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发行正式普通邮票。全套共12枚。图案有三种。蟠龙图:面值半分(紫)、1分(黄)、2分(桔黄)、4分(棕)、5分(玫红)、1角 (深绿);鲤鱼图:2角(绛紫)、3角(玫红)、5角(黄绿);飞雁图:1元(深红与玫红)、2元(黄与桔红)、5元(深绿与玫红)。在邮票上横列有英文“IMPERIAL CHINESE POST”(帝国中华邮政)字样。
1901年,清代国家邮政发行。图案与“二次蟠龙”相同。全套共20枚。蟠龙图:半分(棕)、1分(桔黄)、2分(红)、2分(绿)、3分(蓝绿)、4分(棕红)、4分(红)、5分(玫红)、5分(桔黄)、5分(紫)、7分(紫红)、1角(深绿)、1角(蓝);鲤鱼图:一角6分(橄绿)、2角(枣红)、3角(玫红)、5角(蓝绿);飞雁图:1元(红与粉红)、2元(棕红与黄)、5元(深绿与粉红)。图幅约20x24毫米。齿轮度数为13-16。印于无水印纸上。
1909年,清代国家邮政为清宣统皇帝登基发行纪念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2分(绿与桔黄)、3分(蓝与桔黄)、7分(紫与桔黄)。主图为天坛祈年殿。图幅为31*22.5毫米。齿孔度数为14。全张邮票为100枚。凹版印刷。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承印。
日本版
清蟠龙邮票是1896年3月20日大清邮局脱离海关正式开办“大清国邮政”以来,发行的首套普通邮票。“蟠龙”指以“团花曲蟠”的形式,呈圆形模样的“团龙”。蟠龙邮票画面的整体布局采用了满满堂堂、中心取圆、局部透白、四角衬花的传统技法,即先在整个画面的构图中心打出“米字格”的骨线,然后以四角为旁衬,突出中心的“团龙”。1898年起,大清邮政局委托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分别印制了两种版次的雕刻版蟠龙邮票,总称伦敦版蟠龙邮票。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
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邮政仍由外国势力把持,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决定在大清邮政的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有3分、1元、2元、5元四种,作为邮资凭证,运往福州邮局,于1月30日起出售使用。
这种加盖邮票在福州一经发售,不到三天,便訾议四起,福建省交通司致电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北京帛黎总办所定加印‘临时中立,字样邮票,已发闽行用,经本司再三商请闽邮务卜总办将该票设法收回,暂缓行用。”并指出邮票发行“事关民国主权,请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与帛黎交涉,今后邮票发行不必由邮务总办经办。”因在邮票上出现了“大清国邮政.临时中[1]立”字样,极为不妥。1912年2月8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交通二部电令停止使用。帛黎不得不下令,已收到“临时中立”邮票的各处邮局,将该票暂予封存,停止发售。
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
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笼罩着帝国主义的干涉,列强的炮舰游弋于长江流域。革命党人屈服帝国主义的压力,达成南北协议:“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并迫使清帝退位,革命党人就同意让出政权。”1912年2月12日,无望的清帝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继位。就在孙中山提出辞职的同一天,英国、德国、日本三国驻南京领事,奉命到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维持中国邮政的现状,制止福建等省军政府对邮政和邮票的变革。为此,孙中山立刻电令袁世凯要在邮票上只加印“中华民国”4个字。而袁世凯表面上答应,却又在原来横列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上,又竖列补盖了“中华民国”字样,成了印有十字交叉的“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由邮政总局驻上海邮政供应处负责加盖,实际仍交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承印,所盖原票是清代伦敦版蟠龙无水印邮票和伦敦版欠资邮票,运往汉口、南京、长沙等地邮局。出售后引起老百姓的极端不满,这是侵害中国的主权问题。孙中山得知后,十分气愤,立即致电袁世凯,命令邮票上不准有“临时中立”字样,只能加盖“中华民国”4个字。在孙中山的斥责下,3月23日,由帛黎通令各邮区,停发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将业已发出之该项邮票扫数收回”。
加盖“中华民国”邮票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平正式就职。在袁世凯的庇护下,帛黎仍是中国邮政的当然“总办”,他自然也就改变了对中华民国的立场,他指示驻上海邮政供应处,将库存清代邮票都加盖正式国名“中华民国”。除海关造册处加盖的以外,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和英国华德路公司所加盖。加盖“中华民国”邮票分三组,分别以不同的加盖字体特征命名,分加盖宋体字、加盖宋体大“国”字、加盖楷体“中华民国”邮票。后来,销售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邮票,直到1914年3月31日方才停止。
由上述可见,这是中国邮票史上,出现铭记多变的加盖邮票。历史证明,勒令停发加盖“临时中立”邮票和“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并非仅仅因为其加盖文字不妥,关键是这两组邮票的加盖,实属有碍国体,是侵害中国权的铁证。
(一)收集未使用的新票
这是一种最普通采用的方式。比较方便,没有什么难度、经济负担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时无时间在发行新邮票之日去买,可以每年买1本年册,这种装入定位册的邮票,既便于收藏保管,册子上又有邮票名称、发行日期、全套枚数、齿孔度数,以至邮票图案内容简介。
(二)收集盖销邮票
这是邮票公司为初集邮者发售的较廉价的邮票。是将未使用的新邮票,用邮票公司特备的邮戳盖销。其售价大约是新票的1/3左右。较高等的集邮家一般是不收集它的。这种盖销票在50和60年代广泛被人收集,目前发行的新邮票已很难见到盖销票了。
(三)收集实用过的旧票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钱,只是要费很多功夫去收集。其中有些高面值邮票在国内很难找到;到邮票市场去买,也不便宜。有人认为,实用旧票盖的戳越小越好。其实不然,首先应该要求邮戳盖得清晰,还要完整地包括时间、地点、便于以后研究邮史时使用。
(四)收集混合票
有一些初集邮者为欣赏邮票图案,收集时不管其是盖销票还是实用票,只要凑成一套便可以了。混合票又有几种方式;新盖混合、新旧混合、盖旧混合。不管是哪种方式,反正都凑成套了。这种方式不但在初集邮者的邮集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某些集邮家的邮集中也存在。
(五)收集一新一旧
若只收集一套未使用的新邮票或实用旧票(盖销票)后,仍未满足收集者的爱好,可以新旧两者各集其一。因为有些邮票,其新票与旧票难度各不相同。
(六)收集四方连邮票
收集四方连邮票,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四方连、盖销票四方连及实用旧票四方连。其中以新票四方连最易于获得。实用旧票四方连的收集难度最大。
(七)收集一个单枚票、一个方连票
这种方式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和新方连、旧票和旧方连。目前日本邮票商还为这类收集者专门印制了贴票册。这种收集方式逐渐被更多的集邮者接受。
(八)收集一票一封
每收集一枚邮票,还同时收集一个贴有这枚邮票的实寄封(最好是首日实寄封)。
(九)收集一票、一方连、一首日封
就是收集一枚邮票、一个四方连邮票和一个首日封(实寄或不实寄)。
(十)收集整版票
有一些集邮者经济力量较强,专门喜欢收集整版的邮票。
邮票具有收藏价值是因为邮票本身涵盖了一种文化,邮票能让人从中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
《中国邮票收藏指南》是针对集邮爱好者精心策划编辑的,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邮票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价值,内容极富知识性、鉴赏性及收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