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

乳香

采收时间 春、夏两季均可采
植物界
乳香树
中文学名 乳香
橄榄科
双子叶植物纲
毒性 无毒
中药名 乳香
目录导航

生理特性

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产地

分布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入药部位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鲍达乳香树、野乳香树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炮制方

醋乳香,取净乳香,照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炙法。)炒至表面光亮。(每100kg乳香,用醋5kg。)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归心、肝、脾经。

功效作用

乳香乳香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 

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 

④《证类本草》:治不眠。 

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 

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 

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 

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1]

功能主治

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相关配伍

1、气滞腰痛:青木香、乳香各二钱。酒浸,饭上蒸,均以酒调服。(《圣惠方》)

2、小儿泄泻:肉豆蔻五钱,乳香二钱半,生姜五片。同炒黑色,去姜,研为膏收,旋丸绿豆大。每量大小,米饮下。(《全幼心鉴》)

3、疔疮恶肿:千针草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普济方》)

用法用量

煎汤或入丸、散,3~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

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2.《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治妇人难产,折伤。”“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

3.《本草汇言》:“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