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弃6岁随祖父入私塾读书,课余常偷读一些侠义小说,仰慕侠风。15岁考入省立七中(安康中学),学习成绩优异,得到县府颁发的助学金。杨弃还经常阅读《读书生活》、《宇宙风》、《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思想逐渐倾向进步。
进入高中,时值“七七事变”暴发,杨弃遂萌发投笔从戎,参军抗战的念头。当时国民政府以抗战名义招募青年学生从军,他与11名同学一道报考武汉中央航校。在西安体检合格后,经郑州去武汉,因学校转移,下落不明,又返西安。
逗留西安期间,他接触到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宣传,产生了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去的念头。因在西安没有找到得力介绍人而未能如愿成行,只得重返安康中学。回校后,订阅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共产党发行的刊物,经王任青(共产党员)、肖依袋介绍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伺机投奔延安。
1938年7月,杨弃利用中学生赴西安军训之机,由先期到达延安的同学胡介民介绍,到了集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在办事处安排下,于当月到达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
1940年3月,分配到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9连任文化教员。因能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且能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半年后升任副指导员、指导员。
1944年8月,调2支队6团任营教导员。
抗战胜利后,升任2纵队6师16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随部队长途行军,经山东、河北,到达东北。先后转战西满、北满、南满,参加了著名的四平保卫战、临江保卫战。东北解放后,又随部日夜兼程进关,参加了渡江战役、衡保战役。
全国解放后杨弃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参加了一、二、三、四战役。战斗中,两次身负重伤。一次子弹从脖子穿进,一次右腿粉碎性骨折,他带伤参加战斗。
回国后历任39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政委兼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4年2月授予少将军衔。
1975年病逝于沈阳。
1964年2月授予少将军衔。[1]
2017年8月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江拥辉、唐青山、李少元、管松涛、杨弃五位1955年授少将军衔的开国将领忠骨安葬仪式在福寿园国际集团辽宁观陵山艺术园林将军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