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辞赋节

中华辞赋节

别称 中国辞赋节
设定时间 五月初五
节日起源 “端午节”祭祀屈原
简称 辞赋节
目录导航

概述

中华辞赋节,又称“中国辞赋节”,简称“辞赋节”。其学术称谓由学者日不落提出,是中华赋学具有非常文化纪念意义的成果。学者,日不落通过辞赋比较学推定屈原的逝世纪念日农历“端午节”——五月初五,为“中华辞赋节”——中华辞赋发端纪念日。

起源

屈原的去世,标志着楚辞学的形成,也就是说最初步的辞赋体在那个时代确立了。因此,汉朝把屈原的辞——从诗经向辞赋过渡的楚辞,称做赋。学者日不落赞同“辞赋屈原起源说。

沿革

辞赋,属于由诗歌向散文过度的文体,同时屈原生活的那个时代正符合屈原创造楚辞体的文学实践活动。而且国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已相对精确地推断出了屈平的生存年代——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屈子,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

荀子说,当否定。虽然荀子与宋玉,大约在屈原稍后的时代出现,开始了真正的辞赋创造,并称“荀宋”(见百步词条——荀宋)。荀子的生活年代——约前313年-约前238年,明显比屈原晚。由此就能否定锡东刀客的论断——中华辞赋文学史,由荀子编纂而起的立论。荀子,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由此,可推确:屈原,在辞赋学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具有世界文化名人级别的影响,那么,屈原“端午节”——五月初五,为“中华辞赋节”是科学合理的。这个辞赋学术贡献,得到了中华辞赋社区、中华辞赋革新运动、中华辞赋界的最广泛的认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