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石家大院西青区境内陆地成型的年代始于唐代中、后期。北宋时期是宋、辽两国的交界,明代分属河间府静海县和武清县管辖,清代归属天津府管辖。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建制为天津县,属直隶省管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河北省天津地区专员公署,公署驻地杨柳青镇。
1952年天津县划入天津市管辖。原为静海县所辖。
1953年西郊区成立。
1992年3月更名为西青区。
2001年,西青区区划调整前,辖3个街道(农业2个)、7个镇。
2001年底,西青区辖2个街道(农业2个)、7个镇,即:李七庄街、西营门街,杨柳青镇、中北镇、辛口镇、南河镇(今精武镇)、王稳庄镇、大寺镇、张家窝镇。
2004年初,西青区重新规划辖2个街道、7个镇。
2018年5月,西青区通过出台都市型农业、农业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有效调动农村创业创新主体积极性。近年来,西青区涌现出特色种养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互联网+”等一批农业新业态创业创新带头人10名,西青区大寺镇王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克亮作为创业创新代表,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1]
西青区(3)明代分属河间府静海县和武清县,清代归属天津府。民国年间属天津县辖。1949年杨柳青镇为天津专署驻地。1953年设天津市西郊区,1971年区政府由李七庄迁至杨柳青。1992年3月更名西青区。
1986年,西郊区面积540平方千米,人口28.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区政府驻杨柳青。辖杨柳青、南河2个镇和西营门、中北斜、上辛口、张家窝、李七庄、大寺、王稳庄7个乡,下设35个居委会、149个行政村。
1996年,西青区面积506.1平方千米,人口约30万人。辖5镇4乡:杨柳青镇、张家窝镇、大寺镇、南河镇、王稳庄镇、李七庄乡、中北斜乡、上辛口乡、西营门乡。区政府驻杨柳青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西青区总人口433697人,其中:西营门街道29014人、李七庄街道34330人、中北镇66784人、杨柳青镇105135人、辛口镇38324人、张家窝镇36258人、南河镇32349人、大寺镇47860人、王稳庄镇33525人、工农联盟农场5825人、杨柳青农场4293人。
2001年,西青区区划调整前,辖3个街道(其中有农业街道2个)、7个镇。2001年底,西青区辖2个街道(其中有农业街道2个)、7个镇:李七庄街道、西营门街道,杨柳青镇、中北斜镇、辛口镇、南河镇、王稳庄镇、大寺镇、张家窝镇。
2009年,南河镇更名为精武镇。
2015年,津民复【2015】1号批准设立赤龙南街道、赤龙北街道。
截至2021年,西青区下辖4个街道、7个镇、2个开发区、1个产业园区。[12]
4个街道:西营门街道、李七庄街道、赤龙南街道、赤龙北街道。
7个镇:中北镇、杨柳青镇、辛口镇、张家窝镇、精武镇、大寺镇、王稳庄镇。
2个开发区:天津经济开发区微电子小区、西青区开发区。
1个产业园区:新技术产业园区。[12]
区委书记:朱财斌[10]
区委副书记:殷学武、齐中波[13]
区长:殷学武[14]
副区长:梁军、方伟、陈力予、马杰、张建凤、柴树芳、庞铁强[9]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平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占勤、张忠芬、谢华生、张一谋、王青[15]
主席:于强
副主席:邵岗、井春燕、郑伟、王诚、王晓红、姜丽丹、赵金石、张宝霞
秘书长:康玉松[16]
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北纬38°51′-39°51′、东经116°51′-117°20′。东与红桥区、南开区、河西区及津南区毗邻,东南与滨海新区(大港区)相连,南靠独流减河与静海区隔河相望,西与武清区和河北省霸州市接壤,北依子牙河与北辰区交界。
西青区地图西青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势低平,大致西北部较高,海拔约5m;东南部略低,海拔约2.5m;中部最低处,海拔仅 15m。境内有莲花淀、蛤蟆洼、津西大洼等几个碟型洼淀。
西青区西青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寒暑交替明显,冬季受西伯利亚气团影响,寒冷、干燥;春季少雨、多风、干燥、气温变化明显;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闷热、降水集中;秋季受高压控制,天气晴爽。全年平均气温11.6℃,全年无霜期203天,年际变化不大。全年日照总量2810.4小时。自然降水总量586.1毫米,其中夏季443.2毫米。
西青区大清河西青区河道沟渠纵横,坑塘洼淀密布。境内有一级河道3条,即中亭河、子牙河、独流减河;二级河道10条,用水河5条,排水河4条,排污河1条。用水河道大多呈东西向,排水河道一般呈南北向。在本区东南部有区级中型水库1座,即鸭淀水库,库容3000万方。
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18.88万人,较去年减少0.63万人,同比下降0.53%;年末户籍人口为47.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7万人,同比增长2.5%。[7]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3亿元,同比下降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4.11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6.37亿元,同比增长6.9%。
2021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256.7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10.05亿元,同比下降1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41亿元,同比增长2.7%。全区完成财政支出136.77亿元,同比下降31.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61亿元,同比下降10.4%。[7]
2021年,全区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和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12.10亿元,同比下降3.1%。其中全年粮食总产量3.19万吨,同比增长15.2%;生猪出栏1.53万头,同比增长378.1%,季末生猪存栏1.23万头,同比增长115.8%,牛出栏0.16万头,同比增长2.9%。[7]
2021年,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4.1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69.65亿元,同比增长7.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78亿元,同比下降16.8%。[7]
2021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6.37亿元,同比增长6.9%。分行业来看,除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两个行业增速为负,其余行业均较快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03.05亿元,同比增长9%;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84亿元,同比增长11.5%;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0.39亿元,同比增长5%;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1.67亿元,同比增长9.2%。
金融业
2021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22亿元,同比下降2%。存款方面,截至年底,全区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216.95亿元,同比下降0.2%。贷款方面,截至年底,全区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04.44亿元,同比增长2.4%。
招商引资
2021年,全区完成外资到位额2.48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全区实现内资到位额220.31亿元,国内招商引资综合评价值在全市排名第3位。
新经济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4.7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4%,占比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0.8%,占比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共有在建投资项目430个(其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16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同比下降68.1%,占比0.5%;第二产业同比增长44.5%,占比18.5%;第三产业同比下降5.1%,占比81%。工业投资和高技术投资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45.1%和61.8%,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3.6%,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居全市之首。[7]
杨柳青石家大院(1)
杨柳青年画千年古镇杨柳青地名系乾隆皇帝御赐,以生产杨柳青年画而闻名世界。几百年来,文人墨客多汇聚于此,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杨柳青作为天津地区的年画生产基地,年画品质好,画工精细,大量年画出口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17]
公路
境内有京福、津淄、津港、津静、津同、外环线等十一条公路干线,纵横交错,贯通全国各地。[17]
铁路
京沪铁路穿越本区23公里的地段,设有曹庄、杨柳青、周李庄三个车站,还有陈塘支线(西站至陈塘庄)、周芦铁路(周李庄至芦北口)、李港铁路(李七庄至大港)及南曹支线(南仓至曹庄)贯穿南北。
2011年建成通车的京沪高铁亦通过西青区,并在区内张家窝镇设天津南站。[17]
航运
经外环线可达30公里处的天津新港(中国北方最大的贸易港)和15公里的天津机场。[17]
地铁
天津市地铁已开通线路中共有9站位于西青区,其中天津地铁2号线3站(曹庄、卞兴、芥园西道),3号线6站(南站、杨伍庄、学府工业园、高新区、大学城、华苑)。规划线路中天津地铁2号线8站(杨柳青、石家大院、中环信息学院、润杨道、京福路、小蒋庄、天文台、中北工业园),8号线13站(张家窝、董甸路、家华路、辛老路、赛达大道、津静路、聚源路、春光路、瑞光路、星光路、凯苑路、中北镇、东姜井),11号线10站(辛口、业成路、柳霞路、津静路、高泰路、海泰大道、海泰内环路、南北大街、农学院、侯台花园)。
2021年,推进“1010”十大交通畅通项目实施。启动轨道交通综合线路建设,协同推进地铁7号线、8号线、10号线、11号线建设进度,建设津静市郊铁路(地铁5号线车辆段至团泊新城);推动津静公路立交桥重要入市口改造项目;启动拓宽津港公路、芦北路等赛达新城周边道路畅通项目;推进南站科技商务区二期配套7条道路建设。
2021年完成15条配套道路建设。其中包括红旗农贸市场周边路网建设和市公安局周边路网4条民心工程,天津市第95中学、当城中学周边道路5条,精武镇丰华道、家兴路、纬华道、迎华道,李七庄街光明路,张家窝镇安华道,共计总长约6公里。加快推进子牙河南道、广乐道等主干道路建设进度,提高路网通达度。三是落实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牵头推动中北镇日东里小区、寰东里小区、霞东里小区、凯信家园,西营门街夏茵里小区、宫民里小区、春畅里小区,大寺镇龙府花园小区共计8个小区提升改造,改造建筑面积24.9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3100户。[7]
2021年,大力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先后完成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检工作和王稳庄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复检工作;2021年10月12日,辛口镇成功创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西青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第10位;PM2.5浓度41μg/m3,同比改善21.2%;达标天数241天,同比增加2天,达标天数比例为68.3%。完成了市下达的PM2.5浓度47μg/m3和优良天数比例巩固提高的年度目标。西青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2.03,同比改善4.61%,地表水环境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11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7]
2021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现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64家、“雏鹰”企业326家、“瞪羚”企业28家,科技领军(领军培育)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779家(全市第3),区级及以上研发载体23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1.08亿元。新增市级技术转移机构2家,总数达6家。西青区共有41个项目荣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获奖项目数量的24%,其中8家企业的9个项目荣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获奖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聚焦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出台了《西青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和《西青区大学科技园“科创10条”支持政策(试行)》,联合驻区六所高校成功举办了西青区大学科技园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签约暨开园仪式,重点推进西青大学科技园、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园建设。[7]
2021年,建成14所学校、幼儿园,启动建设8所学校幼儿园;4所新学校正式开学。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天津益中、南开敬业等多家教育集团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满足百姓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大力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年内新增公办园7所,扩大公办园招生范围,做到应招尽招。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立区“双减”工作专班,摸清247家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围绕广告宣传、合同签订、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出台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校一案”多样化服务体系,建立“四个长效保障”机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实际等情况,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个性化的课后服务。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年内招聘新教师190名,重点补充思政课、音体美、校医、心理健康等师资缺口,加强专业化教育人才配备。[7]
2021年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建成25个接种点,配置123个冰箱、3个冷库,全区疫苗储存能力达20万支。抽调52人组建5支移动接种队,每日配备医务人员平均500人左右,最高可达765名,日均接种能力达3万剂次。推进目标人群接种。截至11月11日24时,全区累计接种188.7万剂次,其中第一针99.8万、第二针83.1万、第三针5.8万。精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14+7”隔离保障制度,组织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流安排医务人员进驻隔离酒店,累计服务隔离人员8316人次。同时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组建区、镇、村三级专业技术队伍共175人,成立3个疫情处置组,每组10人,24小时待命,排查出的密接、次密接全部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推进民心工程任务完成。已经完成今年25个站室的标准化运行并联通医保,选优配齐人员力量,实现106名乡医进站服务。推进社区老年健康服务。通过开展健康查体、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临床指导等,为老年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家医签约老年人72128人,为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5589人次。开展心肺复苏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推广、培训、宣传,已完成标准化培训1391人,技术推广培训998人,切实提升了急救能力。[7]
2021年,以建党百年为重点,高标准开展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无人机飞行表演,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平台报道,全网浏览量超百万。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交响音乐会等12项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建党百年系列文化活动136项。探索精准服务的文化供给新机制,开展“文化惠民超市”活动,根据群众需求,统筹将文艺演出、艺术创作辅导等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至基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全年文化惠民超市开展演出88场,“古柳讲坛”文化讲座24场”,深入基层培训百余次。持续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今年西青区列入国家第一批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同北方演艺集团合作发行西青文惠卡5000张,组织开展文旅消费活动66项,带动消费额度达20.77亿元。开展文旅品牌创建,指导杨柳青古镇景区入选国家第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辛口镇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中华武林园被评为天津市红色旅游景区,生态六埠等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乡村旅游景区,国家粳稻中心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工业旅游基地。[7]
2021年,在积极配建“更新健身园35套,新建多功能运动场2个、新建社区体育园9个”市级民心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区级专项资金,在全区11个街镇新建健身园19套,更新已达八年服务年限的老旧设施64套。截至目前,全区共有524套健身园器材、18个多功能运动场、17个笼式足球场、13个街镇体育公园、7个街镇级全民健身中心、9个困难村健身广场、9个社区体育园,实现了老百姓有地方健身、健得起身、智慧健身。
2021年,丰富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一是依托各项体育品牌活动积极打造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的线上“健身大拜年”、生态体育展演、百万市民健步大会(西青站)、“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日活动,以太极拳、太极扇、传统武术、柔力球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运动展演的形式将西青健身群众的体育运动风采进行展示。二是积极组织传统比赛。先后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手扑球、“奔跑吧·少年”全民健身青少年游泳比赛、“我是棋王”中国象棋快棋赛、“我要上全运”社区运动会健身操舞、乒乓球、象棋、五子棋比赛等10余项赛事活动,调动全龄化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体育业务培训力度。结合健康天津考核、创文复检测评要求,组织全区各部门体育骨干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余人进行第九套广播体操培训;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培训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0余人,协助组织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人。开展2021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5次,受益群众千余人。[7]
202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同比增长4.4%;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87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26580元,同比增长15%;经营净收入3409元,同比增长131.4%;财产净收入8653元,同比下降8.1%,转移净收入7445元,同比下降12%。[7]
2021年,坚持将就业工作摆在各项工作首位,突出项目拉动、强化技能提升、实施重点帮扶、优化就业服务,精准施策、促保并举,全区新增就业2.83万人。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和“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新建企业培训中心3家、天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大力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办服务模式,审核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资金8955.87万元,惠及企业8000余家、劳动者6.9万人次。鼓励支持创新创业,认定天津市创业孵化基地1家,开展创业培训52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886.04万元。持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开发设计西青人社云平台,创新推出“直播带岗”求职服务,打造“一南一北两级多点位”免费招聘场所,做优做强村级(社区)“就业红娘”服务品牌,全力推行全天候、不间断、零距离就业服务,开展各类招聘会170余场,入场企业4600余家次。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1.56、20.29、20.47万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4.88%。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4.84万人,其中城居医保36.67万人,城职医保28.17万人。发放各类区级医疗补助7505.73万元,惠及群众3.39万人次,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7]
2021年,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推出《西青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西青区救助准备金实施细则》,急难情形实行“先行救助”。全年新增困难群众582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贴7100余万元,惠及13万余人次。开展“走家入户送温暖”行动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万人次,支出资金85万元,解决个案问题83件。制定并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上线区级智慧养老平台,建成11家街镇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5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党建+养老”的服务模式推进村居为老服务站点建设,全区养老服务四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2021年“助残四项实事”民心工程项目,为全区16688名持证残疾人免费缴纳133.50万余元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为0-59岁符合条件的2400余名残疾人发放居家服务补贴584.22万元,投入375.8万元保障残疾儿童享有康复训练服务,开展“博爱送万家.点亮星星灯”送温暖活动,投入4.75万元慰问95户孤独症儿童家庭,为新增48名孤独症和残疾儿童办理救助手续,为2106名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16种2118件。[7]
简介 | 图片 | |
---|---|---|
御河景观 | 南运河从隋朝开始历称御河、卫河、清河,明朝永乐年间称南运河至今。2002年,西青区政府投资2.2亿元对南运河重新规划、改造,河道长4.1公里,开口40米,两侧各有20米的绿化带,疏通改造后的南运河称之为御河。景观设计以四季植物和历史文脉为主线,将生态、休闲、观赏内容有机结合,依次形成“乾隆御赐杨柳青”、“杨柳青砖雕石刻园”、“杨柳青年画园”、“杨柳青风筝园”、“精武园”五个景观分区。 | ![]() |
石家大院 | 石家大院位于素有“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的千年古镇杨柳青南运河北侧,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杨柳青石家的私宅。石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总耗费白银30万两,占地10000平方米,整座大院包含十八个院落,四合连套,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石家大院现开辟为天津杨柳青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 ![]() |
霍元甲纪念馆 | 霍元甲纪念馆位于西青区精武镇“霍元甲故里”小南河村,包括霍元甲故居、霍元甲纪念馆、霍元甲墓三部分,现为国家2A级景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霍元甲故居为青砖青瓦,坐南朝北,明三暗五的小四合院,依据史料记载,复原了霍元甲习武、务农、生活的大量模拟场景,展出了珍贵的实物展品。并且纪念馆通过声、光、电多种现代手段和大量珍贵图片、资料,全面讲述了霍元的传奇故事。 | ![]() |
峰山药王庙 | 峰山药王庙位于西青区大寺镇王村,西临津淄公路,现为国家2A级景区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峰山药王庙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俗称“风窝庙”。由于历史变革和岁月的侵蚀,峰山药王庙1997年再次重修,并附带配建了药王湖公园和珍禽观赏园。峰山药王庙佛道共祀,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及钟楼、鼓楼几部分组成。虽历经沧桑,但祭祀活动却从未中断,每逢四月二十至二十八(农历)庙会期间,华北地区及东南亚侨胞常来朝拜。峰山药王庙是目前天津地区最大的寺院式建筑群落,已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融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旅游场所。 | ![]() |
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 | 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位于外环线7号桥北,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室内生态植物观光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基地。景区分为服务厅、花卉厅、科教厅、雨林厅四个功能区。配套设施有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露天广场和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停车场(含公交站点)。 | ![]() |
千尊玉佛寺 | 千尊玉佛寺位于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古称法藏寺。千尊玉佛寺总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七宝如来八十八佛殿、千尊卧佛殿、禅堂,藏经楼、钟鼓楼、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等建筑组成,全寺所有佛像由缅甸僧王赠送,为缅甸玉制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四大菩萨殿内每尊玉佛为8吨,地宫主佛为20吨。其中,天然卧佛为一整块天然玉石,质地精美。 | ![]() |
杨柳青庄园 | 天津市杨柳青庄园坐落在历史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津同线20公里处,依附于子牙河和大柳滩生态园,是一块保留着乡土气息的天然大氧吧,整个庄园占地800亩,绿地占有率达90%以上,是居家住宿、餐饮、会议、娱乐、垂钓、旅游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度假的旅游景区。 | ![]() |
简介 | 图片 | |
---|---|---|
御河景观 | 南运河从隋朝开始历称御河、卫河、清河,明朝永乐年间称南运河至今。2002年,西青区政府投资2.2亿元对南运河重新规划、改造,河道长4.1公里,开口40米,两侧各有20米的绿化带,疏通改造后的南运河称之为御河。景观设计以四季植物和历史文脉为主线,将生态、休闲、观赏内容有机结合,依次形成“乾隆御赐杨柳青”、“杨柳青砖雕石刻园”、“杨柳青年画园”、“杨柳青风筝园”、“精武园”五个景观分区。 | ![]() |
石家大院 | 石家大院位于素有“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的千年古镇杨柳青南运河北侧,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杨柳青石家的私宅。石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总耗费白银30万两,占地10000平方米,整座大院包含十八个院落,四合连套,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石家大院现开辟为天津杨柳青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 ![]() |
霍元甲纪念馆 | 霍元甲纪念馆位于西青区精武镇“霍元甲故里”小南河村,包括霍元甲故居、霍元甲纪念馆、霍元甲墓三部分,现为国家2A级景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霍元甲故居为青砖青瓦,坐南朝北,明三暗五的小四合院,依据史料记载,复原了霍元甲习武、务农、生活的大量模拟场景,展出了珍贵的实物展品。并且纪念馆通过声、光、电多种现代手段和大量珍贵图片、资料,全面讲述了霍元的传奇故事。 | ![]() |
峰山药王庙 | 峰山药王庙位于西青区大寺镇王村,西临津淄公路,现为国家2A级景区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峰山药王庙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俗称“风窝庙”。由于历史变革和岁月的侵蚀,峰山药王庙1997年再次重修,并附带配建了药王湖公园和珍禽观赏园。峰山药王庙佛道共祀,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及钟楼、鼓楼几部分组成。虽历经沧桑,但祭祀活动却从未中断,每逢四月二十至二十八(农历)庙会期间,华北地区及东南亚侨胞常来朝拜。峰山药王庙是目前天津地区最大的寺院式建筑群落,已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融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旅游场所。 | ![]() |
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 | 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位于外环线7号桥北,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室内生态植物观光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基地。景区分为服务厅、花卉厅、科教厅、雨林厅四个功能区。配套设施有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露天广场和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停车场(含公交站点)。 | ![]() |
千尊玉佛寺 | 千尊玉佛寺位于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古称法藏寺。千尊玉佛寺总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七宝如来八十八佛殿、千尊卧佛殿、禅堂,藏经楼、钟鼓楼、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等建筑组成,全寺所有佛像由缅甸僧王赠送,为缅甸玉制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四大菩萨殿内每尊玉佛为8吨,地宫主佛为20吨。其中,天然卧佛为一整块天然玉石,质地精美。 | ![]() |
杨柳青庄园 | 天津市杨柳青庄园坐落在历史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津同线20公里处,依附于子牙河和大柳滩生态园,是一块保留着乡土气息的天然大氧吧,整个庄园占地800亩,绿地占有率达90%以上,是居家住宿、餐饮、会议、娱乐、垂钓、旅游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度假的旅游景区。 | ![]() |
石挥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天津西青区小南河村人。爱国武术家,上海精武体育会创办人,被誉为”精武大侠“。
韩慕侠(1877—1947),原名韩金镛,天津西青区王稳庄大泊村人。晚清十大武术高手,与霍元甲齐名的爱国武术家。
安文忠(1852—1942),字荩臣,天津杨柳青人。新疆”津帮第一家”文丰泰的创始人,是杨柳青人到新疆艰苦创业的首倡者,名满津门的商界巨贾。被誉为“赶大营第一人”,是杨柳青安家大院的创造者。
石挥(1915—1957),原名石毓涛,天津杨柳青人。是”天津八大家“之一杨柳青石家的后裔子孙,著名电影、话剧演员、导演,被誉为“话剧皇帝“。
王树村(1923—2009),天津杨柳青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
2018年5月21日,西青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11]
2019年1月25日,西青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8]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19]
2020年11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名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