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华

胡国华

中文名 胡国华
出生地 如东县
目录导航

生平

不忘初心只因航天梦

胡国华,如东县双甸镇人。1966年,23岁的胡国华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工作。1970年,他带着原研究课题,转入七机部(后为航天部)二院207研究所,从事光学研究。他所在的激光组,是我国最早开展现代物理光学研究的单位,起步并不晚,但因科研设备原理新、要求高、产量少,需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胡国华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不平静,于是从1978年开始,他就决心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一套价廉、通用、系统的现代化光学实验装置。

然而,设计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他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没有助手、没有经费、没有厂房,连放置一台新试制的实验仪器的实验室也没有。后来,邓小平看到了一份内部资料:《技术员胡国华研究光学取得重大成果,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实验室和研究经费问题》,于1980年6月6日作了批示:“方毅、爱萍、跃文:请你们过问此事,这样的好事,为什么没有得到部和国防科委的注意和重视。所需不多,要求不高,国防科委内部应是能够解决的。”胡国华得到了所、院、部和中央重要负责同志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信念,夜以继日地进行研制与攻关。一次他为设计复位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毫米的“可复位装置”,走路想,吃饭也想,与人照面都视而不见。一天夜里,他设计完成了另一种装置,因用脑过度,忽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直到次日中午才恢复了视力。

1980年,胡国华终于在家乡如东县双甸农机厂和如皋市电器厂及有关单位支持下,研制出“全息照相和光学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共15套60多种装置,包括激光器、防震台,光学和机械部件,可以做全息照相、激光散斑、图像频谱分析、空间滤波、光学信息处理等几十项现代光学实验,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使模糊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或卫星照片变得清晰,例如:可以将一年的《人民日报》存储在一张80X80平方毫米面积的照相胶片上;可以促使比电子计算机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光学计算机早日实现等等。这套实验系统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光学科研设备的一项空白。这在当时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才能制造和使用。

从1979年到1984年6年间,胡国华先后主持完成了八个较大的研究项目,除上述实验系统外,还有“医学图像光学假彩色技术”、“精密导轨系统”、“陆地卫星图像的新的光学处理机”等,其中陆地卫星图像分辨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用于水利工程、水文、地质等领域。

七旬老人退休种太阳

作为一名航天人,胡国华的内心里永远都有一个“航天梦”,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航天事业,退休之后,胡国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航天梦,年过七旬也不停止。

近几年,207所基于多年在光学领域的研究,又从对产业发展的未来着想,领导决定参与北京一家研究所的大型太阳模拟器研制的项目竞争,组建了一支有光学专家参与的研究团队,用来制造一种直径两米的太阳模拟器。当时已经退休的胡国华也是其中一员。

胡国华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制造太阳模拟器的资料后,根据207所的要求,开始挑战研制造太阳模拟器。他不知疲倦地工作,为了能把制造太阳模拟器的部件购买到,他亲自开车跑遍了北京城,找到有关生产厂家亲自定制。为了一个部件,他先后到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光学生产厂去过多次,由于他要求的部件比较特殊,就连加工部件的技术人员也不太了解。因此,他又当起了老师,给技术人员讲解制造光学部件的原理和要求。

那时胡国华已年过七旬,队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元老”。胡国华说:“在科学上我一直没有感到自己是个‘元老’,活到老、学到老。”他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同时也向青年人学习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

坚守如初航天无涯

专业上不断创新,在生活中,胡国华则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服务大众。

退休后,胡国华曾经为北京新东安市场老北京一条街制造了空间声鬼屋。通过空间声设备结合声光电,再现恐怖的场景。当时,游客们为了能一睹空间声的科幻效果,排起长队争相体验;胡国华还将光学知识应用到防伪技术方面,为新疆烟草公司制作防伪商标,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国家税收做出了贡献。

胡国华还经常用此帮助一些贫困国家。2016年4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科技工作者打算在东马来西亚的一些山区建水电站,为当地人解决照明和生活问题。这时,他们找到胡国华,胡国华马上为他们进行了策划,并带领他们去浙江金华考察。他把中国的技术带到东南亚,既让那些地区居民用上了电,也让中国技术转移,并获得了经济效益。

但做这一切,胡国华没有赚一分钱。他花费自己的精力、智慧帮助他人,充分显示了一个航天人的情怀,那就是豁达、大度,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愿意去做,毫不计较得失。

半个世纪的坚守始终如初,胡国华践行航天梦的决心和信念无需反复强调,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自己是一个航天人,践行着自己的航天梦。

专利法

1983年3月,胡国华获悉国家将要实行《专利法》的消息后,立刻萌生了争取获得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项发明专利的念头。

1984年3月29日,天气格外晴朗。这一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次实行专利申报的日子。胡国华特意穿上一套新买的西装,手里拿着牛皮纸大信封,来到国家专利局。当时国家专利局大楼尚未竣工,他多方打听,才找到办理专利申请的地方,那是一排灰蒙蒙的矮房子,门前还没有挂牌子。他推门闯进一间小屋,问一位女工作人员:“在什么地方申请专利?”“就在这门前排队。”胡国华灵机一动,从提包里掏出纸笔,刷刷写下了一行大字:“申请专利者在此排队,第一名胡国华。”写毕便高举着这张纸,站到门前。这一招果然奏效,胡国华刚一立定,身边就哗啦啦围过来一群人。原来他们也是申请专利的,有的人甚至在这里徘徊等候了七八天,如今胡国华成了“排头兵”,他们便都自觉地排在他的身后。

1985年12月,胡国华拿到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证书,专利号为“85100001.0”。发明名称:“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装置。”胡国华终干如愿以偿地成为新中国“第一号专利”获得者,而载入史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