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王恒

中文名 王恒
职业 研究员
外文名 WANGHENG
出生日期 1986年11月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从清华大学毕业时,正值世界航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航空事业,成为空军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1]清华大学毕业时的王恒清华大学毕业时的王恒

2007年6月,在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1]

现任空军某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王恒[5]

个人生活

走进王恒办公室,一排书架映入眼帘,书架上是一排排整齐的书。

书不论大小,王恒都把它们收拾得利利索索。书桌上,笔也是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此前,王恒的一位同事说,出去“撸串儿”时,王恒都会把吃过的烧烤签子一支一支码整齐。

王恒是空军某研究院研究室主任[5]。从清华大学毕业时,正值世界航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航空事业,成为空军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王恒说,把凌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这个习惯早在上大学前就养成了,只不过他“比以前做得要好点”[2]

主要贡献

以快制快是未来战场的制胜法宝,怎样才能让航空兵部队反应更快,王恒经过慎重思考,提出一个大幅提高战机再王恒和战友们探讨技术问题王恒和战友们探讨技术问题次出动效率的设想。但这一想法触碰到业内公认的“安全线”,在当时还是“禁区”。 

打破常规的事,难度可想而知。从粗线条勾勒到精确绘制图纸,中间隔着海量的计算、分析、试验。王恒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从大量数据中寻找规律,不断论证可行性方案。经过数年奋战,终于取得成功。这项科研成果的应用,让战机再次出动时间大幅缩短,为战机增加攻击频次、提高打击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

王恒在清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是大学给他们那一届毕业生的临别赠言。特招入伍后,王恒始终想着如何在军营广阔的舞台上,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军事科研,转化为实际战斗力。为了帮助飞行员在空中遇到难以应对的危险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弹射出舱,王恒提出某主动控制方法。经过对方案的不断完善优化,他最终完成了关键技术突破。该成果已在全军推广应用  。

随着新型武器装备成体系列装部队,王恒对“快”的研究也由单装迈向体系,他说:“体系作战进一步放大了‘木桶效王恒在工作王恒在工作应’,哪一部分都不能有短板。”为了让作战编队空中机动更加敏捷,王恒牵头提出某新型作战概念。在方案评审会上,一位院士兴奋地说:“这个方案的特点就是‘快’!”该方案在全军一次创新大赛上获得第二名。这项面向体系作战的最新成果,在空军某重大演训中得到全面检验,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5]

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毕业,博士学位,人机环境与航空救生专业[1]

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他对现役战机结构和飞行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局部改装基础上,调整原来的操作流程,将会有效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2]王恒在和战友们研究课题王恒在和战友们研究课题

主要成就

参与课题30余项,担任其中3项课题负责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国防发明专利授权5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检索3篇。[1]王恒在和飞行员探讨技术问题王恒在和飞行员探讨技术问题

相关数据证明,王恒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空军战机提升打击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王恒带领团队参加全军的一次比武,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

所获荣誉

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4]

王恒带领团队参加全军的一次比武,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王恒在把科研成果应用到部队战机上王恒在把科研成果应用到部队战机上

承担的“飞行器结构动态断裂主动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

人物影响

“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王恒提出了一个能明显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的改进设想,通过对现役战机结构和飞行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局部改装基础上,调整原来的操作流程,将会有效提升战机再次出动速度。其研究成果为空军战机提升打击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

人物评价

“像是春雷在积攒着能量,也像是守着大战来临前的寂静。”战友们如此评价王恒的状态。王恒却说:“紧盯科研实践王恒在科研攻关王恒在科研攻关的前沿,灵敏感知最新变化,这是我们单位所有研究员创新的底气。大家其实都在这样做,我只是其中之一。何况,突破有种极致的美[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