3.2亿元。

财政

2021年,全区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76684万元(不包含上划省收入),同比增长14.4%。其中,上划中央收入63035万元,同比增长2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649万元,同比增长10%。

2021年,全区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71224万元,同比下降3.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48万元,同比下降5%;教育支出60751万元,与去年持平;科学技术支出7164万元,同比增长1.5%;节能环保支出155万元,同比下降9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395万元,同比增长6.4%;卫生健康支出9713万元,同比下降19.5%。[6]

民生保障

风景名胜

琅琊区以火炬计划为先导,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在火炬项目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下,琅琊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滁州市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高效节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成为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科普示范城区,申报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单位。

地方名人

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58所,当年招生9750人,在校学生43635人,毕业学生9638人。在各类学校中,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5802人,其中,高中1所,在校学生681人,初中3所,在校学生5121人;12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155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1762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24212人;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10307人。全区共有教职工2979人,其中,专任教师232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9.99%和108.94%。[6]

高等院校 重点中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滁州中学 滁州市第四中学 滁州二职高
滁州学院 滁州二中 滁州市第六中学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滁州市实验中学 滁州市第八中学
滁州市第五中学 滁州市第九中学
滁州市第三中学 滁州一职高

荣誉

高等院校 重点中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滁州中学 滁州市第四中学 滁州二职高
滁州学院 滁州二中 滁州市第六中学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滁州市实验中学 滁州市第八中学
滁州市第五中学 滁州市第九中学
滁州市第三中学 滁州一职高

词条图册

2021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43个,其中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床位2178张,其中医院2026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2张;卫生机构人员36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84人;执业(助理)医师1102人,注册护士1732人。[6]

三级甲等医院 二级甲等医院 二级乙等医院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滁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滁州市中医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