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堂为私立慈善团体,成立于清嘉庆二年(1797 ) ,原名恤厘局,于清朝嘉庆嘉庆二年(1797 )由金襄等人在南京劝募设立。清同治四年(1865年)改称崇善堂,堂址设城南金沙井32 号。1929年向南京市政府社会员办理注册手续,领取了执照。南京沦陷前夕,崇善堂迁入难民区,开始从事设诊送药、施米、冬赈等救济难民工作。由于大批南京同胞惨遭日军屠杀,尸横遍地,便组织了“崇字掩埋队”,自1937年12月26日至1938年5月1日,从事掩埋尸体的工作。
当时堂长为周一渔。该堂于战后呈送给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埋尸统计表中记载:1937 年12 月下旬至1938 年5 月l 日,组织“崇字掩埋队”,堂长周一渔亲任队长,共于城区收埋尸体7548 具,乡区收尸104718 具。
草屯林振嘉宅建于日治大正十一年(西元1922),为传统三合院建筑形式,正身前有一拜亭,主要为硬山屋顶,拜亭为歇山屋顶林宅崇善堂又名崇德堂,位于中兴新村交流道附近,俗称「头前厝菜堂」。兴建于日据时期,921地震损毁严重,林宅主人遂花费二千馀万元重新整修。庭院原有石臼、石桌、石椅及厅堂原有凋花木坐椅,还有凋龙香炉和窗櫺颇为雅致,但是听主人说遭宵小窃取,甚为可惜。不过整体建筑结构还是非常美观。
等级或指定别:历史建筑(91.1.29)
建造年代:日大正11年(1922),
地址:南投县草屯镇草溪路168号
家族史访问、重要事件及建物沿革说明:均无
中兴新村正门出直往草溪路行右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