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上海教育
出版地:上海市
开本:16开
ISSN:1006-2068
CN:31-1676/G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上海教育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上海教育杂志社于1957年1月由上海市教育局创办,创刊时,主要刊物为《上海教育》。当时旨在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播各类教育信息,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师范院校的师生和一切关心教育的人士服务。
1958年、1960年、1966年,因社科类杂志整顿和“文化大革命”,《上海教育》曾三次停刊。1978年《上海教育》复刊。1984年,《上海教育》分小学、中学、成人教育版出版,1992年创办《上海托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教育》作为市教育局主办的融时代性、理论性、创新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机关刊物,面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重点宣传上海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新经验、新信息和新举措。1997年12月,上海教育杂志社更名为上海教育报刊社。
2001年1月,上海教育报刊社与其他教育报刊社合并组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10月,在市教育党委、市教委的直接指导下,《上海教育》进行新一轮改版,成为全国第一本教育新闻类杂志。新版《上海教育》为半月刊,全彩印刷,版式新颖,信息量大,贴近读者,时代感强,在同类期刊中独树一帜,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教育界同行的好评。
上海教育杂志社是宣传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创刊以来,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进行教育整体改革,贯彻新课程教改方案,全方位加强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教育》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曾先后推出创造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一系列成功的教改经验,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理念,被外界誉为“出思想”的杂志。
《上海教育》重视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教改实践。1994年,上海教育报刊社约请了于漪、方仁工等近10名特级教师和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学者编写了“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专刊”,对全市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时任市委副书记陈至立为专刊撰文:《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
上海教育杂志社十分重视对新世纪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曾多次主办或联合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如上海教育报刊社与上海市新基础研究所共同举办“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全国研讨会”,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以及在两者结合意义上,探索与构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观念和学校教育的新模式。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实验学校在全国已发展到200多所。又如,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与中国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联合主办“21世纪中国教育论坛”,围绕“网络时代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制度的创新”等三个主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此外,《上海教育》还主办了“培养人文精神与‘以德育人’研讨会”“上海市中小学青年校长论坛”在全市、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和全国各大媒体都作了采访报道。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上海教育》多次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上海托幼》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社评 阅评 视窗 双周 关注 头条 报道 评论 校园心理坊 德育视野 局长峰会 百家视野 文化 师者
幽默精神:儿童文学创作的本质追求 曾庆江 重读伏尔泰《老实人或乐观主义》 和灿欣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解读 杨宪平 交互文化视角下林语堂翻译策略研究 马曼 许渊冲“三美论”关照下金陵判词的翻译 王雅青 孟子眼中的梁襄王 陈艳玲 论娜拉出走的原因 黄艳妮 浅谈钱谦益墓志铭的优缺点 祁秋艳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与海明威 李兴春 小说《紫色》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色彩 王佩 《傲慢与偏见》中曼丽人物形象浅析 梅媛 读《黄生借书说》有感 张立 试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情结 王国年 林语堂哲学思想在西方的文本旅行 闫祥玉 信息技术下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 谢琳 转型期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李杰 关于高等院校开设《戏曲鉴赏》课程的调查研究 杨三峡 《汉语大词典》礼俗名物词若干条目补正 秦洁 浅论新时期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策略 陈林 论树洞传播的匿名效应 吕思思 价值观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影响 焦慧娟,王永祥 “癸丑报灾”浅析 解岩 新兴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梁丽波 关于基层共青团工作方面的思考 宋莉莉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科学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陈汉湘 体育意识培养的哲学解析 王宝军 河南传统戏曲“怀梆”的保护与传承 袁媛 从群众性雷锋精神学习活动看当前道德建设 宋明,何远祯 谈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 吴宇 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万玉荣 汉语词汇中超常搭配现象的合理性分析 姜静 浅谈中德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许多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黄蕾,杨艳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侯书华 中国高校校训英译的问题与对策 彭朝忠,严俊 对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田和军 浅谈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王玲玫 中职商务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潘婷 从林书豪现象看构词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郭静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杨海霞,陈静 从词汇提取看对词汇教学的启发 曹慧玲 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姜丽莉
1 继续大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刊评论员; 1 2 创造教育新空间,引领学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夏惠贤; 4-5 3 双周 6-7 4 为了每个市民的终身发展 专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袁雯 赵锋; 8-11 5 高位均衡的新教师队伍是这样炼成的 上海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报告 姜新杰; 12-21 6 导师把我领进“后茶馆”的课堂 王雪怡; 22 7 在徐教院附中接受团队带教的体会 施一弘; 22 8 指导见习教师应循序渐进 胡梁; 23 9 环境,让老师和孩子一起快乐 缪峻; 23 10 生涯教育进行时 徐倩; 24-28 11 上海交大附中:以生涯发展指导引领学生成长 徐倩; 29 12 上理工附中:职业巡礼助学生触碰未来 姜新杰; 30-31 13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高校 严军;王娜; 32-33 14 对高中阶段学生生涯发展的思考 钱静峰; 34 15 职业启蒙不仅仅为了启蒙职业 项秉健; 35 16 高中开设国际课程出新规 官芹芳; 36 17 从思想的盛宴到行动的品鉴 上海“双名工程”李希贵培养基地研修侧记 赵锋; 37-41 18 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 第二届“白玉兰”教学论坛综述 徐晶晶; 42-44 19 尊重学生自主权利的现代视野 严泉; 45 20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赵小雅; 45 21 基地附中:朝着好学校蜕变 潘晨聪; 46-49 22 打造智慧城市的人生加油站 华东师大首设开放教育学院 陈韬; 50-51 23 永远的功绩 张伟江; 52-57 24 想起了“好男儿志在四方” 陈亦冰; 58 25 学校热捧状元可以休矣 徐敏; 59 26 规范国际班办学,要有改革新思路 熊丙奇; 60 27 美好的童年应该拥有多彩的梦想 杨江丁; 61 28 何嗣焜:由职业校长而践行现代大学制度 俞可; 62-63 29 怎样才能培养健全的人 储朝晖; 64-67 30 传统教研活动模式:局限、转型与突破 杨庆余; 68-69 31 “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 高尚德; 70-71 32 小学低年级等第制评价重在科学操作 王俊山; 72 33 等第制与百分制孰优孰劣 孙纳新; 73 34 发挥小班优势,实现发展性评价 金羿;韩瑾; 74 35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业评价的几点做法 单方; 75 36 探索“授之以渔”的幼儿园新教师培养机制 忻晴; 76-77 37 《变形记》与《促织》的比较阅读 陈佳;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