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体用论
作 者:熊十力
出版社: 世纪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ISBN: 9787545800876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 元
《体用论》中的《明变》、《成物》和《明心》三章,熊十力在原《新唯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创作,分别表达了他晚年定型的本体论、宇宙论和人生论,成为《原儒》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尤其是单独发行的《明心篇》,不仅篇幅大增,内容得到很大充实,因而成为熊十力晚年加强其新儒学人生论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熊氏新易学人生论的核心所在,是熊十力努力以新儒学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尝试。《体用论》及其《明心篇》的完成,是熊氏新易学特别是其人生论臻于完善的重要标志。
《体用论》讲述了:先生之学从佛家大乘入手,大乘双轮,其宇宙论皆分别性相。一者,不生不灭法,所谓真如,是为法性。二者,生灭法,亦名因缘法,是为法相。性、相,剖成生灭与不生灭之两界,佛法东来千载,大师宿德莫不奉持惟谨。先生初亦承之,卒复怀疑。乃自由参究,仰观俯察于天地,近取诸神,远取诸物,久之自然会通。忽触悟《变经》,启发益宏,始叹此理圣人发之已久矣。遂乃归本孔子,创明体用不二之宗。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又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研究佛学,后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重要著作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家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先生也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目录
序:读熊十力札记王元化
体用论
题记
韩序
赘语
第一章 明变
第二章 佛法上
第三章 佛法下
第四章 成物
第五章 明心(有目无文)
明心篇
题记
自序
篇上通义
篇下要略(有目无文)
附录
跋:记父亲熊十力万承厚
《体用论》是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
若云灭已,不续起者,汝便堕断见;若云才灭,即续起者,汝则不应说一切物可容暂住。所以者何?当物暂住时,即是大化革故创新之机已经中断,云何得有新物续起?应知,凡物才生即灭。刹那刹那,前前灭尽,后后新生,化机无一息之停。故万物恒相续起,不断绝也。汝复须知,佛家说刹那灭义,只显无常。本论阐明化机不息,活泼泼地。此是余与佛家根本不同处。
五,汝以为,“凡说一切物才生即灭者,即是偏从灭的一方面看去,未免蹈空”云云。殊不知,蹈空之过,汝可以加诸佛之徒,无可加诸我。如我所说,刹那刹那灭灭不住,即是刹那刹那生生不息。生和灭本互相涵,说生已有灭在,说灭已有生在。前面说过,变化是循相反相成的法则,仍用一二三来表示之。如前一刹那新生,便是一;而新生法即此刹那顷顿灭,此灭便是二;二固与一相反,一是生,二是灭,故相反。然后刹紧续前刹又新生,便是三。刹那,亦省称刹。他处言刹者,仿此。此三望前为终,望后为始,所谓终则有始也。凡物刹那刹那、生灭灭生,始终循一二三之则,常创新而不守其故,《易》所谓至赜而不可乱也。
六,汝以为,“若一切物皆刹刹灭故生新者,云何一般人皆见为旧物”云云。刹那刹那,简称刹刹。后皆仿此。应知,凡物刹刹方灭方生,若不遇异缘,则后刹续生者恒与过去相似。例如黑铁前刹方灭,如无火为异缘,则后刹续生者仍与前黑铁极相似,是名相似随转。转者,起义。似前而起,名相似随转。以转字训为起,此据中译佛书。由相似随转故,吾人于现前新物,乃见为犹是前物。其实凡物皆前前灭尽、后后新生。惟新物似前,故视之若旧耳。或复问言:“若一切物皆刹刹生灭者,云何不可觉知?”答日:刹刹生灭灭生,密密迁流,云何觉察。汝若以不可觉察,即不信刹那生灭义。吾且问汝,如汝身体息息新陈代谢,犹自视为故吾。汝将以不可觉知,便否认新陈代谢否?
先生之学从佛家大乘入手,大乘双轮,其宇宙论皆分别性相。一者,不生不灭法,所谓真如,是为法性。二者,生灭法,亦名因缘法,是为法相。性、相,剖成生灭与不生灭之两界,佛法东来千载,大师宿德莫不奉持惟谨。先生初亦承之,卒复怀疑。乃自由参究,仰观俯察于天地,近取诸神,远取诸物,久之自然会通。忽触悟《变经》,启发益宏,始叹此理圣人发之已久矣。遂乃归本孔子,创明体用不二之宗。
——韩元恺
吾儒体用不二、天人合一,此为探究宇宙人生诸大问题者不可违背之最高原理也。
——熊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