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二绝

香山寺二绝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名称 《香山寺二绝》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香山寺二绝

【其一】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其二】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做此山僧。[1]

注释译文

空门:指佛寺。明华察《游善卷碧仙岩》诗:“落日下空门,斋钟出林莽。”老夫:诗人的自称。

石棱:石头的棱角。此处专指多棱的山石。唐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面壁攀石稜,养力方敢前。”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2]

作品鉴赏

香山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的南侧,白居易晚年退隐之后,定居于此,并自号“香山居士”,可见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元和年间,白居易出守杭州时,曾诣鸟窠禅师问道。《五灯会元》卷二记载了他们相见的情形:“(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鸟窠禅师所说的那两句话,是学佛之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但却被他提到“佛法大意”的高度,是为了说明禅不是要看怎么说,而是要看怎么做,也就是重视自己的证悟。《五灯会元》卷一记载大迦叶“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也是说明这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亲证的重要性。白居易是否从鸟窠禅师那里悟到了这一点,还有待于证明,但他不仅向慕和欣赏在家出家的生活状态,而且身体力行之,就是他的越过一般士人之处,因而他也成为后世读书人的一种生活理想。[1]

作者简介

白居易像[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上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部(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人等调益雁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以刑部侍郎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晚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白诗不尚艰难,与元稹唱和,世称“元白体”,元卒,与刘禹锡齐名,号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75卷。《全唐诗》存其诗39卷。[4]

作品原文、鉴赏来源:文化共享网站图片来源:中国中医网作者简介来源:白居易小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