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前沿

文学前沿

开本 16
页数 323页
书名 文学前沿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定价 29.00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文学前沿(No.14)》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诗歌散文·
《河岳英灵集》刘奋虚评语疏证(3)
宋代文人俗词论略(17)
《岭南五朝诗选》的体例创新——以清代广东省级诗歌总集为背景(23)
魏燮均生平及《九梅村诗集》之价值(31)
王士禄王士稹诗风之不同(42)
浅论“济南诗派”(50)
峥嵘萧瑟怨思深一一宋琬长调词创作基调(60)
“文革”时期主流诗歌理论体系的建构(72)
从复古到性灵的过渡者——屠隆的散文理论(82)

·戏曲小说·.
扭曲的镜像——元代水浒戏女性形象试析(95)
《西厢记》与远源相类作品(105)
借助戏曲艺术传播传统文化(111)
反思《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123)
明代后期教育小说的概况、分类及特点(132)
文人作品中的牛郎织女故事研究(148)
试谈《聊斋志异》中的“书斋”意象与书生身体(158)
从《桃花扇》到《红楼梦》(169)
入云深处亦沾衣——论《红楼梦》中的茗烟形象(181)
文革小说的神谕话语功能(189)
双峰并峙,二水争流——引领风骚的“人艺”“国话”(198)
小径分叉的花园——关于《色戒》(207)

·比较文学·
浅析孟浩然《宿建德江》七个译本的叙述主体问题(217)
对话——新世纪中国美学的话语策略(233)
影响与对话——中国视域中的布莱希特(241)
误读千遍后的别样颠覆——《美杜莎的笑声》之女权思想判定(253)

·文学理论及其他·
王世贞南北文学异同论与文学批评调和论(261)
论梁实秋“文学的美”(280)
方法与问题:文化词学的范式意义——评杨柏岭教授《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288)
《中国诗论史》出版笔谈(295)
浅析导演在戏剧信息传播中的效果因素——评《戏剧导演思维与训练》(311)
从“心灵”到“视觉”——兼论当下图书图像化问题(316)

文摘

插图: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看中国的戏曲艺术,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其实,中国戏曲艺术中也体现着非常浓郁的文化色彩。我们生活语言中的很多口头语就与戏曲有很大关系。比如“进入角色”、“跑龙套”、“唱红脸”、“唱白脸”、“喝倒彩”、“一唱一和”、“粉墨登场”、“穿帮”、“亮相”、“演戏”、“自报家门”、“帮腔”等,真可谓俯拾皆是。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戏曲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旷日持久的渗透与影响非同一般。
中国戏曲艺术是生活的产物,戏曲也因其独特的发生发展方式,充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红楼梦》中刘姥姥到大观园做客,大观园的老老小小为了助兴,曾提议要刘姥姥说个趣闻轶事。刘姥姥却认为应由贾母说,理由是“她时常听书看戏,知道的事情多,是我们庄户人家比不了的”。鲁迅在《社戏》中描述的夏天的夜晚,最爱看的就是赵庄的社戏,年幼的鲁迅因怕看不到戏“急得要哭”,他的外祖母还因为没有定到船,“很是气恼”。人们“在那里所第一期盼的”,就是“到赵庄去看戏”。在古代,大户人家逢年过节、结婚嫁娶,都要演几场戏,唱几天堂会,以示庆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由于一般老百姓识文断字的不多,中国人的普通人文知识、一般生活常识和起码的是非标准或道德规范,基本上都是从戏台上得来的。因此,中国戏曲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中国人民的一所没有墙院、不分年级、不需考试的学校。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知道三皇五帝、朝代更替;知道忠臣烈士、千秋壮举;知道奸臣贼子、家恨国耻;知道善恶贤愚、忠孝仁义、是非曲直……戏曲传播着文化,人民推动着戏曲。双向的培养和造就,使中国戏曲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推荐

《文学前沿(第13辑)》:思想性 学术性 前沿性

后记

每天忙于繁重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也懒得再对这种管理体制说点什么),累得牛喘,常常忘记自己正在读的书念到第几页。牛喘之余,终于将《文学前沿》第13辑作为“《文心雕龙》研究专号”编完,即将付梓之时,不胜感慨,也不胜愧疚,愧疚不仅来自于我莫名其妙地整天忙于非专业的事务而使自己的学业荒废,更来自对人选本辑各位作者的歉意,也还来自对本辑文稿恐还存在校对不精而有种种的不足.
本辑人选的论文主要来自参加“北京2006年《文心雕龙》研究与当代文艺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们的论文(十八篇),会议已经开完近一年半的时间了(参见《文学前沿》第12辑中本次会议综述),而现在才能编出此辑。

目录

《文心雕龙》文论资源与当代文艺学研究(1)
《文心雕龙》为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8)
文化传统与《文心雕龙》之性质略论(24)
从具体到抽象——文心雕龙研究方法的启示(33)
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42)
历史性叙事:刘勰论文的基本话语模式(53)
文艺学语根刍议(67)
双重“解蔽”(75)
论杨明照《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87)
文心精雕付后人——王更生V文心雕龙读本>
著作特色(98)
中国文论:照着讲与接着讲——以《文心雕龙》
研究为中心(112)
体道与言情——庄子与刘勰语言观之比较(126)
中国古代文论中艺术理想的两个层面——从风骨论到意境论(140)
“物”之索解——读《文心雕龙》札记一则(153)
试论黄侃补文与《文心雕龙》的“隐秀”(160)
《文心雕龙.诸子》篇“庄周述道以翱翔”释义(168)
用纪昀避讳言论之矛评纪昀“书成于齐代”之盾(178)
《文心雕龙》文质观新探(182)
释“刘琨雅壮而多风”——兼论刘琨的创作倾向(192)
《文心雕龙.体性》刘桢评语疏证(201)
论《文心雕龙。养气》篇之“气”(215)
《文心雕龙.诠赋》篇研究概述(223)
现当代《文心雕龙》五学人年表(233)
谈谈祖保泉先生的“解说”式治学方法——评《王国维词解说》(259)
被当做文化品牌打造的《文心雕龙》研究资料中心(269)
编辑后记(27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