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
作 者:姚文放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509700532
开本: 32
定价: 35.00 元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泰州学派美学思想的专著。泰州学派是从王阳明心学引出的一支流,在明中叶以后思想史上掀起了一股平民主义的思潮,它以对于人性、人情、人欲的大力肯定走到了程朱理学的反面。泰州学派所推动的思想转折带有鲜明的近代色彩,成为后来中国思想史一系列重大变革的先声。本书通过泰州学派主要成员王艮、王栋、王襞、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焦竑等人美学思想的阐发,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这一学派的理念、思路和旨趣。
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绪 论…1
第一章 鱼化为龙:王艮的平民主义美学思想
第一节 王艮的师承及其思想学说的发展
第二节 王艮美学思想的特质
第三节 王艮平民主义美学的内涵
一 论“全美”:“格物”与“尊身”
二 论“中”:“百姓日用即道”
三 论“乐学”:“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四 论“位育”:“不袭时位”
五 论“大人”:“龙德而隐”
第四节 王艮美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二章 修身慎德:王栋的修身论美学思想
第一节 王栋修身论美学思想的背景
第二节 王栋修身论美学思想的内涵
一 论“质美”
二 论“大”
三 论“修身慎德”
四 论“意”
五 论“乐”
第三章 自然之谓道:王襞的人格美学思想
第一节 王襞人格美学思想的背景
第二节 王襞人格美学思想的内涵
一 论“道”
二 论“修身立本”
三 论“乐”
第三节 王襞人格美学思想的诗化
一 生命人格之美
二 生命形式之美
第四章 脱胎换骨:颜钧的神秘化美学思想
第五章 生生大德:罗汝芳的生命美学思想
第六章 虽亢亦龙:何心隐的仁道美学思想
第七章 以自然之为美:李贽的自然人性论美学思想
第八章 和而不同:焦竑的多元主义美学思想
参考书目
……
《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通过泰州学派主要成员王艮、王栋、王襞、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焦竑等人美学思想的阐发,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这一学派的理念、思路和旨趣。
绪论
二
这差不多已经成为一条规律了:大凡某个学术思想派别在大师式的人物(西方称“卡里斯玛”式人物)手中得到创立以后,往往随着这个大师式的人物成为历史而不可避免地分流别派、各立山头。历史上就有“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①的先例。王阳明心学也未曾超出这一规律,在王阳明身后,其后学群分类聚,自开门户,形成一源多流、一宗多派的格局。
关于王学后学的派系分流,黄宗羲开其先风,在《明儒学案》一书中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七派,这基本上是按地域来分类的。其后效之者甚众,乃有各种分类方法,或按理论内涵来分类,有二派说(钱绪山)、三派说(焦竑、许敬庵)、四派说(胡瀚、查绎)、六派说(王畿)等。如焦竑持三派说: “然先生既没,传者浸失其真。或以知解自多,而实际未诣;或以放旷自恣,而检柙不修;或以良知为未尽,而言寂言修,画蛇添足。”②或按思想倾向来分类,有的分为左、右两派(嵇文甫),有的分为左、中、右三派(陈来)。或按学术宗旨来分类,如事功派、学问派(高濑武次郎、三岛复),致知派、主静派、别派(秋月胤),顺应派、归寂派(钱穆),主谨独戒惧派、主灵虚寂照派(吴康),现成、工夫两大系统及虚无、日用、主敬、主静、主事五个流派(钱明)等。③王学后学如此流派綦繁,门户众多,这在思想史学术史上还是不多见的。
关于导致王学分化的原因,王畿分析甚详: “概惟先师设教,时时提倡良知为宗,而因人根器,随方开示,令其悟人,惟不失其宗而已。一时及门之人,各以质之所近领受承接,人人自以为有得。乃者仪刑既远,微言日湮,吾党又复离群而索居,未免各执其方,以悟证学,不能圆融洞彻,归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