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线九段线(英语:nine-dotted line 越南语:Cửu đoạn tuyến)是中国“传统海疆线”,它不仅是南海诸岛的“岛屿归属线”,而且是中国南海管辖海域的“范围线”。这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最先开发南海资源,并实施有效控制的准确空间。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未定国界线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与越南关系友好让出北部湾、东京湾两条线 ,把这11条改为9条,“九段线”因此而得名。此外各段线的位置和各段线的弧、直也有调整。[1]
“九段线”所包含的南中国海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域之一,周边有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国家。断续线内岛礁与水域除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周边水域无争议外,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属南沙群岛争议最为显著。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另外一些较小的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九段线”已名存实亡。而这种情形还有扩大的趋势,此次菲律宾提出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之所以令众多学者焦虑,是因为菲律宾此举是在把南海争议向北扩大。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权权利、管辖权主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从汉朝(公元前200年)开始就发现和逐步完善了对南海、特别是南沙诸岛礁以及相关海域的管理。至今有2000多年。
中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都在中国的管辖下,都属于中国所有。在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侵占了。1946年,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回归中国以后,中国政府在1948年划定和宣布了九段线。大量的历史文件,以及各国出版的地图都是这样明确记载或标定的。[2]
南沙群岛包括西沙群岛及其相关海域,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周边国家并未对中国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提出质疑,只是在1970年代以后才出现这个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南海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中国尊重《公约》,是《公约》的签署国。《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中国对南海诸岛礁及相关海域由历史形成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是在2000多年间形成的,1994年生效的《公约》不能追溯既往。它不能追溯和重新划分历史上形成的各国的主权、主权权利和海域管辖权,同时它承认各国关于海洋和岛礁的历史性权利。《公约》不适用于海洋岛礁归属权的调整。[2]
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在解决海洋岛屿与海域划界争端问题上,中国主张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与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谈判解决。2006年,中国就根据《公约》特有的、专项的规定,排除了把领土主权,包括岛礁争端,军事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争端诉诸国际仲裁,中国已经做了排除性声明。中国历来主张,坚持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通过直接当事方协商谈判解决问题。[2]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前世今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12月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签署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开始收复台湾,随后则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3]
为了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1947年12月1日,中国民国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并进行公告。原南沙群岛改名为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名为南沙群岛。同时还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在南海标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岛,并采用四群岛的最外缘岛礁与邻国海岸线之间的中线在其周边标绘了11条断续线,线的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这就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U形断续线。[3]
1948年2月,中国民国政府把此图收入《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公开发行。因该线的形状像英文字母“U”,故称其为“U形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上这条断续线,只是在1953年把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原也称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其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至此,就中国立场而言,涉及南海的“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已经明确了。[3]
被“架空”
在1947年民国政府最初的11条断续线公布之时,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对此提出任何异议,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从未提出过外交抗议。许多国家包括南海周边国家以及苏联、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出版的地图上也画上了11条断续线,并注明归属中国。[3]
但在签署《旧金山对日和约》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美、英应法国的要求,把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处理包括在条约之中,并同意法国把其盟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都带到会议上,而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却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
在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归还问题,为以后的南海领土争端埋下了祸根。更严重的是,和约仅写日本放弃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一切权利,而没有明确指出把其归还中国。[3]
《旧金山对日合约》为南海周边新独立的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争夺南海领土的机会,为以后的南海争议埋下了祸根。 [3]
九段线九段线(英语:nine-dotted line 越南语:Cửu đoạn tuyến)是中国“传统海疆线”,它不仅是南海诸岛的"岛屿归属线",而且是中国南海管辖海域的"范围线"。这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最先开发南海资源,并实施有效控制的准确空间。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未定国界线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与越南关系友好让出北部湾、东京湾两条线 ,把这11条改为9条,“九段线”因此而得名。此外各段线的位置和各段线的弧、直也有调整。[1]
“九段线”所包含的南中国海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域之一,周边有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国家。断续线内岛礁与水域除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周边水域无争议外,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属南沙群岛争议最为显著。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另外一些较小的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九段线”已名存实亡。而这种情形还有扩大的趋势,此次菲律宾提出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之所以令众多学者焦虑,是因为菲律宾此举是在把南海争议向北扩大。[4]
中国在九段线内的南海海域享有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包括历史性捕鱼权、传统的航行权在内的历史性权利。南海九段线是中国拥有南海四群岛的国际宣示,线内的岛礁为中国固有领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拥有相关海域,而在线外中国并不主张沿海国的任何权益。南海周边邻国对线内岛礁的主权主张没有国际法上的任何根据,对一些岛礁的强占也并不能产生合法主权。[5]
在南海划界的问题上,对中国最有利、最关键的证据就是"九段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中国国民政府内政部成立了一个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于1934年12月召开了第25次会议,专门审定中国南海中英名的对照。1935年1月,他们南海各岛礁的中英名对照表予以公布。[6]
实际上,它只是公布了名称,并没有划线。但这是中国政府官方第一份公开的标准命名。它把北纬4度的曾母滩作为中国的最南端。其实这个名称表里有很多跟现在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当时的'南沙群岛'实际上是现在的中沙,现在的南沙当时叫'团沙群岛'。实际上,这也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九段线'的雏形。”[6]
1934年12月21日,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作出了审定中国南海诸岛中英文地名的决议。[7]
1935年1月,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了审定后的《中国南海各岛屿中英文对照表》,详细地罗列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第一次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个部分:东沙岛(今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7]
1935年4月,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这幅地图1936年被收入由地理学家白眉初主编的地图集———《中华建设新图》,另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团沙群岛,其周围用断续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就是九段线的雏形。[7]
抗日战争时期,南海诸岛沦陷。1939年,日本强行占领了中国南沙群岛,划归台湾总督管辖。南沙群岛被改名为“新南群岛”,西沙群岛也改名为“平田群岛”。随后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海军收复南海诸岛期间,实测和绘制了南海诸岛地图,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阿斯蒂芬群岛图》、《中沙群岛图》以及《南沙群岛图》等。
为了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1947年12月1日,中国民国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并进行公告,原南沙群岛改名为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名为南阿萨德沙群岛。 同时还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作为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7][3]
1948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标明了这条断续线。这条断续线既经中国政府审定,标绘在中国官方地图上,是中国政府对外主张的一种权利。南海周边国家以及苏联、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出版的地图上也画上了11条断续线,并注明归属中国。据《凤凰周刊》考证,最初并无“十一段线”这一说法,台湾至今较多以“U形线”称之。[7]
关于“九段线”的法律涵义有着多种不同的主张和解释。大体分为以下四种: [8]
国界线说,认为该线划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范围,线内的岛、礁、滩、沙以及海域均属于中国领土,中国对它们享有主权;线外区域则属于其他国家或公海。 [8]
历史性水域线说,认为中国对于线内的岛、礁、滩、沙以及海域均享有历史性权利,线内的整个海域是中国的历史性水域。 [8]
历史性权利线或传统海疆线说,认为该线标志着中国的历史性所有权,这一权利包括对于线内的所有岛、礁、滩、沙的主权和对于线内内水以外海域和海底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承认其他国家在这一海域内的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换言之,这种观点在主张线内的岛、礁、滩、沙属于中国领土的同时,把内水以外的海域视同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8]
岛屿归属线或岛屿范围线说,认为线内的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受中国的管辖和控制。所有这些主张和解释,应当认为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空穴来风。但是,同样明显的是,其中只有一种主张和解释才是为符合客观真实和国际海洋法的要求,也只有这样的主张和解释才能更好地坚持和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权益,同时也有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8]
九段线位置九段线顺时针位置
1、巴士海峡
2、北吕宋海槽
3、马尼拉海沟
4、南沙与菲律宾之间
5、南沙海槽,原名巴拉望海槽
6、南沙与马来西亚之间,曾母暗沙南面,是最南的一段
7、南沙与印尼纳土纳岛之间,最西的一段
8、南沙与越南之间
9、西沙与越南之间
九段线中国南海9段线最早是11段线,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勘定,并绘制成图,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合法政府的承认,各国地图上都已明确表明南海11段线内为中国所有。在上世纪的众多国际公约和条约中都明确指出和体现。
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声称9段线内的众多岛礁是无人岛礁,但无人不等于无主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的西方列强掀起了争夺岛屿的斗争,占领了许多远离本土的岛屿(英国有马岛等,法国的海外岛屿更是遍布全球),如果南海诸岛,包括西沙、南沙、东沙、中沙、曾母暗沙曾是无人岛无主权岛屿,那还等得到19世纪末的东南亚等国来发现并占领。而事实上,西方列强在扩张的过程中确实有侵占南海诸岛,但是由于中国政府的抗议并申称中国对诸岛拥有主权,西方国家在岛上确实发现了中国渔民活动的痕迹。
在二战时期,日本一度占领南海,但二战结束后,依照《波茨坦公告》将南海并台湾等诸多侵占的中国领土交还中国,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对南海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而南海周边国家最早到上世纪70年代因为南海发现大量资源才纷纷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这在法理上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本着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为了越南政府能有效的抗击帝国主义,允许越南在中国南海领土上建设雷达站等军事设施,将11段线改为了9段线,这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南海9段线。[9]
南海是中国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渔民世世代代在此捕鱼。岛礁上留下许多中国渔民活动的痕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在1948年中国正式公布了南海疆界的“断续线”之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提出过异议。甚至很多国家的地图上都沿用了这条线。”但是为什么,在上世纪70年代后,南海的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对这条线提出挑战?“我认为,周边国家之所以要质疑这条线,核心就是要彻底否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地位。”李国强说。[10]
这些国家的行为与南海石油的发现直接相关。“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下属的一个机构在南沙海域海底进行了资源勘探,提供了一个报告,揭示出南沙海域的海底蕴藏有丰厚的油气资源。这个报告发布之后,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强烈关注,才有了1970年菲律宾的占领。”李国强指出。 [10]
这些国家对南海的主权诉求,主要是依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缔约国所赋予领海权利。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首先,沿海国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从这里再向外扩展12海里,称为毗连区。而再往外推到200海里(领海和毗连区包括在内),是专属经济区,其权利为“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 [10]
沿海国的大陆架,指“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个距离是350海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包括在内)。如果大陆架较窄,公约规定“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二百海里,则扩展到二百海里的距离”。主权国在其大陆架内的权利,主要是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 [10]
而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沙群岛提出的主权诉求,基本就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按照这个要求,南沙群岛大部分都分别在他们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有些部分还彼此重叠。
对此,李国强认为:大家的这条“断续线”,它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前几十年就形成了,它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并不是今天的人才臆造出来的。“断续线”之内,早已是中国确立主权的固有领土,“你不能以后来产生的国际法,侵入到中国固有领土范围之内,来主张你的权利。你可以要求专属经济区,可能是50海里,也可能是150海里。你要尊重别国的领土主权”。[10]
在1947年前后,段线并没有引起争议的主权表达。与现代海权概念的冲突,成为南海周边国家对九段线产生争议的原因。[11]
1958-1973年间的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明确了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床资源归属、海洋科研、争端仲裁等各种权益和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公布了本国对于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权益要求,以及详细的领海基线。[11]
越南1977年公布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对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越南大陆架之声明》确定,越南的领海是从基线起向外延伸12海里,其内是越南的内水。毗邻区24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11]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各国也通过各种立法,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权益进行了确认。[11]
一些观点认为段线圈定的并非海域而是岛屿。国际海域划界专家兹瑞克(Daniel J.D zurek)称,传统海上疆域线决定的是群岛的主权,而不是管辖海域的界限。故段续线不能被认为是中国对线内整个海域的声称。印尼外交官贾拉尔(Hasjin Djalal)也曾称,段线既无定义,也无坐标,其合法性和准确位置不明确。[11]
由于段线的产生早于上述国际公约和海权概念的产生年代,另有不少学者认为,用后产生的概念去限制和否定先产生的段续线,缺乏说服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潘国平认为“在1996年7月7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生效前,中国自始至终、一直坚持九段线是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和附属海域权利的界线,也就是说,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在1947年已经形成。”[1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认为菲律宾相关法律把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张植荣认为“南海争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2012年1月7日,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易先良关于“南海断续线”的问题作以下回应:
首先,从时间顺序上,中国公布断续线在前,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后,要求断续线符合《公约》本身不符合实际。
其次,断续线是为了重申中国的领土主权以及相关海洋权益,并不是因为划这条线才拥有这个权益。《公约》不规范、不影响各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不能把《公约》作为评判中国在南海主张合法性的唯一或主要依据。
再次,《公约》本身并不排斥在它之前已经形成并被持续主张的权利,更不能为任何国家侵犯和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制造“合法性”。
2012年7月31日,菲律宾公开招标3处油气田的开采权,这些油气田均位于南中国海,其中两块在中国“九段线”内,属中国管辖海域。
2012年5月15日,中国启用新版电子普通护照,包含南海“九段线”暗纹的中国地图出现在第八页左上角,下面是天安门图案。2012年11月,越南和菲律宾分别就其内页中中国地图包含南海“九段线”提出抗议,发生数起中国公民持新版护照签证或入境越南遇阻的事件。 [12]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014年2月8日就美国务院官员涉南海言论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是历史形成的,并受到国际法的保护。[13]
有记者问:2014年2月5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美国会听证会上称,中国根据“九段线”宣示海洋权益与国际法原则不符,应就此作出澄清或调整立场。
洪磊说,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是历史形成的,并受到国际法的保护。对于同有关国家间的海洋争议,中方一直致力于与直接有关的当事国通过谈判和磋商解决。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同东盟国家通过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洪磊说,中方的上述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制造话题、渲染紧张无助于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美方一些官员在国会听证会发表有关言论,不是建设性的行为。大家敦促美方拿出理性、公允的态度,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而不是相反。[13]
媒体称越南反对中国南海断续线主张 中方回应
2014年12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越南针对中国政府反对菲律宾南海问题仲裁案仲裁庭管辖权的立场文件发表的有关表态答记者问。[14]
有记者问:据报道,针对中国2014年12月7日发布的对南海问题仲裁案的立场文件,越南外交部发言人12月11日称,越南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拥有主权,反对中国南海断续线主张,并表示越方已向仲裁庭表达对仲裁案的立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洪磊说,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毫无争议。中国政府早在1948年即公布了南海断续线。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主张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为历代中国政府长期坚持。越方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主权归属的主张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绝不接受。
他说,中方要求越方切实尊重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同中方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南沙有关争议,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他表示,中方坚持“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问题仲裁案的原则立场,并在12月7日外交部受权发布的立场文件中系统阐述了仲裁庭没有管辖权的法律依据。中方立场不会改变。[14]
中国政府针对周边领海岛礁被侵占乱局,理应在加强维权力度的同时,逐步出台一系列符合国际通用规则的具体政策法规,便于捍卫中国国家主权的可操作性,避免因为不必要的误会而引发摩擦和擦枪走火,更好的维护毗邻海域的国际航行安全,以促进地区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和稳定。
九段线是中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一种叫法。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绘了这样一条线,而只是把11段断续线改为9段断续线。这一条线通常被称为传统疆界线,因其形状为“U”形,所以也被称为“U”形线。“U”形线是经中国政府部门提出和审定,标绘在中国正式出版的地图之上的,理应认为,它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某种立场,也可看作是中国政府对外的一种权利主张。因此,正确解读这条线的法律涵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海九段线 中国海军演兵两大洋演练临检拿捕
“一艘载有违禁物资的运输船正在你编队附近海域航行,令你舰实施登临检查!”2014年2月5日,西太平洋某海域,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展开了一场临检拿捕演练。[15]
从2014年1月20日起,由长白山舰、海口舰和武汉舰及3架直升机、一艘气垫艇组成的编队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连续进行实兵对抗,掀起了中国海军新年度训练的第一个高潮。
砺兵远海,对通信、电子对抗、指挥信息系统等装备的性能要求更高。“与我刚入伍时的导弹射程相比,大家的远程突击能力增强了。”海口舰情电长肖帆回忆说。
中国海军编队同时跨越两大洋砺兵,引起世界关注。曾多次驾舰远航的武汉舰舰长张铁良认为,组织跨区域的远海演练,是世界海军提升战斗力的通行做法,进一步检验了人民海军跨海区、跨兵种联合作战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当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两洋演兵时,中国海军还有多艘战舰驰骋在大洋执行多样化任务:盐城舰正在地中海执行联合国赋予的叙利亚化学武器押运任务,而绵阳舰、太湖舰则在亚丁湾执行第16批护航任务……“大洋上的中国军舰,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力量。”编队政治部主任卓怡新告诉记者。[15]
怎么看南海九段线的历史地位
九段线高圣惕(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副教授)九段线在台湾被称为“U形线”,U型线是所谓的固有疆域界线,若要改变领土,必须按照宪法里面的条文程序来改变。换言之中国政府在未来很难不去主张南海四大群岛仍属于中国固有领土,也很难去改变U型线作为固有疆域界线这个主张。因此,未来台湾对于南海U形线有四大坚持。第一,坚持U型线内中国四大群岛的领土主权。第二,坚持U型线作为中国的固有疆域界线。第三,坚持在南海U型线所包括的海域,对其领海邻接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第四,坚持和平解决争端。[16]
李金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划定九段线,制订了南海诸岛位置图,把大家最南的疆域定在北纬4度,把曾母暗沙划到疆域线之内。当时这条U型线或九段线是为了向国际上表明大家的管辖范围,列出来一条疆域线。 我认为九段线应是一条岛屿归属线。中国应该尽快把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定下来,否则后患无穷。因为越南已经把他的海洋法公布出来了,这个对大家非常不利,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是规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它没有规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要怎么划。这就需要相关国自己制定海洋基本法解决。[16]
怎么看九段线和《海洋法公约》的关系
郁志荣(中国国家海洋局原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副总队长):南海的根本问题就是对九段线的认识。九段线又称为“断续国界线”,而南海与邻国的海上划界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协商谈判。“断续国界线”可贵之处就在于“断续”两个字上。尽管60多年前,当时的政府不可能预测若干年后会出台专属经济区制度。但是,大家的先人懂得“实线”和“虚线”的本质区别。“断续国界线”是“虚线”,所以它不是领海线。线内除岛礁周边海域之外不是行使主权的领海,而是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管辖海域。完全不妨碍外国享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的上空飞越自由、航行自由以及铺设海底电缆管道自由等权利。据此,“断续国界线”与如今《公约》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没有矛盾,更不存在冲突,相反有内在联系,一脉相承,非常匹配和吻合。[16]
怀畅(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公约》时曾声明有如下保留条款:“依据1992年2月2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二条第一款,中国对其中提到的所有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在南沙及中沙群岛,我大量岛屿被外国占领,主权遭到侵犯,这种情况赋予了中国随时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保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权利。但另一方面,由于九段线本身的敏感性,中国在依法维护主权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国际舆论的反应,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战。
许森安(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有人在误导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理解,片面地根据一些条款说九段线不符合这个,不符合那个,把《公约》的整个宗旨都丢了。过去大家就批判过,不能“洋人立法,大家守法”。对于南海九段线,大家要本着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决心来争取。总体来说,九段线的国内立法是完备的。印度尼西亚是承认这条线的。越南范文同政府也正式承认西沙、南沙是中国的。其他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大国及周边国家都有承认九段线的表示或者记载。所以按国际法讲,断续国界线是得到国际承认的,有国际法效力的。[16]
如何看中国长期稳定的海洋发展战略
姚有志(原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经略南海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坚持几条行动原则。
第一,强化存在。因为南海这地方从海南岛一直到南沙群岛,在中国地图上是一个鸡腿的位置,鸡腿需要强壮的支撑。
第二,把“我”参与开发落到实处。用国家的战略驱动力量把共同开发落到实处。南海这些地方都是能源宝库,肯定各种资源很多,大家也不能眼睁睁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开发,大家说的共同开发千万不能变成看别人开发,如何把共同开发落到实处,这可能是当务之急。事实上,中海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那准备开发。
第三,创造机遇,抓住机遇,武力收复属于大家的国土。
唐永胜(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南海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一旦失去了这个核心利益,中国的主权完整就要受到损害。如今美国已经调整了中东战略,把战略的重点放到西太平洋,并把中国锁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家筹划南海问题要放在这个背景下来考虑。对美国的战略调整一定要充分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家应对不当的话,大家很难在与美国的战略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果南海问题解决不好的话,有可能使得大家整个周边永无宁日。
王翰灵(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南海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疑难的问题。大家历史上有很多机会没有抓住。九段线是什么线?是海上的国界线,疆界线,还是岛屿归属线,或者叫历史性水域线?现在都没说清楚。
在南海问题上,大家之所以一步步地被动,主要原因是大家首先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海洋发展战略。大家不知道海洋在国家的整个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中国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个海洋战略家。假如中国有一个马汉,中国不至于沦为现在这样的境地。马汉在18世纪的时候就提出来,按照当时美国的实力,你要夺取太平洋的控制权。后来美国总统就按照马汉的思路,夺取了关岛,夺取了夏威夷,开凿了巴拿马运河,建立了强大的海上舰队,成就了现在的美国。[16]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不容否定
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国会听证会上非议南海九段线,声称中国根据九段线宣示南海权益不符合国际法,要求中方就九段线做出明确说明。这与菲律宾之前提交“仲裁案”指责九段线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如出一辙。[17]
南海九段线也称为南海断续线、传统海疆线、U形线等,是中国政府1947年确定并于来年正式对外公布,在中国地图上由若干断续线所标示的围绕南海形似U形的海上疆界线(原为十一条,1953年中国政府批准去掉北部湾内的两条,故称“九段线”),是构成中国南海权益主张的重要法理基础和宝贵历史遗产。[17]
自1948年中国政府正式出版标有上述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后,包括南海沿岸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在很长时期并未提出任何异议,更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就此提出外交交涉,皆默认该线的存在,包括美欧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的地图均据此线内的南海海域标绘为中国疆域。[17]
然而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南海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发现、《公约》的签署生效,以及南海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南海沿岸国及国际社会出于各自利益考量,对九段线的态度和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从最初的肯定、认可及默认态度向质疑甚至否定的立场转变。特别是一些南海域内外国家联手推动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国际化,九段线也成为南海法理论战的众矢之的,某些国家对九段线的质疑和攻击更是变本加厉,而这其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首当其冲。
美国尽管一贯声称在南海争议中不持立场,但美国少数官员和学者的有关言论却往往大相径庭,这不禁令人遗憾和困惑。此次美高官对九段线发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首先,九段线的产生先于1994年生效的《公约》至少40多年,而要求前者符合后者,甚至企图用后者否定前者,则违背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显然有失偏颇。[17]
其次,中国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权益是基于最先发现、命名、管辖和纳入版图而形成的一种合法权利,完全符合国际法并受其保护。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二战结束后是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了被其一度非法占领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九段线的产生正是为了确认并巩固中国在南海的既有合法权益,这是中国人民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经得起历史和法律实践的检验。断言中国可能会基于九段线扩大南海权利声索空间,完全是毫无依据的主观臆测。[17]
美高官此次剑指南海九段线,既有统一调门“声援”菲盟友的意味;更耐人寻味的是逼中国就九段线表态,倘若中方所为如美所愿,则会彻底消除九段线有可能不利于美国在南海形成海上霸权优势的担忧,亦可挤压中国未来强大后在南海的维权空间,为美国在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扫清法律障碍。[17]
南海九段线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南海开发经营、有效管辖乃至抗击外来殖民侵略等主权行为的集中体现和象征,它充分反映和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在南海的共同利益。作为规范和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理应保护而不是损害这一无可争辩的历史性权利。某些国家要求中方放弃九段线显然是违背中国人民意愿的,而指望中方重新界定九段线的法律释义也看似不现实。[17]
中国从未把整个南海视为本国的领海,也不会像个别国家官员或学者所宣称的那样,谋求南海变成“中国湖”,但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必须得到有关各方的切实尊重和保护。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坚定维护者,也是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的积极保障者,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希望某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不要以“道义仲裁者”自居,更不要选择性失明。[17]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作出最终“裁决”,荷兰海牙法庭判菲律宾“胜诉”声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并否定中国主张的“九段线”。菲律宾外交部长亚赛表示,在马尼拉看来,这个“重大决策”是为解决南海争端所作出的“重要贡献”。[18]