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局景秦朝为汉中郡城固县。
西汉时隶属汉中郡安阳县。王莽建新朝后隶属新城郡安阳县。
东汉时隶属汉中郡安阳县。
三国时隶属蜀汉黄金县(先)、蒲池县(后)。
西晋时西部隶属黄金县,东部隶属蒲池县。
成汉时隶属蒲池县。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成汉灭亡归东晋,因废兴道、蒲池县,又隶属黄金县。
南北朝时,萧梁二至四年(公元503~505年)隶属兴道县。北魏隶属晋昌郡龙亭县。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隶属洋州郡黄金县。后复设蒲池县归蒲池县辖。
北周废蒲池县后,复归黄金县属。
隋代隶属黄金县,归洋州(治设今西乡县丰宁)辖;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黄金县改属汉川郡辖。
唐代隶属扬州黄金县。
五代十国期归后蜀源州黄金县辖。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黄金县撤销,并入真符县,归利州路洋州辖;南宋时仍为真符县地,归洋州辖。
元代,为洋州东部属地,归兴元(汉中)路辖。
明朝,属汉中府洋州(后改为洋县)辖。
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0年),陕西设周洋县丞于袁家庄。道光五年(1825)废周洋县臣设佛坪厅。
民国元年(1912),佛坪厅属汉中府。民国2年(1913)2月,佛坪厅改为佛坪县。民国3年(1914),佛坪县属汉中道辖。民国15年(1926)9月,佛坪县城由佛爷坪迁袁家庄。民国17年(1928),省撤销道建制,县属省直接管辖。民国24年(1935),陕西省政府以下设立行政督察区,佛坪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公署在今汉中市)管辖。民国38年(1949)10月17日,陕西省特设十一、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8日,佛坪县解放。佛坪县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1950年属陕南行署,1951年属陕西省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4日,佛坪县撤销。秦岭以北的板房子、厚畛子地区划入周至县,蒲河地区的陈家坝、石墩河划入石泉县,袁家庄、大河坝、西岔河、十亩地、岳坝、龙草坪、长用坝地区划入洋县。
1961年9月,恢复佛坪县,县城仍设袁家庄。1968~1978年属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属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96年6月后属汉中市管辖。
截至2021年,佛坪县下辖1个街道、6个镇。[8]
1个街道:袁家庄街道。
6个镇:陈家坝镇、大河坝镇、西岔河镇、岳坝镇、长角坝镇、石墩河镇。[8]
袁家庄镇 | 141 | 袁家庄镇位于佛坪县中部,辖袁家庄1个居委会和黄家湾、袁家庄、塘湾、东岳殿、王家湾、老庵、桃园、关沟、肖家庄、石堰沟10个行政村 |
陈家坝镇 | 84 | 陈家坝镇位于佛坪县东部,辖陈家坝村、孔家湾村、郭家坝村、金星村、三郎沟村5个行政村 |
大河坝镇 | 70 | 大河坝镇位于佛坪县南部,辖五四、木耳沟、三河口、共力、沙坪、高桥、水田坪、柒坪8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 |
西岔河镇 | 99 | 西岔河镇位于佛坪县中南部,辖西岔河、三教殿、银厂沟、故峪沟、瓦寨、炒家庄、磨石沟、彭家沟8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 |
岳坝镇 | 388 | 位于佛坪县西南部,辖大古坪村、岳坝村、草林村、栗子坝、庙坝村、女儿坝村、西花村、八亩田村、龙潭村、狮子坝村10个行政村 |
长角坝镇 | 315 | 长角坝镇位于佛坪县北部,辖两河、教场坝、沙坝、下沙窝、上沙窝、小南坪、龙草坪、东河、田坝9个行政村 |
石墩河镇 | 56 | 石墩河镇位于佛坪县东南部,辖石墩河、薅林湾、回龙寺、金砖沟4个行政村 |
十亩地镇 | 71 | 十亩地镇位于佛坪县南部,辖十亩地、谭家河、案板、凤凰、联合5个行政村 |
袁家庄镇 | 141 | 袁家庄镇位于佛坪县中部,辖袁家庄1个居委会和黄家湾、袁家庄、塘湾、东岳殿、王家湾、老庵、桃园、关沟、肖家庄、石堰沟10个行政村 |
陈家坝镇 | 84 | 陈家坝镇位于佛坪县东部,辖陈家坝村、孔家湾村、郭家坝村、金星村、三郎沟村5个行政村 |
大河坝镇 | 70 | 大河坝镇位于佛坪县南部,辖五四、木耳沟、三河口、共力、沙坪、高桥、水田坪、柒坪8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 |
西岔河镇 | 99 | 西岔河镇位于佛坪县中南部,辖西岔河、三教殿、银厂沟、故峪沟、瓦寨、炒家庄、磨石沟、彭家沟8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 |
岳坝镇 | 388 | 位于佛坪县西南部,辖大古坪村、岳坝村、草林村、栗子坝、庙坝村、女儿坝村、西花村、八亩田村、龙潭村、狮子坝村10个行政村 |
长角坝镇 | 315 | 长角坝镇位于佛坪县北部,辖两河、教场坝、沙坝、下沙窝、上沙窝、小南坪、龙草坪、东河、田坝9个行政村 |
石墩河镇 | 56 | 石墩河镇位于佛坪县东南部,辖石墩河、薅林湾、回龙寺、金砖沟4个行政村 |
十亩地镇 | 71 | 十亩地镇位于佛坪县南部,辖十亩地、谭家河、案板、凤凰、联合5个行政村 |
佛坪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地区东北部,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坡山峦腹地。秦岭山脉主脊横亘县境北部,境内山峦重叠。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1'至108°10',北纬33°16'至33°45'。县城袁家庄,东到宁陕县26公里;西南到洋县28公里;南到石泉县43.5公里;西到洋县75公里;北到周至县39公里;西北到太白县100公里。东北(经周城公路)到西安市212公里;西南(经周城公路)到汉中市158公里。佛坪县南北长约54.05公里,东西宽约50.25公里。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
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县境北界秦岭主脊自西而东有黄桶梁、光头山,为南北坡分水岭,亦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东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烂店子梁、观音山;中部有鳌山、文观庙梁蜿蜒伸展,接连娘娘山主峰,构成倒挂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异,县东西两半以山相隔,汇集为金水、椒溪两个水系。蒲河系过境水,与椒溪交于三河口。三条河道纵贯佛坪县。山体多呈中切峡谷,沟壑纵横,群峰四起。河沟两岸分布大小不等的洪积、冲积、淤积台地,地势较平坦,为基本农田的分布区。
佛坪县属暖温带气候,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区气候特征,成为特殊的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东西向秦岭主脊的屏障作用,使县境气候明显区别北坡,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地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冷暖反复交替,气温回升缓慢,雨少偏旱;夏季多洪,秋季多淋;冬季雪雨稀少,较干燥。
佛坪县雪景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共有保护植物23种其,中二类保护植物10种,三类保护植物13种。总共有植物5门180科1603种,其中地衣类5科12种,苔藓类20科30种,蕨类24科71种,裸子类6科20种,被子类125科1470种。这些植物中,药用植物904种,纤维类植物98种,糖及淀粉类植物130种,油脂及芳香油类植物248种,鞣料植物100种,观赏类植物370种,其他资源植物136种。
已发现野生红豆杉群落、庙台槭、独叶草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已发现野生中药材10大类1000余种,是名贵中药材山茱萸的地道产区。
清《佛坪厅志》载:佛坪县“鸟兽恒畜外,有熊、豹、豺、狼、狐、兔、猴、獾、野猪、猯、獭、雉、鸨、鸠、鸦、鹑、鹰、鹳、鹊。水族亦有鱼,然不多得”。《佛坪乡土志》载:佛坪县“动物常畜外,兽有野牛、山羊、熊、豹、豺、狼、狐、鹿、野豕;鸟有雉、松鸡、鸨、鸠、鹳、鹰”。
佛坪已发现的野生脊椎动物433种(其中:鱼类55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27种,鸟类239种,兽类103种),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备,自然生态之完整,为陕西省之冠。其中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大熊猫野外分布密度居中国之首,被认定为秦岭亚种,设有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佛坪县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77公里。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溪24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溪4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属汉水一级支流1条,二级支流13条,三级支流20条。总长984.2公里,总流量为11.76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0.4万千瓦,可开发5.1万千瓦,是长江中上游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保护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点。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53年,佛坪县总人口25496人,其中男14308人,女11188人。
1964年,佛坪县6181户,24855人,其中男13744人,女11111人,农业人口22866人,非农业人口1989人。
1982年,佛坪县总户数7401户、33828人,其中男18639人,女15189人;农业人口29296人,非农业人口4532人。
1990年,佛坪县有35654人(含户口不在佛坪县的常住人口),其中男19839人,女15815人。0~5周岁3654人,12岁以上不识字的11405人。
2012年,佛坪县总户数11356户,户籍总人口33360人,其中:男性18163人,占总人口54.45%;女性15197人,占45.55%。农业人口26756人,占总人口的80.2%;非农业人口6604人,占总人口的20.1%。佛坪县常住人口30094人,城镇人口13711人,城镇化率41.1%。
2019年末全县总户数11825户,比上年减少28户。户籍总人口32572人,减少12人。其中,男性17464人,占总人口54%;女性15108人,占46%。乡村人口20492人,占总人口的62.9%;城镇人口12080人,占总人口的37.1%。出生人口279人,出生率为8.56‰,死亡率为5.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全县常住人口30181人,城镇化率为49.5%(常住人口口径)。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佛坪县常住人口26597人。[9]
书记:李志刚[10]
副书记:王晴[6]
县长:王晴[6]
副县长:陈珊(女)、张卫敏(女)、赵建强、王桂林、蔡秋琪(女)[6]
初步核算,实现生产总值114767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81万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2630万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72956万元,同比增长7.9%。
佛坪县夜景
2019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3463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20295万元,增长6.5%;林业产值1683万元,增长8.5%;牧业产值9712万元,下降2.1%;渔业产值953万元,增长11.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98万元,增长0.9%。
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39579亩(稻谷8375亩,小麦1421亩,玉米12373亩,豆类3867亩,薯类12893亩,其它谷物650亩);油料种植面积3040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7371亩;园林水果面积7294亩。
2019年全县农业耕地面积34402亩,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620吨,农药使用量3483公斤,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7吨,地膜覆盖面积2435亩。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618万元,同比增长13.2%。全部工业增加值8080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25万元,同比增长10.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355万元,增长3.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6912.4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2375.3万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1616.7万千瓦时。
2019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550万元,同比增长14.1%,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2.7%,较上年下降14.7个百分点。其中,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2564万元,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项目建设加压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1%。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六个一”工作机制,以合力保均衡,以攻坚补短板,以挖潜扩增量,引汉济渭大河坝接待中心、秦岭博物馆、融媒体中心、山居培训中心、金山公园建成投用,秦岭四宝主题旅游区、臻药健康产业园、袁肖路加快建设。千方百计争跑项目,积极跟踪国家政策投资导向、社会资本关注重点找准本地项目与国家政策、社会资本介入的对接点,高标准、高品位策划、争取陕南循环发展和津陕合作项目。主动出击招引项目,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开辟重大招商项目、重点工程项目“绿色通道”,举办首届“古道明珠、静美佛坪”招商推介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055万元,增长14.1%。
贸易、旅游
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54.1万元,比上年增长8.4%。从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完成零售额24539.1万元,同比增长8.2%;限额以下消费品完成零售额12715万元,同比增长8.7%。从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472.5万元,增长7.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781.6万元,增长9.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1363.6万元,增长6.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617.5万元,增长10.6%。
2019年全域旅游发展迅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大河坝镇、耖家庄村分别创建成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上沙窝红军旧址荣获“陕西100处红色旅游地”。实施精品民宿提升行动,3家“汉家乐”通过市级验收,新发展农家乐、民宿12户。成功举办“莱英花海踏春游”、第十届秦岭大熊猫文化旅游节、网红公益演唱会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9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 07亿元,分别增长43.19%、36.75%。
交通、邮电
2019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65万元,同比增长2.5%。全县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5辆,出租汽车9辆,公交车6辆,公交线路5条。公路客货物周转量15611万吨公里,增长3.6%。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57.8%;邮政业务总量669.5万元,增长22.06%。
20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60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9673户,宽带接入用户9684户。
财政和金融
2019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262.2万元,同比下降1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60万元,同比下降7.2%。财政支出79661万元,同比下降0.4%。
20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27592万元,同比下降4.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6444万元,同比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78832万元,同比增长15.4%。
民歌
境内民歌分布区域广泛,佛坪县各地均有流传,尤以高山地区为最多。民歌体裁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有三起头,四句开,五句体、六句落,也有长达几千句的长篇叙述事体。唱的形式有单人唱,二人对唱,有一领众唱等。
社火
亦称“哑巴戏”。佛坪县清代至民国时,石墩河、大河坝、十亩地及陈家坝、袁家庄等地流行有地社火、平台社火,大河坝还流行高台社火。社火均选择秦腔剧目中的一些折子戏扮演,如《白蛇传》、《五典坡》、《送京娘》、《保皇嫂》等。
银杏
银杏是世界上现存的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为中国特产树种,被誉为“活化石”。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用途广泛。种仁营养丰富,既是滋补食品,又是常用的中药,也是中国出口的土特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佛坪县野生银杏分布广泛,自90年代以来又大量引进良种苗木人工栽植。
山茱萸
山茱萸山茱萸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又称枣皮、药枣、山萸肉等。《本草纲目》列山茱萸为滋补上品,云:“久服,明目强力长年。治脑骨痛、疗耳鸣、补肾气、添精髓、止老人尿不节。”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其味酸、涩,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临床广泛应用,是加工六味地黄丸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山茱萸含马钱苷、山茱萸苷、熊果酸、齐墩果酸、多糖、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抑菌抗病毒、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和抗衰老等作用。
天麻
天麻是一种常用的重要药材。主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天麻块茎含香荚醇、黏液质、维生素A等物质及甙类和微量生物碱,对三叉神经有止痛特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天麻开发的保健营养食品、饮料日见增多,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佛坪自古交通闭塞,运输靠人力挑背。历史上境内虽有“骆”、“子午”古道的支道及黑水蒲河道,但时通时闭。乡间道路、桥梁,主要依靠当地农民每年农闲季节自愿结合或由绅士捐募修补。清代和民国初期,厅同知、县知事倡导捐募和组织劳力修补地方道路和桥梁。
民国时期、交通事业由教建科管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所限,山区交通运输事业落后。
建国后,从50年代开始修建佛(坪)洋(县)驮道。1965年始修公路。1967年12月17日,第一条公路佛(坪)两(河)公路通车。1970年12月通客运班车。1974年12月26日佛坪县各乡通公路,居汉中地区首位,列陕西省第三名,周(至)城(固)公路穿越县内乡镇。
2017年,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46万元,增长4.7%。全县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2辆,出租汽车6辆,公交车4辆,公交线路4条。
2019年拥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65个,床位数195张。卫生技术人员284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70人,注册护士95人,药师(士)20人,技师(士)19人。
佛坪县熊猫谷
2019年普通中学2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13人,在校学生数1089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10所,小学专任教师147人,在校学生161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数量9所,惠普性幼儿园占比为100%。
2017年,年末固定电话装机用户196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813人,国际互联网用户5575户。
2017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656.2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651.9万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1369.4万千瓦时。
2017年,城镇建成区面积10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5.2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2.2%。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90.2%,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为99.9%。
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98%。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9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339吨标准煤/万元,降低率为3.75%(上年度数据)。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为6.3%(上年度数据)。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0.0%。
2019年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理机制,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6.03%。
2019年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4100人,失业保险参保1871人,工伤保险参保327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10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852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299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5821人,参合率为100%。
2019年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1个,床位350张,年末在院人数327人。城镇低保人数465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74.5万元;农村低保人数1145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48.6万元;特困供养对象419人。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29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37万元。劳务输出7483人,职业技能培训1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
2019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6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5元,增长9.8%。
综合
2019年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5.41万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博物馆2个。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周围与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佛坪县岳坝乡为邻,东、西、北三面均以山脊为界,南侧以山脊、河流或道路划分。东西纵深24.8公里,南北横延22.0公里,面积29240公顷。2004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获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认证。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理事会批准为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在中国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中,属由中央部门直管的三个保护区之一,荣膺中国“首届梁希科普奖”。
仙果寺
仙果寺源于三教殿,即佛、道、儒三教合一。原名三教殿,老殿址在西岔河镇中心校。2007年在得到县民政部门的批准后,由当地宗教人士自发组织了仙果寺筹建委员会,通过民间募集善款84万元,在三教殿上坝组千年白果树旁重新修建仙果寺。仙果寺共建成正殿一座,建筑面积170m2,内塑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座神像。铺设大理石广场620m2,修建古树保护围栏,将千年白果树用铁护栏保护在广场中心,成为仙果寺的一道独特风景。
佛坪厅(县)城遗址
今周至县板房区厚畛乡老县城村。1825年筑城,1825~1826年佛坪厅、佛坪县城。据1986年考察,城墙及城门部分毁塌,城内仅有老街房3间,有监狱、文庙、厅署等遗址;城内外碑碣、古树、石础、石条、城砖(上刻“佛坪厅城砖道光五年造”)甚多。城外有城隍庙、佛爷庙、佛像、古塔、古钟等遗迹遗物。
秦汉遗址
大河坝乡五四村椒溪河西马家沟口二级台地上,北距大河坝街300米,西北距乡政府约500米。遗址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米,地面开阔,上为稻田覆盖。灰层长约20米,厚约0.2米,距地表0.3~0.5米。遗址内陶片很多,有凸弦纹红陶片、细绳纹灰陶片、外绳纹内麻点灰筒瓦片、绳纹红板瓦片。1988年11月,汉中地区文物普查队鉴定为秦汉遗址。
2019年5月18日,佛坪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县”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11月,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