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

苋菜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苋菜苋菜(7)苋菜为一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茎粗壮,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幼时有毛或无毛。

苋菜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7厘米,绿色或常成红色,紫色或黄色,或部分绿色加杂其他颜色,顶端圆钝或尖凹,具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无毛;叶柄长2~6厘米,绿色或红色。花簇腋生,直到下部叶,或同时具顶生花簇,成下垂的穗状花序。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5)花簇球形,直径5~15毫米,雄花和雌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透明,顶端有长芒尖,背面具绿色或红色隆起中脉;苋菜花被片矩圆形,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顶端有长芒尖,背面具绿色或紫色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长或短。胞果卵状矩圆形,长2~2.5毫米,环状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

种子

苋菜的种子近圆形或倒卵形,直径约1毫米,黑色或黑棕色,边缘钝。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温度

苋菜苋菜(3)苋菜喜温暖,较耐热,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苋菜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10~12℃种子开始发芽,22~24℃最适发芽,超过35℃时发芽和出苗均受影响。苋菜不耐寒,生长中遇 0℃以下低温就受冻死亡,温度低于10℃植株生长缓慢 , 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超过35℃时植株生长不良,纤维增加,品质变劣[1]

湿度

苋菜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直播的苋菜,直根深入土层,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土壤水分充足则叶片柔嫩,品质较好。 苋菜耐涝耐渍性较差,土壤湿度过大或地面积水,会影响生长以致死亡。 露地生长的多枝大株丛遇大雨大风天气,易倒伏[1]

光照

苋菜苋菜(3)苋菜属高温短日性蔬菜,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食用价值降低。不同品种抽薹开花也有早有迟,如广州高脚尖叶抽薹较早,而南京秋不老抽薹开花较晚。 春季栽培,气温适宜,日照较长,苋菜抽薹晚,品质柔嫩,产量较高;夏秋播则较易抽薹开花,产品较粗老[1]

土壤

苋菜不择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黏壤土均可栽培。苋菜为喜肥作物,通常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最为适宜。贫瘠沙地、冷浆低湿地、结构不良的黏土地等不适宜栽培苋菜。苋菜对土壤适应性较好,酸性和碱性土壤都能生长,但最适pH值5.8~7.5[1]

种类介绍

苋菜苋菜(3)苋菜品种很多,依叶形可分为圆叶种和尖叶种。 圆叶种叶圆形或卵圆形,叶面常皱缩,生长较慢,较迟熟,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抽薹开花较迟。 尖叶种叶披针形或长卵形,先端尖,生长较快,较早熟,产量较低,品质较差,较易抽薹开花[1]

依叶片颜色分为红苋、绿苋和彩色苋[1]

绿苋

叶和叶柄绿色或黄绿色,食用时口感较红苋和彩色苋硬,耐热性较强,适于春季和秋季栽培。主要品种如湖北的马蹄苋、圆叶青苋、猪耳朵青苋,南京的木耳苋、秋不老,杭州的尖叶青、白米苋,广州的高脚尖叶、柳叶、矮脚圆叶、犁头苋、大芙蓉叶等[1]

红苋

叶片和叶柄紫红色, 食用时口感较绿苋软糯,耐热性中等,适于春季栽培。 主要品种有杭州红圆叶,广州红苋,湖北圆叶红苋菜、猪耳朵红苋菜,四川大红袍等[1]

彩色苋

叶边缘绿色,叶脉附近紫红色,质地较绿苋软糯。早熟,耐寒性较强,适于早春栽培。主要品种有上海、 杭州一带的一点珠、尖叶红米苋, 四川的蝴蝶苋、剪刀苋,广州的尖叶花红、中间叶红、圆叶花红等[1]

分布范围

苋菜原产我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亦为半野生,小陇山林区普遍栽培[4]

繁殖栽培

栽培技术

苋菜苋菜(3)土地选择

苋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可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的黏土或沙质土,偏碱性土壤最为合适,在水分充足 、土壤肥沃的条件下种植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整地

整地前施入底肥 ,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施肥后深翻,翻后作畦,用土做成畦埂,埂高10cm ,畦面宽 1m ,畦长根据地块而定。做好畦后需施1次底肥 ,施用氮 、磷 、钾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每亩50kg。撒施均匀,避免局部施肥过多烧种。用耙子将土耧一遍,将土与肥料混合均匀,因苋菜种子较小,耙地时做到地平土细,利于出苗。

播种

苋菜苋菜(3)由于苋菜种子较小,只有芝麻种子的1/4大小,不容易撒播均匀,在长期播种过程中总结出一种实用的播种方法,在播前将细沙和种子按1:5的比例混合均匀,直接播在地上即可。每亩纯苋菜种子用量在0.6kg 左右,播后用耙子将畦面耙一遍,使苋菜种子上覆盖一层土,之后踩一遍畦面,镇压平整,防止浇水时将种子冲走,造成发芽不均。

浇水

在浇水时应喷雾状水,避免畦面冲出坑,坑处无种子,防止水流过大冲走种子。 春季播种苋菜,因降水少,空气干燥,浇水后地表蒸发量大,易使土壤表面变硬干裂,苋菜种子萌芽后不能顶破表土层而不出苗。 等水全部渗入土后,在畦面盖上地膜,地膜四周用土压实,可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尽快发芽,苋菜出苗前不需浇水。

田间管理

苋菜苋菜(3)苋菜幼苗较小,十几天时间,杂草就高出幼苗很多,必须及时拔除,否则与苋菜争夺养分,影响苋菜的采光。 播种20天左右,幼苗长出2片叶以上时进行第1次追肥 。 选择晴天,亩施硫酸铵15kg,施肥后及时浇水。 第1次追肥后12~15天进行第2次追肥。 第1次间拔采收后进行第3次追肥,用法同上,以促进采收后较小苋菜茁壮成长,注意每次施肥后及时浇水,拔除杂草。

病虫防治

苋菜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病毒病,常见虫害为蝼蛄。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开始出现不规则褐色斑块、叶背生圆形至不定形白色疱状孢子堆,直径1~10mm,严重时疤斑密布或连合,叶片凹凸不平,最终枯黄。发病初期选喷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陛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施1~2次即可。

苋菜苋菜(3)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灰褐色,直径2~4mm。茎部染病病斑为褐色,长椭圆形略凹陷。发病初期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荚呵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d停止用药。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后期病斑中部褪色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晰。发病初期喷50%的扑海凶。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即可。

病毒病

全株受害,早发的病株明显矮缩。迟发的病株叶片皱缩或卷曲,叶片不展平,有的出现轻花叶,有的出现坏死斑点。发病后喷施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或5%的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连喷数次,每隔5~7d喷1次。

蝼蛄

成虫和幼虫均具有破坏性,在土中咬食刚播的种子的幼芽,咬断幼苗的根茎或咬成乱麻状,使幼苗倒伏、枯死。蝼蛄在土壤表层穿行形成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使幼苗缺乏肥水而枯死。

防治方法:

1、进行水旱轮作、精耕细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毒饵诱杀:用谷秕煮熟拌上90%的敌百虫,撒于田畦面。播种沟内,蝼蛄活动的隧道处。

3、人工捕杀:早春根据蝼蛄造成的隧道虚口,查找虫窝进行捕杀。

4、药剂方法:667m2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1~1.5kg撒下地面,再耙入地里。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苋菜苋菜(3)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特别是含有较多的铁、钙等矿物质,同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民间有“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的说法,由此可见其营养价值之高。常吃苋菜还可以减肥强身, 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快骨折愈合、减肥排毒、防止便秘等功效。据测定,每100g苋菜可食用部分含水分90.1g ,蛋白质1.8g ,粗脂肪0.3g,膳食纤维0.8g,碳水化合物5.4g,胡萝卜素1.95 mg,核黄素0.16mg,硫胺素0.04mg,尼克酸1.1mg,维生素C28mg,钾577mg,钙180mg,磷46mg[1]

药用价值

苋菜的叶、种子和根均可药用,性凉味甘、入大、小肠经,能清热解毒、利尿除湿、通利大便。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苋菜“清热利窍,可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苋菜的种子又称苋米,性甘寒,能清肝明目,通利二便,苋米含蛋白质高达20%,不含胆固醇,易消化。故近来国外用于早餐,或制成儿童食品,称为营养食品。此外,苋菜又被认为是蔬菜中的瑰宝,民间视苋菜为补血佳蔬,有“长寿菜”、“补血莱”的美称,苋菜中的多种养分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其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达2.8%;钙、铁含量极高,高出菠萝蜜菜含量的一倍多,而且没有草酸等干扰矿物质吸收的物质[5]

中医认为苋菜性味甘、凉功用清热、利窍,主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民间用鲜苋菜捣汁或水煎浓缩,服后可治咽喉肿痛、扁桃腺炎,用苋菜50g炒黄研粉,用水冲服,可治产后腹痛[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