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黑点白点排列奥秘数阵;洛书,纵横斜三条线上数和皆15。《周易》和《洪范》,在哲政军伦美文学诸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洛书河图,产生于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居天下之中”。洛书河图文化意义,博大精深---“河”指黄河,“ 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洛书河图文化。 4 9 2 3 5 7 8 1 6 九宫
洛书河图,形成了河洛文化圈。联结着: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燕赵文化。 洛书河图,演绎出原始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炎黄始祖文化、《周易》学、夏商周青铜文化、东周文化、秦唐代封建文化、宋代洛学理学...,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宗教、 科技、艺术、民族、民俗等领域。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有“洛书河图”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图书资料,是洛阳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特色。 洛书河图,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渊源于河洛文化。在氏族社会变革过程中,洛书兴起,河图形成,根植于河洛。河洛文化具有源发性,“河图洛书”出于河洛,儒学、道学、佛学等源起于河洛。洛书河图文化具有兼容性,吸收包容了古代周边地域文化内容。洛书河图文化辐射到周边的地域,派生出诸多文化体系。 洛书河图,雄踞于中原文化,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易经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云:“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洛书河图,《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汉书.五行志上》认为《尚书.洪范》中从“初一曰五行”到“长用六极”是《洛书》本文。
洛书河图,产生的地理范畴正是中华文明始发地。地域界定为:今天河南西部,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地理范围是: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
洛书河图,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影响了许多地区性文明产生:在长江流域---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黄河流域---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东北---燕山地区文明---红山文化。 洛书河图,直接与黄河文明大交融,孕育了中华邦国文明。 洛书河图,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
洛书河图文化特点: (1)国都文化连绵不断。 (2)根文化、源头文明。海外华人,称“河洛郎”,且寻根拜祖,洛书河图文化隐藏着寻根和姓氏寻根思潮。 (3)民族思想国学基因,包容中华灵魂。
洛书河图---传说。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太极图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人族伏羲据此创造出太极和八卦。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 (1)伏羲“结绳为网以渔”说。 (2)黄帝“洛书鱼献”说。 (3)唐尧“灵龟”说。 (4)虞舜“黄龙负书”说。 (5)大禹《册府元龟*帝王部》、《尚书*洪范》说。
洛书河图之理
五行 星图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辞赋 潘承祥《咏洛赋》河图洛书 四大发明 周易八卦 洛阳太学 世界之最 老子 道德经 彪炳千秋 孔子问礼 三班 《汉书》 虞初 《周说》 金谷 煊赫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