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罗涅日州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1585年~1586年,修建沃罗涅日城,及成立顿河和沃罗涅日河、比秋格河之间地带的护卫队。17世纪,沃罗涅日城成为沃罗涅日县府。1711年,沃罗涅日城成为省府所在地。1711~1725年,成为亚速省省府。领地北至下诺夫哥罗德,南至亚速海;东至萨拉托夫,西至旧奥斯科尔。1725年~1928年,亚速省更名为沃罗涅日省。1779年,从沃罗涅日省划出大部分领地,只剩下15个县。1802年,划出库皮扬斯克县,划入新霍皮奥尔斯克县。1824年,划出别洛沃茨克县和卡立特瓦县。1928年5月,成立中央黑土省,包括原沃罗涅日省、库尔斯克省、奥廖尔省和坦波夫省。新省府设置在沃罗涅日市。1934年6月13日,中央黑土省划分为沃罗涅日州和库尔斯克州。1937年9月27日,沃罗涅日州划分为沃罗涅日州和坦波夫州。1954年1月6日,沃罗涅日州西部和北部划归新成立的别尔哥罗德州和利佩茨克州。东部两个地区划归卡缅斯克州,南部三个区划归巴拉绍夫州、领土大规模缩减。1957年1月19日,卡缅斯克州、巴拉绍夫州撤销建制,原划出领土重新划入沃罗涅日市。
史前就有人类在此地居住。顿河河畔的科斯坚科村和波尔谢沃村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4500~2000年前的人类居住遗址。科斯托玛洛沃村的古修道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修道院,当时俄罗斯还没有皈依东正教。
据正式文件记载,1585年,按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1584~1598)指令,在俄罗斯的南部边境开始修建城堡,以抵御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城堡建于现在的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所在地,并同时修建了报喜教堂。
17世纪,为筹划亚速海远征,彼得一世开始在沃罗涅日创办俄罗斯海军。当彼得一世在此造船的时候,整个政府都搬迁到此办公。1711年,沃罗涅日成为亚速省省会。18世纪,亚速省包括现在的坦波夫州、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宾赞州、萨拉托夫州、梁赞州、弗拉基米尔州、图拉州、奥廖尔州。1928年~1934年,沃罗涅日市成为中央黑土省的行政中心,包括现在的沃罗涅日州、坦波夫州、奥廖尔州和库尔斯克州。20世纪20年代,甚至考虑将苏联或者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搬迁至沃罗涅日市。
1861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沃罗涅日开始建立第一批工厂。19世纪上半叶,沃罗涅日市成为大型文化中心,市内建有印刷厂,出版中学课本;1838年1月1日,发行《沃洛尼日省新闻》。1868年,修建直达莫斯科的铁路。1913年,创办第一所高等学校——农业学院,1918年,在尤里耶夫(德尔普)大学的基础上,成立沃洛尼日国立大学。
20世纪20~30年代,州内工业迅速发展。沃罗涅日州不仅是俄罗斯海军的发源地,也成为俄罗斯航空兵的发源地,1930年8月2日,在这里成立了苏联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卫国战争期间,这里变成了屯兵场。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军队于1942年7月占领了沃罗涅日市,90%的城市被摧毁。1943年1月25日获得解放。195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重建工作。
1971~1975年,沃罗涅日州成为大型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和文化中性之一,新沃罗涅日核电站、罗索希化肥工厂、巴甫洛夫的采矿设备厂投产。沃罗涅日率先生产了短波收音机和电视机、超音速飞机图-144,录放机等等。加加林升空所使用的三级运载火箭,也是在该州生产的。20世纪9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占该州生产总值的70%,主要为机器制造、电子、航空和航天工业,国防工业所占比重较大。[1]
1935年3月15日,获得列宁勋章。
1956年12月17日,获得列宁勋章。
沃罗涅日州的州徽沃罗涅日州的州徽和州旗上的主要标志物都是一只倒放的水罐,水从罐中喷涌而出。滔滔流水代表着沃罗涅日河。1997年7月1日州杜马通过的、1998年7月10日再次被批准的法律是这样描述沃罗涅日州的州徽和州旗的:“沃罗涅日州的州徽是一面红色的盾牌,盾的一侧绘有金山,山上有只银罐,水从罐中流出。盾牌的上方是一顶由五个塔楼组成的宛如城墙的金色皇冠,盾的周围环绕着由蓝色丝带缠绕的橡树枝,皇冠上方是代表彼得大帝姓氏的一个花型字母”。“州旗是长方形的红色旗帜,长宽比例为3比2。在旗帜靠桅杆的一边有一条蓝色,旗子的中间是州徽,徽标尺寸为旗面幅宽的二分之一”。
州徽和州旗上的主要标志物来源于1878年7月5日确定的沃罗涅日省徽。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1695年彼得大帝来到沃罗涅日(它是1585年在沃罗涅日河的右岸建立的城市,该河汇入离它不远的顿河),他指示在这里设立造船厂,建造在亚速海使用的船只。在短短的时间内制造了大批的各式军舰,装备了武器,训练了船员。这支舰队沿顿河而下,从海上包围了亚速城,为夺取这座城池创造了条件。沃罗涅日成为海军舰队的摇篮,而后还成为俄罗斯商业船队的摇篮。
沃罗涅日州的州旗这只淌流着沃罗涅日河水的水罐不仅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而且代表着俄罗斯海军的诞生地,它正是从那里走向世界。水罐中潺潺流水好似在告诉人们这座城市永远年轻,讲述着它成功地保卫着祖国的故事。它的出现如同一座堡垒,阻止了克里米亚鞑靼人和诺盖鞑靼人对俄罗斯中部的进攻。在上个世纪,它两次表现出了军人城市的风范,先是1919年,而后是1942年至1943年初,在200多天的战斗中,这座城市被从德国法西斯手中解放出来,并在废墟中得以重建。
1781年9月21日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第一次批准将”流着沃罗涅日河水的水罐”作为沃罗涅日的徽标。从它开始流淌河水的那天起210多年过去了,愿它今后仍将水源充沛。[2]
沃罗涅日州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俄罗斯高地之上,东部是顿河上游流域及其支流(哈别尔、比秋格河)冲击而成的奥卡河—顿河平原。其西部与别尔哥罗德州相邻,西北部与库尔斯克州北相邻;北部与利佩茨克州、坦波夫州相邻,东部与萨拉托夫州相邻,东南与伏尔加格勒州相邻;南部与罗斯托夫州和乌克兰的卢甘茨克州接壤。该州面积为州面积为52216平方公里,居第51位,约占黑土地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南北长277.5公里,东西宽352公里。
该州自然景观的特点是覆盖着大片森林(基本上是橡树和松树),它们中的很多树种是禁伐的。该州有沃罗涅日和哈别尔禁伐区,此外,大部分的草原也处于受保护的地段.
沃罗涅日州位于东四区(UTC+4),但实行莫斯科时间,与实际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沃罗涅日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州北部年平均温度为+5.0°C,南部年平均温度为+6.5°C。
州内有738个湖泊和水塘,超过10公里长度的河流有1343条。最主要的河流是顿河,其中530公里流经该州。
州内行政单位设3市31区。
沃罗涅日市(市区划分为6区)、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市(辖24个村)、新沃罗涅日市;
安娜区(辖1镇23村)、博布罗夫区(辖1镇18村)、博古恰尔区(辖1镇13村)、布图尔利诺夫卡区(辖2镇14区)、上马蒙区(辖12村)、上哈瓦区(辖17村)、沃洛比约夫卡区(辖11村)、格里巴诺夫斯基区(辖1镇16村)、卡拉奇区(辖1镇16村)、卡缅卡区(辖1镇10村)、坎捷米罗夫卡区(辖1镇15村)、卡希列斯卡耶区(辖14村)、利斯基区(辖2镇21村)、下杰维茨克区(辖15村)、新乌斯曼区(辖16村)、新霍皮奥尔斯克区(辖3镇19村)、奥利霍瓦特卡区(辖1镇12村)、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区(辖1镇19村)、巴甫洛夫斯克区(辖1镇14村)、帕尼诺区(辖2镇14村)、彼得罗巴普洛夫卡区(辖11村)、波沃里诺区(辖1镇8村)、波德戈连斯基区(辖1镇15村)、拉蒙区(辖1镇15村)、列皮皮奥夫卡区(辖11村)、罗素希区(辖1镇17村)、谢米卢基区(辖3镇21村)、塔洛瓦亚区(1镇23村)、捷尔诺夫卡区(辖14村)、霍霍利斯基区(辖1镇15村)、埃尔季利区(辖1镇13村)。
沃罗涅日市(г.Воронеж),成立于1177年,距莫斯科587公里。位于东经39°12′38″,北纬 51°40′18″,是俄罗斯中央黑土区经济区最大工业和文化中心。位于沃罗涅日河同顿河汇流处附近。人口约99,16万人。是重要的河港及莫斯科—基辅铁路线的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农机、挖掘机、磨床、图144型超音速飞机等)为主,次为化学和食品加工业。附近有大型核电站。市内设有多所高等学校,及大量十七至十八世纪古迹。
1959年,常住人口为2,368,695人;1989年,为2,469,766人;2010年,为2,335,789人。
俄罗斯,95.5%;乌克兰,1.9%;亚美尼亚,0.5%;茨冈,0.2%;其他,1.9%。
东正教、天主教。
据2009年统计,全州失业人数为32403人,失业率为2.9%。
州内大部分土地为黑钙土。主要非金属矿产有沙砾、粘土、白灰、花岗岩、水泥原料、石灰岩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在谢米卢基区、霍霍利斯基区和下杰维茨克区分布有磷钙土矿。州内还有镍、铜、铂矿。2012年,诺里尔斯克铂矿计划在此开矿。
州内主要工业区有沃罗涅日、鲍里索格列布斯克、新霍皮奥尔斯克、乔治乌—德治、卡拉奇、谢米卢基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和罗索希等。主要工业有机器制造、电力、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其中食品工业占27%;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占23%;电力生产占18%。工业产品主要有机床、挖掘机、金属桥梁结构、锻压设备和采矿选矿设备、电子技术产品(电视机等)、民用飞机、人造橡胶和轮胎、耐火材料制品、砂糖、榨油和肉类产品。大型非金属矿物原料加工企业有巴甫洛夫斯克粘土厂、沃罗涅日矿业局、谢米卢基和沃洛涅日建筑材料公司、波德戈连斯基混凝土厂、 茹拉夫斯基褐石厂等。州内还在开发矿泉水加工业。
沃罗涅日州为大型农场品供应中心,主要播种物有小麦、甜菜、向日葵、土豆和蔬菜等。州内还发展有甜菜加工业、土豆种植业、蔬菜种植业、园艺业、肉奶畜牧业、养猪业、养羊业、家禽业、养马业。
州内有四条大型河流:顿河、沃罗涅日河、霍皮奥尔河和比秋格河。出产鱼类:狗鱼、鲈鱼、鲤鱼、鲇鱼、鲫鱼、丁鲑、红鳕、欧鳇、鳊鱼等。适合运动竞技钓鱼比赛和爱好者钓鱼。
公路:联邦级公路E115-M4(莫斯科—新罗西斯克)和E119-M6(莫斯科—阿斯塔拉罕)、干线公路E38-A144(库尔斯克—萨拉托夫)和普通公路P193(沃罗涅日—坦波夫)、P194(沃罗涅日—卢甘斯克)、P185(别尔哥罗德—罗素希)和P196(P194—波德戈尔诺耶—M4)。
铁路:州内铁路属于东南铁路干线。州内经向主要干线从格拉芙斯卡娅站—加尔特玛舍夫卡站;纬向主要干线从扎西莫夫卡站—卡尔达伊尔站,经纬干线交于利斯基站。除双向电气化铁路外,还有单线普通铁路、支线,如格拉芙斯卡娅—拉蒙、格拉芙斯卡娅—安娜、克洛杰兹纳亚—新沃罗涅日、罗素希—奥利霍瓦特卡、塔洛瓦亚—布图尔利诺夫卡—卡拉奇和巴甫洛夫斯克—沃洛涅斯斯基等。蒸汽线有沃罗涅日—库尔斯克和格里亚济—伏尔加格勒等。州内铁路线总长约1100公里。主要铁路站:利斯基、罗素希、波沃里诺、奥特洛日卡、沃罗涅日的库尔斯基等;主要枢纽:利斯基、波沃里诺、沃罗涅日一站、塔罗瓦亚等。
水运:主要河流为顿河和霍皮奥尔河。主要港口为沃罗涅日港等。
2012年1月肉类加工量为2.65万吨。
新沃罗涅日市:核电工业;谢米卢基市:耐火材料生产;拉蒙镇:旅游业;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市: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罗素希市:化肥、电子仪器和农产品加工。
州内共有857所中小学,15592名教职工,188365名学生就读。共有40所高校,其中公立院校25所,非公立院校15所,16405名教职工,126385名学生就读。主要高校有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俄联邦国防部国立航空工程大学、沃罗涅日彼得一世国立农业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建筑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师范大学、沃罗涅日国立技术大学和沃罗涅日国立工程技术大学等。[3]
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根据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指令,1802年成立尤里耶夫(德尔普)大学。1918年3月德军占领爱沙尼亚后试图将尤里耶夫(德尔普)大学纳入德国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俄政府当即决定将学府迁移至俄罗斯腹地—沃罗涅日市。自1918年7月至9月39名教授、45名教师、43名大学服务管理人员及约800名学生先后以专列方式抵达沃罗涅日。当年,在此基础上沃罗涅日大学正式成立。该学校是俄联邦教育部所属高等综合性专业教育机构之一,由俄政府直接创建,拥有教育部颁发的高等教育许可证书(俄罗斯联邦教育部 №24Г-1325, 2001年1月15日)。沃罗涅日国立大学建立于1918年。在80多年教育过程中共培养各学科专业人才85000多人,其中包括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名外国留学生。学校毕业生及学校工作人员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及俄罗斯国家各奖项获奖者、科学院院士、国家部委领导和著名科学家及文化活动家。[4]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
该州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外,还有现代化的文化生活。自2011年开始举办柏拉图音乐节,邀请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参加。主要文化设施有:剧院类的沃罗涅日科利佐夫国立模范话剧院(1802);沃罗涅日歌剧舞剧院(1931)、沃罗涅日木偶剧院(1925)、沃罗涅日室内音乐厅(1993)、沃罗涅日国立马戏团等;音乐类的有沃罗涅日模范交响乐团(1925)、沃罗涅日国立俄罗斯民族合唱团(1943)等;博物馆类有沃罗涅日州地方志博物馆、克拉姆斯柯依文学博物馆等;图书馆类的有沃罗涅日州尼基金综合图书馆。[5]
奥尔登堡公主庄园科斯坚科考古博物馆保护区:位于霍霍利斯基区,顿河的右岸。这里发现了4500年~2000年前的居民遗址。
季夫诺戈利耶博物馆保护区:位于沃罗涅日城南150公里左右。这里有大、小两座白垩矿山和17世纪的洞穴教堂,以及7世纪~9世纪的灯塔遗址。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季夫诺戈利耶圣母升天修道院内。
海军圣母安息教堂:1594年载于史书。历史上多次重建,属古罗斯和经典风格建筑。
奥尔登堡公主城堡:1883年~1887年建于现拉蒙镇。属于古英国风格。俄联邦文化遗产保护建筑。1879年,亚历山大二世购买了一块田庄,送给了自己的外甥女作为结婚礼物。1978年改建为公众文化设施。
韦涅维季诺夫庄园博物馆:建于18世纪。是州内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俄国诗人和哲学家韦涅维季诺夫曾在此度过童年。2005年,为纪念其诞辰200周年,在庄园内修建了韦涅维季诺夫雕像。
彼得罗夫半岛历史文化公园:在海军广场附近,仿建了341年前彼得一世在此督造的俄罗斯海军第一艘战列舰。这艘战列舰标志着俄罗斯从陆地大国成为海洋大国。
州内共有74所体育学校,其中29所奥林匹克预备学校和2所州体育队后备学校。1908年,尼古拉·帕宁—科洛缅京获得伦敦奥运会花样滑冰冠军。沃罗涅日史上,共有40名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比赛,其中19人获得金牌,12人获得银牌,13人获得铜牌,5人两次获得奖牌。现在市内有10所职业俱乐部,如火炬足球俱乐部、火车头足球俱乐部和能源足球俱乐部、手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和冰球俱乐部。市内主要发展的体育项目有:雪橇、公路自行车、皮划艇、田径、自由搏击、游泳等。
体育设施:州内共有24家超过1500座位的体育馆,3542家露天体育场,1302家体育大厅,7家运动之家,4家市内体育表演厅,57家游泳池,15家滑雪基地,151家射击类体育设施,5家皮艇基地和8家其他体育设施。[6]
伊凡·蒲宁(1870-1953),俄帝国作家、诗人。1903年获得普希金奖;193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萨穆伊尔·马尔夏克(1887-1964),苏联俄罗斯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戏剧《十二个月》。
米特罗凡·涅杰林(1902-1960),苏联军事家、炮兵主帅。在组建首批火箭部队、培养和配备火箭部队干部和制定新军种的战斗使用原则等方面,均作了大量工作。
帕维尔·切连柯夫(1904-1990),苏联物理学家。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195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沃罗涅日战役是指1942年6月~7月之间,在莫斯科以南,顿河附近,沃罗涅日市周围发生的战斗。交战双方为由赫尔曼·霍特指挥的德军第4装甲军团,及由古斯塔夫·詹内指挥的匈牙利第2军团和由菲利普.戈利科夫指挥的苏联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1942年5月,德军在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中取得胜利后,从顿河方向进至伏尔加河及高加索地区。第4装甲军团从别尔哥罗德及库尔斯克向东进攻,在7月2日包围了苏军,7月6日攻占沃罗涅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