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山镇

下架山镇

中文名 下架山镇
外文名 XiajiashanTown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1个社区、32个行政村
行政区类别
著名景点 南婆城
电话区号 (+86)0663
行政区划代码 445281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49至1956年,先后属普宁县横溪区、占陇区、第六区。

1994年5月,镇迁新南湖下架山大道西侧办公。

1961年,建下架山公社。

1973年,重建下架山公社。

1984年,改区。

1986年,设镇。

下架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下架山镇共辖1个社区、32个行政村。[1]镇人民政府驻:新南湖村下架山大道西侧。

下架山镇区划详情
下架山社区 碗仔村 横溪村 和寮村 汤坑村 老堆丙村 高明村
上西埔村 下西埔村 百吉岭村 古山村 蛟池村 新光村 双丰村
新南湖村 老南湖村 西山村 长沟围村 倪厝乡村 白沙溪村 南城村
陂新村 陂老村 多年村 虎岗山村 中央埔村 涂坑村 长坛村
咸寮村 水供塘村 石盘村 安溪村 葵岭村 / /

地理环境

下架山镇区划详情
下架山社区 碗仔村 横溪村 和寮村 汤坑村 老堆丙村 高明村
上西埔村 下西埔村 百吉岭村 古山村 蛟池村 新光村 双丰村
新南湖村 老南湖村 西山村 长沟围村 倪厝乡村 白沙溪村 南城村
陂新村 陂老村 多年村 虎岗山村 中央埔村 涂坑村 长坛村
咸寮村 水供塘村 石盘村 安溪村 葵岭村 / /

位置境域

气候

下架山镇位于普宁市东南部,距流沙东南9.3千米处,东毗汕头市潮阳区陈店镇,南邻惠来县隆江镇。全镇总面积82平方千米。

人口

下架山镇境内年均气温12℃,年均降水量2165. 8毫米。

经济

1993年,下架山镇总人口65363人。其中农业人口63781人,占总人口的 97.58%;非农业人口1582人,占总人口的2.42%。

2017年末,下架山镇常住人口98800人。

2018年末,下架山镇户籍人口111606人。

历史文化

2017年,下架山镇工业企业个数共11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6家。

2018年,下架山镇工业企业个数共11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6家。

地名由来

民俗文化

镇因驻地名,地处小丘,与3千米外之笔架山相比为低,故名下架山。

广东汉乐

下架山镇潮汕民间舞蹈的英歌舞活动遍及各村。汤坑古文化遗址已3000多年历史。盐岭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石刻标语10条,属省级文物。

潮汕英歌舞

风景名胜

广东汉乐也称“外江乐”、“中州古调”、“国乐”、“儒家音乐”等,是中州音乐和潮汕民间音乐经过长期的结合,在原中州音乐的二黄、西皮、大板等板式的基础上,吸收潮乐、庙堂音乐、昆曲、椰子曲的优点,形成独特且具有地方色彩的一种民间音乐。现主要流行于普宁市故城洪阳和周边乡镇,其影响遍及潮汕地区的揭阳、潮州、汕头以及客家地区的梅县、兴宁、大埔等地。

普宁广东汉乐普宁广东汉乐(1)广东汉乐的“音律”保留了中国古代民间的雅乐音阶,特点为“七律制”音阶,有很大的游移性,其中“4”(fa)、“7”(xi)两音最为突出,游移性最强。广东汉乐可分为“儒乐”、“中军班”、“外江弦”三大类。儒乐为过去文人雅士所偏好的一种室内音乐,以丝弦乐器为主的演奏,主要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中军班又称八音,包含戏曲吹唱(皮黄戏、小调戏)、大调吹奏、小调吹奏、祭礼音乐、喜庆音乐等,以唢呐主奏乐器,奏曲牌音乐,配以大鼓、苏锣、大小钹、碗锣、铜金、小锣、马锣(八音用)等打击乐器。外江弦是潮汕人针对“儒家乐”而起的独特称谓,指该音乐形式是从长江以外地区进入潮汕,以示与潮州音乐的区别,演奏时以头弦领奏,扬琴为定音,配以椰弦、二胡、笛子、洞箫、三弦、琵琶、古筝等。[2]

著名人物

  • 南婆城

南婆城南婆城(1)南婆城是下架山镇境内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南山北麓竹竿山锣鼓石东北侧、县城流沙东南6千米处。据传,南宋末年,詹、吕、薛三姓从福建迁于此创村。明、清年间王、孔诸姓从潮阳及本县等地迁入。祥兴一年(1278)宋帝昺战败南逃,于此建“南方新城”,称“南城”,分顶城、下城、东门、西门、一马路巷、二马路巷、围内等。后因宋帝昺卧地“沉蚀”而改称“南婆城”。是原国家广电部秘书长孔迈(名东平、号祥哲,孔子75代孙)和现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孔泉的故里。清乾隆年间,南城百姓于练江之滨、村西侧的“浮水莲花”地建“大圣古庙”,祭祀“齐天大圣”,当地群众习惯称“大圣古庙”为“南婆城佛祖庙”,该庙香火旺盛,显誉潮、普、惠三县。

词条图册

周日方,男,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生,广东省普宁市下架山镇葵岭村人,1993年至2000年2月,任汕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3]

张中畊,男,清光绪33年(1907年9月)生,广东省普宁市下架山镇葵岭村人,生前任广东省工商联合会理事、广州市归国华侨联谊会顾问、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六届和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暨南大学校董、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顾问和永远名誉会长。1990~1992年共捐资870万港元于家乡兴办教育事业,与香港同仁张元利等兴建下架山中学,独资捐建葵岭耕丰小学。普宁市人民政府授予“铁山兰花奖”勋章,揭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玉质钥匙”。2003年7月在香港逝世。[4]

倪少杰,男,民国十三年(1924年)生于香港,广东省普宁市下架山镇人,香港企业家。1948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工程管理系,1949年赴英留学,毕业后返港。在堂兄的织染厂担任主任、厂长,后任日丰公司主席、中国厂商联合会副会长、立法局议员。1993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第二批港事顾问。虽长住香港,仍很关心祖籍家乡的文教卫生事业建设。80年代初期,普宁华侨中学复校后,他荣任普宁华侨中学第二届董事会名誉副董事长。1986年普宁华侨医院筹建会成立,他任该会顾问,积极提供建议意见,促进普宁华侨医院筹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