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江上青1958年编剧。
剧情:南宋奸相贾似道游西湖,姬妾李慧娘见书生裴舜卿,失口赞美。贾回府杀死慧娘,又诱裴生入府,囚之书房。慧娘鬼魂与裴幽会。贾遣家将杀裴。慧娘救裴出府,并与贾当堂辩论。
该剧于1958年由西安市越剧团演出。田野导演,顾志刚作曲。姚月红饰李慧娘,高剑琳饰裴舜卿,许瑞春饰贾似道。姚月红向秦腔演员马兰鱼等学习吹火技艺。她在“放裴”一场中有上佳表演,能一口气吹火40次,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1959年,该剧赴京向国庆10周年献礼,应邀进中南海演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央领导人出席观看。周恩来、董必武接见演职员并合影。该剧“鬼怨”、“会裴”、“分别”等场由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3张。
成都市川剧院再度搬演了《红梅记》,2011年12月夺得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塞纳大奖,由著名剧作家徐棻重新改编。她用川剧之美再次阐释的“这一个”《红梅记》,充满新意,其复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物刻画,与独特的戏剧表现手法,无不使人感到:这个戏既是传统经典的传承与化用,又是现代艺术的川剧演绎与创造。
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周朝俊著。取材于明瞿佑《剪灯新话》中的《绿衣人传》,写裴禹与李慧娘、卢昭容的爱情婚姻故事。南宋时,书生裴禹游西湖,权相贾似道的侍妾李慧娘顾盼裴生,加以赞美,致为贾似道杀害。总兵之女卢昭容春日登楼眺望,折梅吟咏,裴生恰在墙外攀枝,昭容即以梅相赠。贾似道见昭容貌美,欲强纳为妾。裴生为卢母出计,权充其婿,至贾府拒婚。贾似道将裴生拘于密室,慧娘鬼魂得与裴生幽会,救裴生脱险,并现形痛斥贾似道之凶残暴戾。后贾似道兵败襄阳,在木绵庵被郑虎臣杀死。裴生应试擢探花,与昭容完婚。李慧娘的形象虽不占主线地位,但她善良正直、不畏强暴的反抗性格,刻画得颇为生动感人。剧情曲折离奇,虚实相生,惟关目稍有冗赘,结构松散。京剧《李慧娘》即据此改编。
红梅记(3)瞿佑的《绿衣人传》和周朝俊的《红梅记》的寓意可能是不同的。《绿衣人传》的主人公叫天水赵源,或有怀念赵宋皇朝和希望复国的意思。 《绿衣人传》讲的是赵源与美貌少妇“绿衣人”的爱情故事。瞿佑借此痛斥贾似道误国。英俊少年赵源的前身是贾似道家奴仆,主要工作是煎茶到水。绿衣人的前身是嫁到贾家的美丽姿容的临安良家少女,善弈棋,备受贾似道宠爱。赵源因为常常送茶倒水与绿衣人产生恋情。 暴露后,被贾似道 双双赐死于西湖断桥之下。赵源后来再世为人,而绿衣人还在阴间。绿衣人晚上出来与赵源相会,白天离开。没过多久,绿衣人精气散尽,三年不复来。赵源感恋其情,不再娶,去栖灵隐寺出家为僧。
瞿佑创作赵源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可能是意寓赵宋子民誓死忠于宋王朝 。 原因是南宋临安沦陷后,陈宜中、张世杰以行朝从事复国活动三年,至崖山而最后灭亡。而郑思肖等遗民,不与元人为伍,隐姓埋名,或出家为僧。如果这样的分析是对的,《绿衣人传》很可能是一个歌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郑思肖一类人物的文学作品,因为体现了忠君爱国的情操和气节。
《红梅记》的主人公叫裴禹,字舜卿。 人们都知道,“禹”是大禹,中华民族的先祖,长于治水。 如果不明显, 作者加上了“舜卿”。舜帝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大禹是舜帝的爱卿也。 “赵源”变成了“裴禹”。寓意明显有差别。为何姓“裴”呢?能否有这样一个解释:“裴”是“陪”的谐音。“裴禹”是“老二”。
《红梅记》的裴禹在贾似道死后,参加科举考试。贾似道死后的科举考试,当然是元朝的科举。裴禹高中科举,终于有了幸福的生活。《红梅记》是否有可能如下的意寓:大元王朝把受苦受难的南宋人们解救出苦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红梅记》被一些文学工作者认为是热爱南宋的作品, 看来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