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 仓廪实而知 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速,广大 人民群众学习 礼仪、掌握礼仪、运用礼仪的积极性日益高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则又促使这一状况持续升温。
荀子说过:“礼者,养也。” 《礼记》则道:“以礼节之。”由此可知,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运用礼仪既可以提升个人品位与素养,又可以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与交往应酬。在这一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在我国的广泛普及,必将有助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1998年以来,我曾陆续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多本系列礼仪教材。根据出版社反馈的消息,这些书均多次重印,受到欢迎,有的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畅销书。但也有读者建议,它们应该更通俗一些,应该出版普及本。
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自如。
如何应对 政务交往,令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何熟悉与掌握 礼仪规范,在政务活动中展现您的风度与魅力?如何在政务场合 恪尽职守,更好地 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服务?
金正昆,浙江 东阳市人,生于1959年11月6日。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
46岁的金正昆现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他口才好,被封为人大“四大名嘴”之一。“金正昆谈 现代礼仪”的节目在央视和全国10多家 地方电视台热播了一轮又一轮。
第一章 修饰 礼仪
着装礼仪
妆饰礼仪
仪容礼仪
举止礼仪
交谈礼仪
第二章 行政礼仪
办公礼仪
会议礼仪
谈判礼仪
调研礼仪
信访礼仪
参观礼仪
慰问礼仪
汇报礼仪
公交礼仪
条据礼仪
电话礼仪
函电礼仪
第三章 外事礼仪
国际礼仪
外交礼仪
习俗礼仪
宗教礼仪
翻译礼仪
国旗礼仪
国徽礼仪
国歌礼仪
国花礼仪
附录一 护照签证
附录二 出入国境
第四章 接待礼仪
第五章 公交礼仪
后记
《政务礼仪》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感到很欣慰。关于此书,我前前后后准备了十年。在这期间也有不少出版社来约稿,但我总觉得准备还不够充分,故而迟迟没有动笔。所谓“十年磨一剑”,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对读者朋友们说:“好好读完这本书吧!它会对你有用的。”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是言由心生,都是我对政务礼仪的真实理解。书中提到的每一种情景,都来源于实实在在的工作。如果你是一位公务人员,那么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话题都是与你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如果你不是公务人员,那么书中的很多内容对你也是有用的,因为中国很多行业的礼仪规范都是以政务礼仪作为参照的。
礼仪最重要的践行理念就是把自己对别人的尊重用使别人感到最舒服的方式表达出来。礼仪要“发乎内而形于外”,就是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表现礼仪,而不必刻意地去追求细枝末节。有些朋友认为讲究礼仪会使人变得刻板,并与人产生距离感。其实,真正的礼仪从来都是讲究以人为本和顺乎人情的。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我们可能看不到礼仪的影子,因为他们已经把礼仪升华至“大象无形”的境界了。
总体来说,礼仪有三种境界,最起码的要求是真诚,其次才是准确,最高境界则是自然而然。我们只要从基本的礼仪知识开始学习和积累,并不断地内外兼修,时刻抱着律己敬人的心态不断进步,相信都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鲁培新先生、人民大会堂王明辉先生、济南市政府唐忠先生以及龙口港集团有限公司刘日辉先生都对我有过极大的帮助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另外,我还要向本书在约稿和编审过程中对我提供过帮助的赵俊仙女士、尹磊先生、宁德伟先生以及陈平先生表示感谢!
杨金波
2012年5月18日
于清华大学清华园
杨金波老师的《政务礼仪》一书具有三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二是务实性强,三是可读性强。全书通篇贯穿两个字——“实用”。从实际出发,又落到实处。书中针对当前从事礼仪工作的公务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排座位次序、左为上、右为尊等难点问题,做了详细、清楚的阐述。有些内容还设置了情景,使人感到身在其中,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相信各级公务人员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收获良多。
——原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 鲁培新
能为杨金波先生的书作序,我感到很荣幸。
我和杨金波先生相识不长,此次应他的请求,为这本书写序,才知道他原是上海交通大学读工学的高才生。从读工学转到研究礼仪,这是学术科目的大跨越。然而,他在礼仪研究和实践上的建树却甚为显著,这是很值得庆贺的。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文明礼仪建设愈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公务人员是全社会文明礼仪建设的骨干力量。公务人员的形象,代表着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形象。我曾在外交部工作近四十年,其间在礼宾司工作二十余年,几代中央领导人对国家公务人员礼仪方面的严格要求,我是深有体会的。可以说,礼仪是中国公务人员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是国家的门面。
我读了《政务礼仪》一书,对其有以下几点印象。一是针对性强。该书内容涵盖了公务人员文明礼仪建设的各个方面,把一个公务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应知、应会的礼仪作了详细的介绍。二是务实性强。该书通篇贯穿了两个字——实用,从实际出发,又落到实处。书中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针对当前许多公务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座次排序、左为上、右为尊等难点问题,作了详细、清楚的阐述。有些内容还设置了情境,使人感到身在其中,便于理解,容易操作。三是可读性强。该书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文字朴实流畅,不是说教式,而是诱导式,使人读起来有如在看一部精彩的小说,易产生兴趣,不致感到枯燥无味。总之,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我真诚地向各级公务人员推荐,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另外,我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期间,主要负责中央领导人外事活动中的礼宾事务,很少对政务礼仪进行研究。此次写序,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此谨向作者表示谢意!
鲁培新
曾任: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
本书具有三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二是务实性强,三是可读性强。全书通篇贯穿两个字——“实用”。从实际出发,又落到实处。书中针对当前从事礼仪工作的公务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排座位次序、左为上、右为尊等难点问题,做了详细、清楚的阐述。有些内容还设置了情景,使人感到身在其中,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相信各级公务人员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收获良多。
——原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 鲁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