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丹棱县

四川丹棱县

中文名 丹棱县
四川省
所属地区 眉山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丹棱县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辖5镇7乡,总人口16.5万。

丹棱县属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等大小溪河122条,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容量4430万立方米。县内生态环境优越,绿化率达94.9%,森林覆盖率达32%,属成都近郊少有的生态型“天然氧吧”。

丹棱县境内矿藏资源富集,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钙芒硝矿,已探明储量即达250亿吨,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浅、利开采等特点,利用该矿生产的精制元明粉(无水硫酸钠)远销全国各地,并部分出口国外。天然气资源,县内已开发日产10万立方米的深井一口,目前县内日供气能力已达到30万立方米。矿泉水探明储量17亿吨以上,属优质矿泉水。页岩资源丰富,是瓷砖企业的理想原料基地。

丹棱县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以公路、城市、邮电、能源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在不断加强县、乡、村公路网线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出入境公路网线建设;绿化、美化、亮化街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2.5平方公里的生态田园型县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以水、电、气为重点,建成了1个11万伏和3个3.5万伏输变电站,建成了日供气能力达30万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配送气工程,新建了1个万吨水厂;全县电信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荣获全省第一个“科技信息网示范县”和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县”称号。

丹棱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强工业、兴交通、调结构、美城市、增效益”十八字工作思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明开放的意识,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到丹棱投资,共谋发展,共铸辉煌。

历史沿革 

丹棱县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据《今县释名》:“县北有赤崖山,高耸赤色有棱,如鸟游之状,拱翼县治,丹棱之名,盖取诸此。”

丹棱县

2000年,丹棱县辖5个镇、7个乡:丹棱镇、杨场镇、何场乡、石桥乡、唐河乡、王场乡、顺龙乡、仁美镇、双桥镇、中隆乡、仁兴乡、张场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209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丹棱镇29765杨场镇18211仁美镇18089双桥镇19323张场镇11883石桥乡4457唐河乡10542中隆乡13236何场乡13345顺龙乡9930仁兴乡9441王场乡3874 

2004年,丹棱县辖5个镇(丹棱、杨场、仁美、双桥、张场)、7个乡(中隆、石桥、顺龙、唐河、何场、仁兴、王场)。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4号)批复丹棱县撤销唐河、何场、中隆、王场、仁兴5个乡,扩大4个镇的行政区域: 将原唐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丹棱镇。丹棱镇人民政府驻滨河南路129号。 将原何场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杨场镇。杨场镇人民政府驻杨场场。 将原中隆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双桥镇。双桥镇人民政府驻双桥场。 将原王场、仁兴2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张场镇。张场镇人民政府驻张场场。

自然景观

丹棱境内水流资源丰富,有安溪河、丹棱河等大小溪河共122条.

梅湾湖,又名梅湾水库。位于丹棱县城西中隆乡梅湾村,距县城6公里,是七十年代大兴水利时建造的人工湖。集雨面积15.3平方公里,总库容1015万立方米,设计灌面3.16万亩,属中型水利工程,居丹棱水利工程之首。控灌丹棱镇、中隆乡、何场乡和唐河乡,还承担着丹棱县城市面上供水任务。

丹棱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与东坡区毗邻、南与夹江接壤,西南同洪雅相连,西北与雅安名山为邻,北同蒲江联接。

丹棱县森林覆盖率达32%,活立木蓄积量36.91万立方米,以马尾松居多,其次为杉、柏等乔木。境内水流资源丰富,年径流量3.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流量4430万m3。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达80余种;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常用中草药有70余种,其中以黄连、黄柏、杜仲有一定规模。

丹棱县境内有龙鹄山、老峨山。

龙鹄山,距丹棱县城约3公里。唐代名“龙鹤山”,自南宋孝宗皇帝手书“龙鹄山”三字赐史学家李焘后更名。龙鹄山山势奇特,恰似一个巍巍巨人,端坐于环绕的群山之中,有人说它像莲台打坐的佛祖,左?拈决,右手抚膝,神态肃穆。据当地人说,足有48座“磕头山”像朝圣的信徒,围绕龙鹄山虔诚地拱伏于地。乍一望去,真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

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位于丹棱县城西╈公里张场镇、王场乡、顺龙山辖区内,海拔1142米,幅员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林区面积1.3万亩,突兀一峰独峙,雄踞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时有烟去在半山飘浮,尉为壮观。山形酷似峨眉,雄秀奇险幽,颇有峨眉山的架式。山中名胜古迹如金顶、舍身崖、九老洞、万年寺、伏鹤寺、一线天等,皆与峨眉山“同名同姓”。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

社会事业 

教育现状

丹棱县历来文教昌明,人杰地灵,宋代即有栅头书院和巽崖书院,是巴蜀较早创办书院的县邑之一。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科技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改革,丹棱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1981年成为脱盲县,1985年普及初等教育,1993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1996年完成"普九",被国家教委授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称号,并连续四年受省市复查合格。

以"两基"为契机,教育科技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几年来先后创建省地级校风示范校6所,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授予的"健康促进学校"7所。高考上线人数连年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30人。近三年向大中专院输送人才773人。高中扩招大力推进,普高招生2000年达到330人,2001年将达500人,每年增加率都在40%以上。今年筹资100余万元,增建丹棱中学教学校,共260平方米,15间教室,总容量900人,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壮大,继98年丹棱职中兴建新校舍后,加大重点专业建设,增挂了"眉山机械电子学校"校牌。学校招生连年翻番,就业率100%,成为全市职教一大亮点。成人教育、幼儿教育也不断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基础良好,质量效益高的初中级教育体系。

文化发展

1、文化活动。丹棱农民唢呐队。遍及全县12个乡镇农村,骨干队伍达1500余人,均由少儿和成人两部分组成。十余年来,这以队伍5上蓉城、7下嘉州,参加过"中国舞蓉城之秋","峨眉山国际登山节","乐山市历届文化节","眉山建区三周年庆典"等上百次,全国、省、市县组织的大中型文艺表演,次次获奖。1993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唢呐之县"。二是县业余演出队,由全县教育单位、县级各部门、乡镇农民组成队员约5000人,形成一支较大规模的文艺宣传、文艺表演、民间传统文化演出的阵容,时散时聚、招之即来,丰富了全县群众文化生活。

2、文化设施。丹棱图书馆,1995年建,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现藏书4万余册;丹棱电影院,省颁甲级,1000余座,是开展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的专业场所;丹棱灯光球场。占地10亩,共60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观众,是开展各项体育赛事的主要场地。

医疗卫生

县卫生医药系统现有县级医院2个;卫生单位4个;血站1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站146个。现有职工5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9人(副高级13人,中级111人,初级305人),乡村医生183人,有病床334张。

1、医院。丹棱县人民医院,属国家二级已等医院,占地0.02平方千米,建筑面积0.021平方千米,职工208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2人,初级职称78人。有病床150张,拥有德国产双探头,双监视器B超等数十台设备和先进的微机管理系统,能开展国家二级已等医院所列的全部业务和部分二级甲等医院的业务。丹棱中医院,是一所中西医结合院,除开展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外,还有自己的特色门诊,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骨伤科等。乡镇卫生院12个,大部分的卫生拥有X光机、B超,心电图机和常用的检验设备;除承担各乡镇预防保健工作外,能诊治般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卫生院还能开展中、下腹部手术。

2、预防保健机构。县卫生防疫站,占地面积0.001556平方千米,建筑面积0.003036平方千米;现有职工27人,(副高1人,中级9人,初级15人),拥有荧光显微镜等多台设备;承担全县卫生监督、监测、疾病防治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县血防站,占地0.001444平方千米,建筑0.002183平方千米;职工14人(中级2人、初级10人),拥有生物显微镜等设备;承担全县血吸虫病防治、血防科研、血防健康教育等工作。县妇幼保健院,1996年获"爱婴医院"称号,占地0.00119平方千米,建筑0.00127平方千米;职工24人(副高2人、中级6人、初级14人)。拥有乳腺诊断治疗仪等数台设备。承担全县妇女儿童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3、血站。建于1993年,占地0.0067平方千米,建筑0.007平方千米,职工47人(中级6人、初级32人),拥有单采血浆机、洗板机、梅标仪等设备,能开展全血、血浆、成份血采集,日采血血浆量在250人以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