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瘟

大头瘟

常见病因 风热时毒内袭
常见症状 全身憎寒、发热、头面部焮赤肿痛等
英文名称 feverwithswollen head
目录导航

病因

风热时毒是大头瘟的致病因素。在温暖多风的春季及应寒反温的冬季,容易形成风热时毒,并传播流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容易导致风热时毒内袭,卫气分同病。卫分受邪遏郁,故始有憎寒、发热,继而肺胃热毒迫蒸,出现壮热烦躁,口渴引饮,咽喉疼痛等气分里热炽盛证候表现。与此同时,邪毒上攻头面,搏结脉络,而致头面部红肿疼痛。[1]

症状

本病有特殊的临床表现,除起病较急,全身憎寒、发热外,还有头面部掀赤肿痛。但较少见到内陷营血证候。

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白细胞计数(WBC) 病毒感染免疫检测 ,细菌的鉴定,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范围

成人:(3.5~9.5)×10^9/L (3500~9500/mm3)。

新生儿:(15.0~20.0)×10^9/L (15000~20000/mm3)。

婴 儿:(15.0~20.0)×10^9/L。

儿 童:(5.0~12.0)×10^9/L。

诊断

始起憎寒发热,头面红肿,或伴咽候疼痛,继则恶寒渐罢而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红肿,咽喉疼痛加剧。舌赤苔黄,脉数实。

鉴别诊断

根据其临床表现,与西医的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颇为相似,临床上可参照辨证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治疗

大头瘟大头瘟(1)双黄连粉针,用3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或0.9%生理盐水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  

(2)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  

(3)新癀片,每次3-4片口服,每次3―4次。  

证候:憎寒发热,头面红肿,或伴咽喉疼痛,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焮肿,咽喉、耳前肿痛加剧,连及颌下颈部。舌赤苔黄,脉滑数。

治则:透卫清热,解毒消肿。

1.内治法

(1)主方 初起服用加味甘桔汤。

方药:甘草、桔梗、荆芥、薄荷、牛蒡子、浙贝母、柴胡、丹皮。

(2)主方 后期服用普济消毒饮。

方药:黄芩、黄连、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陈皮、甘草、羚羊角粉。

2.外敷药治疗

(1)三黄二香散 黄连、黄柏、生大黄、乳香、没药研极细末,用细茶汁或香油调敷。

(2)水仙膏(水仙花根捣如膏) 敷患处,中留一空,出热气,干则易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