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称源于南京古地名。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秣陵县被一分为二,秦淮河以南称秣陵,以北置建业,次年改称建邺。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
1933年南京开始设置区级建制,为第五区。
建邺区(5)1950年6月改为第四区。
1955年8月定名建邺区。
1967年3月改称红卫区。
1973年12月恢复为建邺区。
1995年4月11日,雨花台区江东镇所辖的河南、所街、兴隆、向阳、东林5个行政村和仁东桥、棉花堤、螺丝桥3个居委会,以及原茶亭行政村,划归建邺区管辖,并组建新的街道办事处;4月24日,市政府在区划调整办公室举行交接签字仪式。4月27日,在南湖新村西南,东至南河,南至雨花台区青石村、红旗村,西至棉花堤夹江,北至鼓楼区江东村的范围内成立兴隆街道办事处。新成立的兴隆街道办事处,辖安国、安泰、安民、安康、螺丝桥、仁东桥、棉花堤7个居委会和河南、所街、兴隆、向阳、东林5个村委会,安如、安意两个居民区,面积8.24平方千米。人口9927户、34268人;5月18日正式挂牌。对河西划入地区其它部分:茶亭东街中心线以南,白鹭村以东,集庆路西延中心线以北,划归南湖街道管理;北圩路以西,茶亭东街中心线以北,原茶亭村与江东村河界中心线以东,凤凰西街以南地域划归莫愁湖街道管理。10月16日将“爱达花园公寓”小区从雨花台区划归建邺区兴隆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0年,建邺区辖6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58966人,其中:莫愁湖街道 71167人、朝天宫街道 46565人、安品街街道 31458人、止马营街道 37648人、南湖街道 79239人、兴隆街道 92889人。
建邺区2002年,雨花台区沙洲、双闸街道办事处和江心洲镇划归建邺区管辖;建邺区朝天宫、止马营街道办事处划归白下区管辖;建邺区汉中门大街及其西延至长江段以北部分划归鼓楼区江东街道办事处管辖;鼓楼区汉中门大街及其西延至长江段以南部分划归建邺区兴隆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江心洲镇设立江心洲街道办事处(2003年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2009年底,建邺区辖7个街道:南湖街道、滨湖街道、兴隆街道、南苑街道、双闸街道、沙洲街道、江心洲街道,区政府驻兴隆街道(南京市江东中路269号)。
2021年4月7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将建邺区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8]
截至2021年,建邺区下辖6个街道、1个科技园、1个商务区、1个中心区、1个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9]
6个街道:莫愁湖街道、沙洲街道、双闸街道、江心洲街道、兴隆街道、南苑街道。
1个科技园:建邺区新城科技园。
1个商务区:建邺区河西中央商务区。
1个中心区:建邺区江东商业文化旅游中心区。
1个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9]
街道名称 | 街道驻地 | 面积(k㎡) | 人口 | 下辖社区、村委会 |
---|---|---|---|---|
莫愁湖街道 | 露园街26号 | 4.3 | 152220 | 莫愁湖,玉兰里,北圩路,江东门,兆园,福园,明园,凤栖苑,水西门,长虹路,艺苑,电站,文体,康福,茶亭,蓓蕾,沿河 |
南苑街道 | 南湖路58号 | 6.4 | 110601 | 爱达,健园,话园,吉庆,虹苑,怡康,国泰民安,鹭鸣苑,兴达,庐山,所街村,向阳村 |
兴隆街道 | 江东南路28号 | 12.6 | 67267 | 金典,积善,正达,月安,奥体,桃园居,仁河,乐山路,河北村,河南村,兴隆村 |
双闸街道 | 双闸街31号 | 13.51 | 19560 | 双闸街,江南村,双闸村,红旗村,五星村,天保村 |
沙洲街道 | 小青,路43号 | 10.95 | 56476 | 科技园,中城,中胜,中奥,莲花北苑,中央商务区,双和园,沙洲村,中和村,莲花村,双和村,青石村 |
江心洲街道 | 永定村 | 15 | 20875 | 白鹭村,洲泰村,永定村 |
街道名称 | 街道驻地 | 面积(k㎡) | 人口 | 下辖社区、村委会 |
---|---|---|---|---|
莫愁湖街道 | 露园街26号 | 4.3 | 152220 | 莫愁湖,玉兰里,北圩路,江东门,兆园,福园,明园,凤栖苑,水西门,长虹路,艺苑,电站,文体,康福,茶亭,蓓蕾,沿河 |
南苑街道 | 南湖路58号 | 6.4 | 110601 | 爱达,健园,话园,吉庆,虹苑,怡康,国泰民安,鹭鸣苑,兴达,庐山,所街村,向阳村 |
兴隆街道 | 江东南路28号 | 12.6 | 67267 | 金典,积善,正达,月安,奥体,桃园居,仁河,乐山路,河北村,河南村,兴隆村 |
双闸街道 | 双闸街31号 | 13.51 | 19560 | 双闸街,江南村,双闸村,红旗村,五星村,天保村 |
沙洲街道 | 小青,路43号 | 10.95 | 56476 | 科技园,中城,中胜,中奥,莲花北苑,中央商务区,双和园,沙洲村,中和村,莲花村,双和村,青石村 |
江心洲街道 | 永定村 | 15 | 20875 | 白鹭村,洲泰村,永定村 |
建邺区(5)建邺区是南京市六个主城区之一,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10]东、南紧邻外秦淮河和秦淮新河,西临长江,北止汉中门大街,总面积80.87平方千米。境内交通发达,至2011年底有长江过江隧道、应天大街、梦都大街、扬子江大道(建邺段)、绕城公路(建邺段)等5条快速通道,水西门大街、集庆门大街、汉中门大街、江东中路、奥体大街、河西大街等6条主干道,长虹路、北圩路、燕山路、富春江西街、富春江东街等5条次干道,莫愁湖东路、纪念馆东路等36条支路。境内过境公交路线45条,其中境内始发车36条。南京1号、2号地铁线路横贯全区。
南京市建邺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4]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的影响较深,为西伯利亚高压(或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欧亚大陆气温急剧升高,成为低压区,西伯利亚高压中心衰退到贝加尔湖以西,高空西风带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暖湿空气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它的控制之下,境内多东南风,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春季因大陆由冷变暖,而使西伯利亚冷高衰减分裂,一部分中心移到黄海一带,造成地区多东北——东风。秋季大陆空气冷却下沉,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东南退缩,西伯利亚高压开始增强,境内又渐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形成干燥凉爽天气。
建邺区建邺区辖域东临外秦淮河,西至长江,南到秦淮新河,北至汉中门大街,面积82平方公里。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4.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41%。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5.73‰,死亡率3.33‰,自然增长率2.45‰[2]
政府领导
副区长:孔南钢、孙安[11]
建邺区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与人们对民营经济的逐步认同息息相关。从建邺区实际情况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限制发展时期,从建国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建国初期,全区只有30多家手工业作坊和为数不多的个体零售店,公有制经济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就是仅有的这几家私营个体户在后来也大多数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图册参考资料)
建邺区(5)第二阶段:起步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1年。这一阶段,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开始起步,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经历了“红帽子”、摘帽、戴帽的曲折过程。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从1978年0.08万人增加到1991年1.8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从0.06%提高到0.8%;个体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0.01亿元增加到1991年4.40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比重从0.26%提高到18.6%。
第三阶段:放手发展时期,从1992年到2001年。这一时期,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区民营经济从下海经商等所引起的急剧增长逐渐步入稳定发展。到2001年末,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0.9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3户、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1346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5.87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8.02%;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比重达57.2%。 (图册参考资料)
建邺区第四阶段:快速发展时期,从2002年至今。这一时期从南京决定实行“一城三区”的战略为起点,全区上下群策群力,出台多种优惠政策,致力于快速发展河西新城。建邺区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全民创业先行地区的上海、浙江及省内的苏(洲)、(无)锡、常(洲)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2002年初,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就鼓励干部招商、方便群众创业、支持企业发展、强化环境整治等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机关效能服务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创业,奋力赶超”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关于建立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工作和服务体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区民营经济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中央商务区
建邺区河西新城的核心区域。它以江东南路为主轴,北起梦都大街,南至河西大街,长约2公里,西隔江东南路,与奥体中心相望,东接世纪星园、光明城市等高档住宅小区。总投资107亿元,含13个项目16幢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12]
新城科技园
2003年9月,南京新城科技园(简称科技园)建立。面积4平方公里。园区位于河西新城东南部,北起月安街,南至绕城公路宁西立交桥,东临南河,西至泰山路,与万科光明城市、中海赛纳丽舍等高档住宅区毗临,与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CBD中央商务区相望。梦都大街、河西大街2条城市主干道以及南河路、奥体大街等6条城市次干道横穿园区,地铁1号线在园区内设有中胜站,是一个以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型第三产业为主的市级科技园,是科技人员创业聚集的平台和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地。
科技园共分五大区域,即副食品加工区、商贸服务区、研发创业区、加工制造区(含新城科技大厦和工业大夏)及商业办公区。
建邺区(3)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377.2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837.71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1908元,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4396美元。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7万人。举办每日路演、海外留学人才交流会建邺专场等活动,不断增强引才聚才吸附力,新增大学生就业2.9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640人、博士后4人、高技能人才430人。
2021年,年末各类市场主体累计10.71万户,其中:企业累计5.11万户(法人累计3.67万户),个体工商户累计5.60万户。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9111户,同比增长87.27%。其中:企业新设立6627户,同比增长58.28%,认缴注册资本总额921.14亿元,认缴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1477户,同比增长20.08%。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1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设立企业数、认缴注册资本、和规模企业数,都有大幅增长。个体工商户新设立12484户,同比增长107.44%。企业新增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个体新增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技术服务等。[2]
2021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8.3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税总额250.4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利润总额51.9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销售产值330.3亿元,同比增长16.3%,产销率达94.8%。
2021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956.76亿元,同比增长11.1%。[2]
固定资产投资
建邺区(3)
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9.06亿元,同比增长6.2%。基本建设投资114.1亿元,同比增长57.9%。其中,工业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7.4%。房地产投资374.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住宅投资237.1亿元,同比增长-6.1%。
2021年,房地产开发企业59个,投资374.9亿元,同比增长-3.4%,商品房施工面积102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其中,新开工面积12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0%。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区(含烟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66亿元,增长17.12%,其中区本级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07亿元,增长16.61%。金融产业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7.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9.6%。投入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建邺“科创十条”、“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实施,保障“紫金山英才计划”、“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建设、“金鱼嘴每日路演”要素撮合平台打造,支持高品质高效益“园中园”建设,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产业发展。
2021年,全区累计集聚金融类机构超1000家,其中金融法人总部16家,省级以上总部139家。新增金融市场主体50家,新增金融类机构354家,增速42%。全区集聚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近1000家,登记备案基金管理机构111家,注册基金规模超3000亿元,增速超50%,金鱼嘴基金街区鞍山工作站成功揭牌。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24亿元,累计增幅13.5%。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439.3亿元,同比增长19.0%。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24.9亿元,同比增长25.8%。住宿业实现营业额5.1亿元,同比增长11.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1.1亿元,同比增长19.3%。从消费品类看,限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类、日用品类增长30.1%,汽车类商品增长88.5%,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商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表现亮眼增长18.7%,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11.8%。
对外经济
2021年,聚焦稳外资、稳外贸,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增长16.7%,增速主城第三,总量主城第二。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全年服务外包执行额11.0亿美元,离岸执行额2.7亿美元。[2]
已建设道路36条总长100多公里,4条城市快速通道、5条地铁线(3、4、5号线正在建设)横贯全区,其中地铁一号线已开始运营。南京长江三桥已经建成即将通车,南京长江隧道正在建设。
沿江展开,东西进深3-5公里,水路运输便利。
距离市中心新街口约3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0公里。
2021年,全区有各类教育机构109家,在教育局审批注册的文化类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42家。教育机构中包含中学16家,小学28家,幼儿园60家,直属单位4家,外籍人子女学校1家。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数61237名、教职工7246人。入围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2家幼儿园创建为省优质园;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监测连续六年蝉联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接受市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连续四年获全市第一;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专项督查目标达成度100%。[2]
2021年,受理374家企业申报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总量达919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双双实现新的突破。2家企业入选江苏百强创新型企业。7家企业入全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案,有针对性加强已备案重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5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3家新型研发机构入选全市38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名单。1家新型研发机构入选全市平台型新研。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近6亿元。打造一站式资本要素撮合平台“金鱼嘴每日路演”,已举办路演132场、吸引项目230个、促成融资5亿元。
蜀汉,诸葛亮观建邺形胜吟出“钟埠龙盘,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千古绝句。南朝,萧衍以莫愁湖为题材赋一曲“河中之水歌”,流传至今。历代诗人、词家、书画家王羲之、李白、刘禹锡、苏轼、朱之蕃、黄尚质、袁枚等都曾到建邺,登过冶城山,泛舟莫愁湖,绘丹青、赋诗文,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明清时期,文艺活动生机勃勃,戏剧、曲艺、舞蹈等始在戏台、茶馆登场,“丝竹昼夜不绝”。南京云锦、绒花等民间工艺美术品享誉国内外,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成为留给后人的珍贵艺术品。
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华,南京沦陷,文化活动受到影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
解放后,文化事业发展顺利。1950年设立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站、文化站、少年宫、工人俱乐部等相继建成,一批管理人才涌现,文化经营场所应运而生,民间文学遗产得到挖掘与整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团队建立,并以丰硕的成果展现建邺新面貌、新形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事业立足改革,不断创新,馆站结合,馆校结合、馆厂结合的文化格局业已形成,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军营文化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对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199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群众文化先进区”,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
主要文化场馆有:江苏省方志馆、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兰斋美术馆、建邺区历史展览馆、建邺区文化馆、建邺区图书馆等。
2021年开展元旦健身长跑、全民健身日、9.29世界步行日、建邺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继续开展“服务群众、你点我送”体育健身进社区活动,落实与街道、社区、园区及机关部门联办赛群体活动,全年指导辖区内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群众体育活动200场次,在街道组织策划“一街一品”,打造群体活动品牌。
三甲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13]
主要医院:南京市建邺医院、南京市建中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市建邺区中医医院、南京明基医院、南京市建邺区妇幼保健所
2021年现有医疗机构192家,其中三级医院4家: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明基医院,民营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4家,门诊部37家,各类诊所89家。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区妇保所各1家。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和妇保所医疗卫生单位在职员工1093人,其中编内497人,编外596人,执业(助理)医师数348人,注册护士数325人,卫计人员690人,全科医生199人,床位数325,全年急诊人次143.6万,门诊人次141.0万。[2]
2021年开展元旦健身长跑、全民健身日、9.29世界步行日、建邺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继续开展“服务群众、你点我送”体育健身进社区活动,落实与街道、社区、园区及机关部门联办赛群体活动,全年指导辖区内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群众体育活动200场次,在街道组织策划“一街一品”,打造群体活动品牌。
2021年,在全区开展道路停车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强支路街巷机动车停车秩序和全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新增停车泊位5000多个、共享停车资源1300多个,机动车违停贴单10万余张;加快停车智能化改造,实现非机动车应用场景、道路泊位收费智能化;有序推进智慧停车管理二级平台建设,围绕“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APP”的工作目标,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停车资源共享工作,实现19家行政事业单位已拿出20%以上约163个车位、13家国企拿出922个车位实现了停车资源共享,居民群众停车难得到新缓解。
2021年,完成了“忠字河、友谊河、莲花河、江东南河暗涵水环境提升工程”、“建邺区小微堵点改造工程”、“2021年上半年防汛消险工程”等9个重点项目。全市范围率先发现、主动研究工地基坑水超标问题,多渠道引进基坑水预处理技术,多手段推进“国企带头、民企跟进”的基坑水处理新局面。推动36家工地参与,日均处理2万余吨基坑水,根治基坑水超标排放问题。
2021年,组织开展全区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全区累计排查房屋7237幢。办理房屋结构变动安全许可114件,处理房屋安全投诉案件数162件。督促指导新城房产集团加强直管公房管理。多方筹集市场化租赁住房,已完成1041套改建租赁住房,2个新建租赁住房项目已完成供地,其中江心洲项目已领取施工许可,建成1170套房源,合计完成2211套。
202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17.9元,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42906.9元,增长18.3%。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9.7%。
建邺区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实现再就业5679人,援助困难人员710人,新增大学生就业2.9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640人、博士后4人、高技能人才430人。全年接待劳动人事举报投诉3944件,涉及劳动者4396人,受理立案955件,录入率达100%;为2304名劳动者追讨工资共计1491.32万元。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212件,涉及金额7255.69万元;已结案1750件,结案率为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约3138.29万元。
2021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缴费人数6752人,完成目标任务187.56%;社会保险中断缴费人员续保人数3463人,完成目标任务101.85%;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额3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20.99%;新增参保单位户数2526户,完成目标任务106.1%;社会保障卡新制卡发卡数94100张,完成目标任务104.56%。[2]
建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内有早在宋朝就被誉为“江南第一名湖”、古金陵48景之首的莫愁湖,民族工艺瑰宝——中华云锦织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邺新区风景秀美,第四界世界城市论坛主会场——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气势恢宏,全国农业旅游师范点——江心洲风光无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主会场——奥体中心世界一流,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主会场——绿博园风采别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南京卷烟唱魅力独具。 建邺区节庆活动丰富,中国(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中国南京江心洲葡萄节、“江上人家新春乐”旅游节等节庆吸引着八方游人。
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位于河西大街商业轴线与江东中路河西中央商务区商务轴线的交汇之处,是河西中央商务区的中心轴点,占地10万平方米, 2008年五·一向市民免费开放。中央公园地面以生态、景观、水体为主,同时建有茶座、餐厅等休闲设施,地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防工程。(图册参考资料)
中央公园负一层以娱乐、商业为主。负二层为大型地下停车场,可容纳1200辆车。中央公园是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的换乘站。
滨江公园
活动区——赏鱼钓鱼、餐饮娱乐
从河西大街至奥体大街,占地约435亩。这里安排了长江游览、赏鱼钓鱼、餐饮娱乐等一系列开放的公众活动。其中最受人注目的就是1.4万平方米的渔人码头,即将是集餐饮、酒吧、茶饮等为一体的大型水岸服务设施,坐在长江边品茶、吃饭、喝酒,眼前是浓郁繁荣的水岸景色,别有一番味道。
休闲区——亲水平台、湿地公园
从奥体大街至梦都大街,占地590亩,是滨江公园的休闲区。这里通过改造原有地形地貌,绿化、美化水岸环境,将防洪墙开辟为湿地公园,并建有观江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休闲区还藏着一个“老古董”——太阳宫,这个是明末清初的一个木材交易中心,如今还剩下一栋老房子和两个旧亭子。经过修缮扩建,在太阳宫原址上保留了原有古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
文化区——主题公园、雕塑花园
作为连接奥体中心场馆与滨江风光带的文化体育轴线,也就是滨江公园的文化区,这里占地约180亩。设计内容包括“三山”、“二水”、“白鹭”3个主题公园,以及8个雕塑花园。
南京奥体中心
南京奥体中心是一座世界一流的,全国独一无二的体育公园,以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环境最美而享誉国内外。中心集旅游、演出、健身、体育赛事、经济展览为一体。南京奥体中心座落于南京市河西新城区中心区域,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由世界著名的霍克公司设计(曾设计过悉尼歌剧院),中心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科技中心五大场馆组成。是世界第五代体育建筑的代表。在科技中心观光塔上俯瞰,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宛如彩虹环绕、扇贝开启、海螺横卧、莲花绽放,徜佯在绿草如茵,碧波荡漾的体育公园,一座座将体育和庆典、未来、海洋、自然、生命完美结合的大型体育场馆建筑群,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绿博园
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以下简称“绿博园”)是首届中国国际绿化博览会的主会场,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滨江风光带内,毗邻奥体中心,西临长江,与江心洲景区隔岸相望,依山傍水、气势恢弘,整个公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扬子江畔。
绿博园占地面积77公顷,以滨江绿色生态景观营造为主题,结合博览、科普、环保、休闲、渡假与旅游功能,配以适量的商业服务和游赏设施。全园由35个国内园、5个国际园、2个行业园以及江堤外3个自然风光区、绿博馆、温室、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等组成。园内种植有600多种全国各地植物,其中包含金花茶、银杉、桫椤、水杉等多种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对节白腊;以及从新疆运来的胡杨与树木的化石——硅化木。南京绿博园是集示范推广、科普宣传、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城市绿色主题公园。
莫愁湖
莫愁湖为明代古典园林,面积48.6公顷。自古有“金陵第一名胜”、“江南第一名湖”、“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赞誉。园内楼、轩、亭、榭错落有致。尤其是园内的胜棋楼、粤军阵亡烈士墓、抱月楼、中日友好鸢尾园、湖心亭水榭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岸堤柳烟之中,令游人流连忘返。(图册参考资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位于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本馆始建于1985年,是全国第一座抗战系列专题纪念馆,通过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再现南京大屠杀特大惨剧的历史。该馆建筑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别具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2004年3月1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已成为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外配合国家开展民间外交及国际和平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国家已投资对其进行大规模扩建,并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图册参考资料)
云锦研究所
南京市云锦研究所的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云锦研究工作组”,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专家陈之佛教授担任研究工作组组长。1956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195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从此,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继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图册参考资料)
南京云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已成功申请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心洲景区
农趣馆位于建邺区江心洲南部,为南京市青少年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南师附中和考菲尔德学校(澳大利亚)传统农业教育交流师范基地,也是农业旅游定点单位(三星级)。收集了祖辈所使用过的数百种简朴原始的手工劳动工具。游客在这些忆往昔的参观过程中,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让青少年一代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鼓舞。(图册参考资料)
江心洲葡萄乐园
位于江心洲洲泰村,占地1000亩。是欣赏江心洲田园风光的最佳地方,在它周围,是3000亩连成片的葡萄种植园区。葡萄乐园由三部分组成:两层的门楼、绿色走廊和葡萄种植园。绿色走廊是最吸引人的景观,它长500米,两边种植着葫芦、金瓜等藤蔓植物,在夏天特别上葡萄节举办的时候,这里满眼绿色,廊顶上果实累累,风景绝佳。游客们可以在此观看音乐歌舞表演、购买旅游纪念品,还能岛葡萄地里采购各个品种的美味葡萄。
革命烈士代表
李捷烈士,女,1916年8月生,南京人。1936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捕,1942年6月在上饶被杀害。
赵继贵烈士,1955年7月生,南京人。197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荣立一等功。
先进模范人物代表
原庆丰浴室服务员、市劳模周金贵。
原泸光理发店副主任,省劳模李学东。
原建邺区环卫所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翟玉珍。
原第五中学教室、市劳模、全国优秀教师金城。
原建邺路幼儿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张杏英。
南苑街道兴达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刘丽华。
原区检察院民行科科长、市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卫华。
原建邺区房产局局长、省劳动模范陆丛良。
知名人物代表
郭金龙,1964年毕业于南京五中,曾任四川省忠县县长、乐山市委书记、四川省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安徽省委书记、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代市长等职,自2012年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14]
束怀德,1948年毕业于南京五中,曾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原秘书长、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吴祖强,1947年毕业于南京五中,著名音乐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在祖国的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以及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等。
乔登江,1947年毕业于南京五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长期从事核技术工作,并指导研究生。
陈达,1957年毕业于南京五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长期从事核技术研究工作,曾荣获国家二等发明奖,国家二等科技进步奖。
沙叶新,1957年毕业于南京五中,著名剧作家,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主要作品有《陈毅市长》等。
李宏为,1956年毕业南京五中,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法国骑士勋章。
历光烈,1957年毕业于南京五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赵振寰,1951年毕业于南京五中,同济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工程地质学家,专著有《工程地质学》等。
张弦,1951年毕业于南京五中,著作局作家,主要作品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青春万岁》等。
2020年9月,建邺区入选2020中国百强区;排名第八十四。[15]
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2017-2018年度中国最佳管理实践智慧城镇25强名单,建邺区在列。[16]
2018年12月18日,民政部公布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结项验收结果:建邺区实验区圆满完成各项实验任务,结项验收结果为“合格”。
2021年3月,入选“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